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推拿中医杨润 以人疗人非药物自然疗法


武术、推拿,大学就读于山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工作于附属医院推拿科,师从于国家级名医孙树椿先生。主编《一招就灵》,副主编《中医学基础》,科技攻关课题 《推拿六步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研究》。担任中国人才会骨伤分会常务理事,山西中医学会针灸推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针刀医学会常务理事。从事推拿临床工作10余年,主攻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治。|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山西新闻网记者:苏航

被赞誉为“元老医术”的推拿,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殊部分。它是一种以人疗人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对于医生的“医术”要求十分严格。

“推拿讲究的是外修功法,内养心境。”他说。一方面通过修炼易筋经、八段锦来提高功法,调理形、体、力,而且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去练习,并配合熟练的推拿手法才能产生舒服、温热的感觉,从而达到恢复或改善人体生机、促使病情康复的效果。

“推拿不止于手法”杨润认为,推拿并不是单纯的“你来我按”,而是经络腧穴与手法特技的和谐统一,更是结合了星宿学、现代解剖生理学、天人相应等理论,形成的一套综合的治疗过程,是“小天地里包含了大宇宙”。

杨润大夫使用的火罐。

他工作中需要同时诊治十几位患者,而每个诊室只能容纳三四个病人。大多数时候,杨润必须在几个诊室间来回跑。他每周出诊四天半,用他那双厚实有力的手为病患解除疾病的困扰。

杨大夫说:“如今的社会节奏太快了,很多病人一进医院就想病立马就好,而中医传承几千年,讲究的则是在慢生活状态中治好病情,所以不能因为中医不能短时间内起效就否认它的作用。”

杨润说,微笑对待身边的人,不仅拉近了医生与患者的距离,也给予了病人一种情感上鼓舞,对于推拿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走罐,亦称推罐,即在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板油等润滑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或滴酒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

杨大夫正在为患者进行推罐。

杨大夫的手掌厚实有力,他的双臂因长期的按摩推拿功法而变得十分健壮。

杨大夫正在给火罐加热。

杨大夫接过学生递来的火罐。在教学方面,杨润说,更多时候,老师要以一种好的言行和技术来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我和学生更像是在推拿道路上并肩齐驱的伙伴,在学术上共同进步,没有距离感。”

杨大夫正在对患者进行火疗。

杨润用毛巾盖灭火苗。他说:“推拿不仅能够治疗肌肉劳损、骨骼疾病,甚至连由颈椎病引起的眩晕、高血压、失眠、过敏症、手臂麻木、心律不齐、胃痛、痛经等也都能进行有效的调理。”

杨润大夫在一次公益讲座上为群众讲解中医推拿知识,为大家答疑解惑。他在工作之余经常参加这类型的公益活动。

杨大夫的家离自己的单位不算远,每天步行回家。回家路上他用微信询问一位患者身体的恢复状况。

杨大夫正在和家人用餐。简单却非常讲究营养的搭配。

“在幼年时候,我和推拿就结缘了。”杨润说。他的外祖父在当地民间武术及推拿方面小有名气,善用“开关术”“解节术”起沉疴,救危急。现在,他依然常年修炼易筋经、八段锦。

杨大夫的孩子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他修炼的功法,常常和他一起练。

杨大夫对孩子的动作进行指导。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也十分注重对孩子健康的调理,在他推拿、点穴等一些手法的调理下,他的孩子几乎没有吃过药。

受自己的影响,年幼的孩子也渐渐喜欢上了中医杨润大夫也会经常传授一些中医知识给他。

杨大夫对书法也情有独钟,常常欣赏朋友送来的书法作品。

杨大夫在自己的卧室阅读,工作之余他非常注重学习。他说:“中医也不能固步自封,靠一张秘方应对一切,而应该结合科学新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医能够更多登上大雅之堂风靡世界。”

闲暇时,杨润大夫喜欢在家泡一壶茶来放松下身体。

杨润始终强调“恬淡虚无”的内心境界,就是要做到宁静平和,不受物欲诱惑,不存情虑激扰。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也是道家一直以来所尊奉的养生的根本途径。“在推拿的过程中,医生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和能力,如果没有护身的功法和恬淡的心态,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对医者自身造成极大的损伤。”杨润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