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強大的精銳部隊全軍覆滅,原因讓人無奈

宋徽宗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在他領導下的北宋朝廷也是奸邪滿朝,在他和他的寵臣們的“努力”之下,本不該發生的百年國恥卻發生在當時強大的宋朝國土之上,讓無數的後人為之扼腕痛惜。

這一仗,強大的精銳部隊全軍覆滅,原因讓人無奈

暴發戶女真

自女真起兵反遼不過幾年時間,昔日強大的遼國就灰飛煙滅了。這種成長速度連日後的成吉思汗都無法比擬。在女真不斷的南侵途中,夢想著收復燕雲十六州失地的藝術家宋徽宗,派出使者向女真人遞出了橄欖枝,宋金兩國很快就達成了聯盟關係,兩國最大的敵人就是在苟延殘喘的遼國。

這一仗,強大的精銳部隊全軍覆滅,原因讓人無奈

在此後短短几年的滅遼戰役中,金國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而金國的盟友大宋的戰績實在是讓人無法直視,宋十餘萬大軍在當地投誠而來的郭藥師帶領下打到了北京城,但是昏聵的指揮官最終讓戰役歸為失敗。最後宋徽宗的寵臣童貫近乎無恥地請求金朝幫助收復失地,金朝出於對盟約的尊重幫助了童貫,但在金國上下昏聵兵弱的宋朝即將列在下一個爭討名單上。

為了下一步可能的戰爭,金國並沒有將有著戰略地位的燕山北麓同山西大同交還給宋朝。金國的意圖很明顯,他要藉助這兩個地點準備下一次對宋國的戰爭,宋國也知道兩國的戰爭幾乎無可避免,但宋朝該怎麼防守金國攻勢卻成了一個難題。

山西地區既有高山城池又有宋西北邊軍的就近支援,這一路大體上的防禦不需要擔心。讓人為難的是脫離華夏幾百年的燕北之地,這塊土地宋軍自高粱河之戰以來從來沒有登上過,可以說是人生地不熟。宋朝缺乏在這裡的力量只有依託剛剛投誠而來的郭藥師。投誠而來的郭藥師,他的忠誠卻是宋朝上下懷疑的。為了防止郭藥師叛變使得華北失守,有臣子建議在宋遼邊境故地訓練十萬兵馬作為第二手的準備,這樣既能預防郭藥師叛變的可能,又能組成縱深防線形成對前線的支援。這個良好的建議卻被剛剛封王的童貫拒絕了,剛剛被郭藥師認作乾爹的他堅信自己乾兒子的忠誠,認為這種飽含防備又消耗國家財富的策略實在愚蠢,所以到金兵南下之前,宋朝華北防線最主要的重兵集團就只有郭藥師一支。

這一仗,強大的精銳部隊全軍覆滅,原因讓人無奈

鐵蹄南下

公元1125年十二月,金國分兵山西、華北兩路南下進攻宋朝。郭藥師在看過宋朝上下表現之後,就在自己心裡選擇好了接下來的路線。他只做了象徵性抵抗就投降了金朝,宋朝華北地區無兵可守,千里的華北平原在此時任金國的騎兵馳騁。

在得到郭藥師的軍力和情報之後,華北方面的金軍幾乎已經拿到了進入汴梁城的入場券,宋徽宗此時終於慌了,他明白這不是兒戲。面對這幾十萬強大金軍的攻勢宋朝岌岌可危,而這攻勢的來臨與自己昏聵的統治有著極大地關係。宋徽宗面對如此困境發揮出了讓人驚詫的想象力,他直接自稱道君而將皇位交給自己的兒子,他希望用這種行為逃避責任,讓天下人停止對他的討伐。

這種行為或許能稍稍安定民心,但金軍還是如同旋風一般直下汴梁城。公元1126年正月,金軍渡過了汴梁城的天然屏障黃河,一路上金軍稱得上是毫髮無損。聽聞金軍的到來,宋徽宗不顧一切體面撒腿就向南跑,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給危急的汴梁城帶來了巨大的恐懼與混亂。欽宗皇帝執掌大權後將多位佞臣下放,又命令主戰派李綱執掌汴梁城防禦戰。

