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讀紅樓」《紅樓夢》之遊戲中的文化底蘊

「高中生读红楼」《红楼梦》之游戏中的文化底蕴

「高中生读红楼」《红楼梦》之游戏中的文化底蕴

實驗華夏女中 十年級(1)班張禕然

在《紅樓夢》這部內容上及宮廷禮儀,下至百姓商販,廣到各行各業,細到穿衣吃飯的經典著作中,人們總能在這看似平凡的字裡行間,體味出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我在整部書中,關注最多的莫過於小姐公子們一起玩耍的各種遊戲了。

遊戲,是和人有著密切關聯的文化現象,在人們休閒娛樂的同時,往往會把自己主觀的精神意志和價值取向融入其中,因而遊戲慢慢也具有了濃厚的底蘊。遊戲的形式五花八門,玩樂的人群也多種多樣,在《紅樓夢》中,娛樂的形式多以文字為主,像行酒令、佔花名、猜燈謎、題聯句等等。而這些遊戲又都與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和命運緊密相連。

《紅樓夢》中的酒令有很多,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第二十八回,寶玉與薛蟠、蔣玉菡、雲兒齊聚馮子英家中,吃茶唱曲兒,後玩起了行酒令,酒令嚴謹分明,以“悲、愁、喜、樂”說出女兒來,還要註明緣故,酒面需得唱一支新鮮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風一樣東西,或古詩、舊對、《四書》《五經》成語。這酒桌上的娛樂,也促成了文才大豪的“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和庸碌之輩的“哼哼韻”,人物形象與文化底蘊的鮮明對比,因而體現了出來。

在第二十二回的元宵佳節,藉著娘娘送來一盞四角平頭白紗燈,大家紛紛開始猜燈謎,不過每人的燈謎都大有深意,賈母的“站樹梢”在暗示“樹倒猢猻散”,賈政的謎底是“硯”通“驗”,意思是賈母等人做的燈謎皆會得到應驗,元、迎、探、惜四姐妹的燈謎,皆是隱喻自己的一生遭遇。作者巧借燈謎遊戲,通過如此風雅之事寫出了賈府好景不長的局面,引發出一系列的深意,無不讓人拍手叫絕。

又見月朗星稀的夜晚,“壽怡紅群芳開夜宴”,眾人圍著張花梨圓炕桌子玩起搶紅、佔花名。寶釵的“豔冠群芳”,黛玉的“風露清愁”,襲人的“武林別景”等等。種種花名,不單單是個人形象,也寓意著未來光景。

書中的文字遊戲,不僅是作家曹雪芹高超的寫作手法的體現,還反映出人文習俗、社會現象,表現出府中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從而折射出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特徵。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