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真調研?

情況要去偽取真。即使是調查得來的第一手資料,也未必都那麼貨真價實。甲地的情況與乙地的情況,張三的看法與李四的看法,幹部的意見和群眾的意見,未必完全一樣,甚至正好相反。如果走的是“規定路線”,找的是“群眾演員”,得到的很可能是注了水的材料、吹大了的泡沫。網絡時代,造假手段更高明、途徑更便捷,圖像可以偽造、錄音可以剪輯,因此眼見未必為實,耳聽未必不虛。不用心區別真偽,撿到“籃”裡的未必都是“菜”。

原因要去末取本。任何一個地方和單位,無論是出成果還是出問題,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到真正的“根”、主要的“源”,才能拿到“真經”。這就需要進行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分析研究,特別是多聽不同意見甚至是反面意見。下功夫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夠得出真知灼見、找到最佳出路。

對策要去虛取實。有些調研提出的意見建議,說起來頭頭是道,聽上去中規中矩,看起來“很抓眼球”,用起來“不打糧食”。特別是有些“文章高手”,概括能力很強、歸納水平很高,調查回來一味地求“高”求“深”,玩文字遊戲,逞筆墨功夫,這樣的言之有“文”,往往“行而不遠”,甚至寸步難行。強調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的就是解決現實矛盾問題的真招實策,以“靶向思維”確保精準發力、精確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