三四線城市逐步降溫,房企主動降價回款,是否會成爲剛需的機會

今年二季度以來,中西部、東北部核心城市樓盤,表現尤為活躍,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問題在於,統計數據顯示,北方部分城市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但房價卻上漲迅猛,那麼是誰在買房呢?活躍的背後又是誰來居住,誰來接盤呢?

從棚改貨幣化安置急剎車政策來看,三四線城市樓市將逐步降溫。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三四線新盤賣的火熱,但是二手房市場並不景氣,畢竟多數三四線城市平均工資在3千左右,本地沒有人接盤,外地人投資的居多。

三四線城市逐步降溫,房企主動降價回款,是否會成為剛需的機會

各地新一輪調控加碼,主要為中西部、東北的核心城市,以及大部分勢頭較猛的三四線城市,其主要用意不是讓樓市降到冰點,更不是讓樓市重新燃起熊熊大火,而是增強樓市抵禦風險能力,讓房價保證在可控範圍內,不至於上漲失控。

雖說如此,但房企資金兌付壓力再加上棚改貨幣化安置急剎車、房企海外發債叫停等利空消息,房企通過主動“大幅降價”回款,不排除部分樓盤會出現降價現象,但具體情況還要看供需情況,就目前態勢而言,讓利十分有限。

三四線城市逐步降溫,房企主動降價回款,是否會成為剛需的機會

做一個簡單的供需判斷,就會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鎮、縣、鄉、村人口會陸續湧入城市,城市人口也存在改善需求,隨著買房壓力的緊逼,房子仍然是居民的消費熱點。所以,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下,未來房價上漲的概率大於下跌的概率,剛需的境地仍然很尷尬。調控的目的,就是保證房價的漲幅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等一等我們的轉型,等一等人均工資的漲幅。

綜上,資金流向房地產是一種趨勢,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好的方面看,房地產的發展,也釋放了更多行業的紅利,解決了更多人的就業。也正是也為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了更多的人流入城市,在房價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租房成了多數人的選擇,相應的,租房也變得越來越方便,在58同城上搜一下,輕易就可以蒐集到大量租房信息,相信未來的發展會更好。與此同時,城市化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應該更多的加大保障房供給、租賃房供應,滿足不同人群需要。出臺更多政策,保障租房人的權益尤為重要。

三四線城市逐步降溫,房企主動降價回款,是否會成為剛需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