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朱元璋損失最大,心腹大將戰死49人,卻奠定了稱帝的基礎

元末時期,群雄割據,朱元璋就是在這段時間裡逐漸成長,慢慢打出了他的天下。而在他打天下的過程中,雖然經歷了不少不同的戰役,但卻有一場可以說是最為壯烈的一戰,在這次戰鬥中,朱元璋麾下戰死了49名大將,同時也是這場戰役為他一統中原奠定了基礎。

這一仗朱元璋損失最大,心腹大將戰死49人,卻奠定了稱帝的基礎

這場戰爭是朱元璋和陳友諒的最終對決。而說是一場,其實分了洪都和鄱陽湖兩次戰鬥。

當時朱元璋佔領了江西,命侄子朱文正駐守洪都這個交通要塞。而處於長江中游的陳友諒則一直想要除掉朱元璋的勢力,但幾次東征都沒有成功,於是他就抓住洪都這個地方,想要一舉拿下這個交通要地。

陳友諒集結了60萬大軍,氣勢洶洶向洪都逼近。而此時的朱元璋正在忙著和東邊的張士誠打仗,根本無暇顧及這邊,於是他給洪都守衛朱文正下了死令:守住洪都,等待救援。而朱文正接到消息之後也開始了積極的應對。

這一仗朱元璋損失最大,心腹大將戰死49人,卻奠定了稱帝的基礎

其實面對60萬敵軍,守軍這邊是壓力很大的。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竟然在包圍中強守了85天。期間受命向朱元璋報信的張子明,在傳完消息回洪都時被陳軍俘獲,他先是假裝答應陳軍向城中勸降,卻在到了洪都城下時大喊:“我已經見到了主上,希望諸位堅守,等待援兵。”後被陳友諒殺死。

不僅張子明,在陳友諒圍兵洪都的85天裡,戰火不斷傷亡也不斷,14將領相繼為守城戰死。

這一仗朱元璋損失最大,心腹大將戰死49人,卻奠定了稱帝的基礎

而此時朱元璋終於有了分身之力,集結20萬大軍前來救援,和陳友諒在康郎山水城相遇,一場被稱為中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站拉開帷幕。

陳友諒雖然佔著人數和上游的優勢,但是三個月沒能拿下洪都的他們戰意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朱元璋趁著這個機會,行分兵之勢,先斷了他們的後路,再集中兵力對他們火器攻擊,後又水陸兩方夾擊,以關門打狗的方式成功的擊潰了陳友諒的大軍,創造了我國水戰史上少見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

這一仗朱元璋損失最大,心腹大將戰死49人,卻奠定了稱帝的基礎

在這場36天的激戰中,朱元璋這邊也是傷亡不少,35位將領不幸戰死。洪都守衛戰極大的消耗了陳友諒的兵力,為之後鄱陽湖戰鬥奠定了勝利的基礎,是整個元末明初局勢變化的源頭,而鄱陽湖之戰則成為朱元璋一統江南的標誌點。

這一仗朱元璋損失最大,心腹大將戰死49人,卻奠定了稱帝的基礎

​戰後朱元璋封賞功臣,共追封了戰死將領36人爵位。而且分別在洪都、康郎山建立了功臣廟,立碑紀念這些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