這一仗,強大的精銳部隊全軍覆滅,原因讓人無奈

與華北方面金軍的一路坦途相比,山西方面的金軍在一開始踢到了鐵板。太原城在金軍圍攻之下屹立不倒,金軍山西方面的主力不能全力南下而被困在了太原城附近。翻開地圖查看可以看到,此時金國的兩路大軍各自為戰無法溝通,這兩隻軍隊都有著被困敵境難以久戰的致命問題,只要宋軍抓住一支金軍部隊全力圍攻,就會使得宋朝在這次戰鬥中擊退金國的進攻,甚至可以全殲兩路金軍收復失地擴展領土。

戰場形勢如此清晰明朗,但對宋朝來說卻是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作為皇帝的老趙家永遠不可能將信任交給自己手下的將領們,在這危難的時刻更是如此。金軍渡過黃河之後突襲了汴梁城的養馬地,金軍補給暫時得到了補充,在深入敵境情況下金軍也開始四外劫掠補充自己的補給。金軍曾經進攻過汴梁城,但汴梁城的城防讓金軍死傷慘重,此時金軍準備用圍困的方式逼迫宋欽宗議和。

這一仗,強大的精銳部隊全軍覆滅,原因讓人無奈

不過十幾日,宋軍就集結了二十餘萬的大軍前來支援汴梁城,其中就有北宋最後一支精銳部隊,种師道、种師中兄弟率領的西軍,形勢對金軍十分危險。李綱向皇帝建議全權任命种師道為主帥,但皇帝出於各種原因將指揮權作了分割,並拒絕了李綱暫不決戰,困住金軍、消耗金軍然後決戰的建議,要求宋軍儘快決戰解除金軍對大宋的威脅。

皇命之下宋軍將帥不得不從,种師道領兵對抗金軍華北方面,其弟种師中則從井徑出發支援太原城。一開始宋軍面對汴梁城下的金朝精兵選擇了偷襲的策略,五萬宋軍在夜裡偷襲金營,可惜的是被金軍提前發現徒勞無功還害得五萬士卒慘被全殲。种師道建議出其不意清晨再次發起偷襲,但是被嚇破膽的宋欽宗不敢如此,只得命令全軍偃旗息鼓,還將李綱罷免希望可以平息金軍的怒火。

這一仗,強大的精銳部隊全軍覆滅,原因讓人無奈

​ 與种師道的孤寂不同,种師中的軍隊則是不停地被要求快速支援太原城,太行山崎嶇的山路使得重載的宋軍無法快速前進,為了執行命令种師中不得不放棄裝有財物糧草的輜重輕裝前進。疲憊中的宋軍很快與金軍遭遇,种師中作為名將率領疲憊之師與金軍五戰三勝不落下風,可是姚古和張灝兩軍竟然畏敵如虎、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約定與种師中部會師。种師中被迫撤退,金軍趁機發動猛攻,种師中的前軍和右軍先後被金軍擊潰。在危急時刻,种師中指揮中軍死戰不退,憑藉神臂弓穩住了陣腳。惡戰一天後,金軍也開始疲勞,眼看形勢就要逆轉。可這個時候變故發生了,中軍的將士看到金軍已經力竭,沒有趁勢反攻反而鼓譟了起來,反而把种師中團團圍住。啥情況?原來宋軍的陋習在這一刻完全展現出來,這幫人圍著种師中要求現在就發犒賞,否則就不打了。本來种師中也習慣了,這是常事。可這次出擊,所有的輜重都沒帶,种師中一時之間拿不出錢財來給這幫兵大爺。於是歷史上的奇觀出現了,西軍士卒不打了,對,沒錢,不幹了,陣前譁變。這幫兵大爺扔下種師中四散逃跑,真是無語,現在是兩軍在拼命,你們以為你們不打了,金軍會放過你們嗎?因為不能當場拿到錢居然就摞擔子,這種人性的貪婪會要他們的命。种師中無奈下率最後100多親軍繼續奮戰,可金軍看出了便宜,只一個衝鋒就擊倒了這位北宋名將,而那些在戰場上摞擔子的宋軍士卒們也逃不過金軍的追殺,大半人被金兵殺死,北宋強大的西軍部隊就此覆滅。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