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胡人”自称华夏正统,带领国人接受汉化,后被誉为民族英雄

自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地区就进入了“五胡”的统治时期,民族之间的碰撞极其激烈。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孝文帝元宏所实施的汉化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尤为深远,为此也为他赢得了隆高的历史地位。

这个“胡人”自称华夏正统,带领国人接受汉化,后被誉为民族英雄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由于北魏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实行“子贵母死”的制度,在拓跋宏被立为太子时,其生母就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抚养长大。冯太后是汉族人,拓跋宏从小就在冯太后的长期教导和影响下接受了良好的汉文化教育,所以对汉文化极其崇拜,有着极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病逝,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拓跋宏是一个有抱负的君主,他不仅要做鲜卑族的皇帝,还要做华夏民族的皇帝。为了获得汉族认可的正统地位,拓跋宏决定迁都洛阳。因为洛阳是中原王朝的古都,历来如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等拥有“正统”地位的王朝均定都于此。且洛阳在政治、文化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为了感受更浓郁、更热烈的汉化氛围以及更好地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孝文帝最终决定定都洛阳。

这个“胡人”自称华夏正统,带领国人接受汉化,后被誉为民族英雄

在采用高明的政治手腕和策略性的战术迂回后,孝文帝拓跋宏成功的以南征名义完成了从平城到洛阳的迁都。随后又开始改革旧的风俗习俗,把鲜卑民族从外到内的彻底实现汉化。首先把汉语作为北魏国内的官方语言,规定三十岁以上由于改口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人口必须全部用汉语交流;其次禁止再穿鲜卑衣服,一律改穿汉服,并且把鲜卑姓一律改为汉姓,孝文帝就率先将自己拓跋姓给为“元”。此外还倡导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元宏此举大大地促进了汉族与鲜卑族的融合。

然而元宏的这些汉化措施也引起了一部分鲜卑人的强烈抵触,皇太子元恂就是其中的代表。元恂坚决抵触汉化,既不愿说汉语,也不愿穿汉服,对所赐的汉服尽皆撕毁,仍解发为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且体型肥硕,不喜洛阳炎热天气,常思北归。

这个“胡人”自称华夏正统,带领国人接受汉化,后被誉为民族英雄

太和二十年(496年)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元恂见有机可乘,遂与左右合谋,亲手杀死中庶子高道悦,阴谋出奔旧都平城,后被领军元俨截获。孝文帝听后怒不可遏,亲加仗责,并将他废为庶人,囚禁于城西别馆。次年四月,元恂又与左右密谋谋反,孝文帝得报,急让人带着毒酒赶赴河阳,逼令元恂自尽,时年十五岁。

虽然北魏国内存在着不少保守势力,但是不管怎么强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鲜卑族还是被汉族同化,最终完全实现了民族的融合。元宏也甚至因此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是一脉相承的“北魏—北周—隋—唐”的中华第二帝国的真正建立者,在历史教科书上饱受肯定和称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