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情山東名吃,台胞大老遠寫信到淄博求購……

魯臺之窗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兩 · 岸 · 一 · 家 · 親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一封

6月26日,一封信寄到了位於淄博市周村區周村古商城的“周村燒餅博物館”,館長李愛宗把信拿在手裡左看右看,“現在竟然還有人寫信啊!”不僅如此,據信封上的地址,這封信來自臺北,而且信並非寄給他個人,在收信人一欄裡,填的是“聚合齋寶號”,括弧又備註了“周村燒餅”。

“不認識。”李愛宗有點納悶,然後拆開了信封,“陌生地址,此前沒有過任何聯繫。”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周村聚合齋寶號:

久聞大名。有意向貴寶號在日後經常能購買各類燒餅。貨款由上海匯上。燒餅請寄到上海浦東。也可由周村直接用快寄航空等寄來臺灣。

希望能給一個價目參考。謝謝。

據信裡的內容,寫信的是一位張姓臺胞,他寫信的目的是希望購買周村燒餅,而且特別用了“經常”兩個字,並提供了兩個郵寄地址,寄往上海浦東,或是直接寄往臺灣。

信並不長,但語言客氣誠懇,落款的日期是6月9日。

“心裡先是一驚,然後又覺得很暖。”李愛宗說,看完信後,從字跡,他猜想寫信的可能是一位老人,但是否來過淄博,又是否祖籍淄博,這些現在都還無從知曉,但他覺得,寫信人或他的親戚朋友可能來過周村燒餅博物館,“他提的‘聚合齋寶號’源自清朝,是最早製作周村燒餅的商號之一,在博物館才有詳細的介紹,很多外地人只知道周村燒餅,少有人會知道‘聚合齋’,應該是來過這裡,瞭解過這段歷史。”

看著就好吃!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李愛宗說,這只是他自己的分析,首先是需要想辦法與寫信人取得聯繫,“這封信裡,除了一個臺北的地址,再沒有任何能與張先生取得聯繫的信息。”

於是,6月28日,李愛宗寫了一封回信,“為了能把信儘快準確的送到,特意寄的掛號信。”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回信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尊敬的張先生:

您好!來信收到,感謝您對周村燒餅的關愛。

我們周村燒餅是有著傳承一百年曆史的“中華老字號”產品,既是“酥、香、薄、脆”的食品,更是被人們稱道為“能吃的藝術品”。公司一直秉承“薄的是燒餅,厚的是良心”的理念,像生產藥品一樣,從原材料到最後成型,層層進行嚴格把關,其製作技藝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再次感謝您對我們周村燒餅系列產品的厚愛,現將幾款產品長途運輸的產品價格給您,供您選擇。同時,也麻煩您把上海浦東以及臺灣的具體地址、聯繫方式告知我們,我們會盡快把這件事辦理好。

周村燒餅薄如紙,匠心製作歲歲香。恭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歲歲平安。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在回信中,李愛宗還不忘再給周村燒餅“打個廣告”,他笑著說,宣傳“周村燒餅”已經成了他的習慣,“淄博特色,也是山東特色,我們驕傲著呢!”為了能讓更多人瞭解周村燒餅,現在在淄博市周村區的周村古商城,還建起了一座“周村燒餅博物館” — —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周村燒餅博物館

在博物館裡

講述了“周村燒餅”的歷史

以及製作工藝

遊客們甚至可以參與其中

親自體驗這份

老手藝

並品嚐不同口味的燒餅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李愛宗介紹說,周村燒餅之所以能歷經百年,除了原材料地道,還有一點就是工藝管理嚴格,不同品類的燒餅對應各自的外觀標準,直徑的大小有明確的要求。

而從選料配料到包裝,一共要經過九道工序,有些關鍵環節語言無法形容,更沒有文字記載,100多年傳承下來,都是師傅帶徒弟,手把手教學。李愛宗說:“即使到了現在,配料、和麵、烘焙和包裝都可以用機器操作,但揉擠、延展等關鍵工序,機器卻依然替代不了人工,全靠手工完成。”

2008年,周村燒餅傳統手工技藝被國務院批准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而這些都源於匠心。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簡直就是

不可拒絕的美食誘惑

也難怪

臺灣同胞要大老遠

寫信求購啦

~~~~

周村燒餅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以前的漢代。絲綢之路的開通,把西域民族的麵食“胡餅”帶到了周村。清光緒末年,也就是公元1897年前後,周村一家叫“聚合齋”的燒餅作坊對胡餅的製作技藝進行了大膽改進,製作出了具有薄、酥、香、脆四大特點的大酥燒餅。由於它非常薄,非常酥,很像秋天樹上落下的葉子。所以,老百姓給它起了個通俗形象的名字,叫“呱啦葉子”燒餅。到新中國成立前後,周村製作這種大酥燒餅的小作坊有十多家。這些小作坊1956年通過公私合營,加入到了國營周村食品廠,也就是現在山東周村燒餅有限公司的前身。1961年,食品廠為大酥燒餅註冊了“周村”牌商標,所以,大酥燒餅從那時起就有了個合法的名字:周村燒餅。

文/ 陳心如

钟情山东名吃,台胞大老远写信到淄博求购……

帶您領略魯臺間最美的風景

魯臺之窗

山東省臺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