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打落大臣牙齿并说:敢告我吗?大臣说了句话让他赶紧道歉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宋朝形成了一套优宠文人士大夫、鼓励臣民上书言事的“家风”,对于臣僚的劝谏和建议,皇帝从来都是抱着虚心倾听的态度,如果发现自己有错误,都会在第一时间改正,极有明君风范。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曾记载过一段史实,恰好可作为体现宋太祖虚心纳谏最有力的“佐证”。

宋太祖打落大臣牙齿并说:敢告我吗?大臣说了句话让他赶紧道歉

宋太祖优宠士大夫,鼓励臣民进谏

话说宋太祖某日闲来无事,便带着几名贴身侍卫在后花园弹射鸟雀,以此来消烦解闷。赵匡胤出身行伍、射术精湛,虽然登基后便很少玩这种游戏,可一旦“拾”起来,依然是弹无虚发,引来侍卫们的阵阵喝彩。皇帝的兴致一旦上来,便有些收不住,从早晨到下午,眼瞅着就耍了大半天的时间。

宋太祖玩得正高兴时,忽然有太监跑过来奏报,说园门外有位大臣想要求见,并口口声声说自己有要事上奏。皇帝听完后,赶紧下令在正殿召见那位大臣,可等到见了面才知道,那位大臣口口声声所说的要事,不过是寻常的事务罢了(“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见《涑水记闻·卷一》)。

宋太祖打落大臣牙齿并说:敢告我吗?大臣说了句话让他赶紧道歉

宋太祖恼羞成怒,打落大臣的两颗门牙

宋太祖感觉自己被当成猴耍,便气咻咻地质问大臣,为何将鸡毛蒜皮的小事说成是要事,害得他不能尽兴游戏。面对皇帝的责难,这位大臣却并没有荒乱,反而说道:“微臣所言虽是小事,但跟弹射鸟雀相比,却是要紧事。”(“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引文同上)。

宋太祖觉得大臣是在狡辩,一时没忍住自己的暴脾气,随手便用大殿柱子上的斧柄敲打他的嘴巴,打得对方鲜血淋漓,门牙也被敲掉两颗。大臣一手捂着腮帮子,一手将被打落的牙齿缓缓拾起,然后揣到自己的怀中。宋太祖见状更加来气,跳着脚问大臣:“怎么着,你把牙齿放在怀里,是想把它当做证据来告我吗?你敢这样做吗?”

宋太祖打落大臣牙齿并说:敢告我吗?大臣说了句话让他赶紧道歉

大臣的话让宋太祖惊醒,连忙对他道歉

大臣并没有被皇帝的气势所吓倒,而是忍着痛向皇帝再次叩拜,然后缓缓地说:“微臣怎敢控告陛下,只是这件事臣就算是不对外人讲,但史官还是会如实的把它记到陛下的起居注里(起居注专门用来记载帝王的言行,多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当做史料保存下来,后世之人看了会如何评价陛下,微臣不敢妄言。”

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引文同上。

宋太祖一听这话,心头为之一凛,心想这事要被写进史书,我岂不是要成为跟桀纣一般的暴君?于是赶紧换了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孔,对大臣讲:“朕一时糊涂,以至于让爱卿受苦,这是朕的不对。爱卿直言敢谏,的确是位公忠体国的诤臣,朕理应重重的赏你,还望爱卿今后依旧保持本心。”宋太祖说完,便命内侍赏赐给大臣数量不菲的金银绵帛,以示安慰(“上悦,赐金帛慰劳之。”引文同上)。

宋太祖打落大臣牙齿并说:敢告我吗?大臣说了句话让他赶紧道歉

宋太祖削平列国,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此事过后,宋太祖果然“消停”了很多,闲暇时间更多的是跟儒臣们聊天,探究治国理政的道理,弹射鸟雀这种娱乐,基本上算是放弃了。正是凭借着这种虚心纳谏、知错就犯的精神,再加上孜孜求治的作风,在太祖治国16年时间里,宋朝得以削平列国,基本上实现海内一统,让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并奠定帝国三百余年繁荣昌盛的基础,功劳之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