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預防池塘養殖水體氨氮的積累

1、放養的密度適宜,搭配比例科學合理。通過池塘中自然生物和投放的苗種之間的生物鏈和食物鏈的關係,來直接或間接地降低或控制氨氮的含量。

2、清除池塘中過多的淤泥,乾池冰凍和暴曬10-15天,並且讓空氣與池塘底泥充分接觸,使底質有機質充分氧化,礦化成無機鹽,為池塘中生物提供營養源,降低池塘有機質含量。

3、使用優質飼料:飼料營養全面,新鮮適口,易消化吸收,餌料係數低,投餌後殘餌少,糞便少,氨氮產生的濃度也就相對的低。目前大部分飼料的利用率也就20-35%,其餘的70%多要排放到養殖水體,是水體氨氮的主要來源,可見配方更合理的飼料對水體氨氮的重要性。

4、在高溫季節,養殖中期經常使用水質改良和底質改良劑,可以降低水中氨氮含量。養殖期間,每10-15天用益生菌、益水素等生物菌全池潑灑,改善水質;用生石灰、顆粒增氧片等改良池底環境,可有效地減少和控制水中氨氮含量。

5、使用底層微孔曝氣,增氧機遵循“三開、二不開”的原則。使用底層微孔曝氣,就是通過微孔曝氣作用,可有效地將水體下層中的糞便、碎屑、殘餌分解的產物以及硫化氫、氨氮、亞硝基氮等有毒氣體帶出水面,改善水體和底質環境。

6、定期加註新水,水質要符合國家漁業用水標準,如果是蝦、蟹池可在池塘中種植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可有效吸收氨氮等有害物質。

7、養草魚、武昌魚的池塘可以培養些浮萍等水生植物來吸收水中的氮來降低氨氮含量。現在許多地區採用植物浮床來利用水中的氮,既調節了水質又可以賣菜來增收,是值得推廣的一種養殖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