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基隆市,古名鸡笼,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

台湾省基隆市,古名鸡笼,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

基隆市,位于台湾岛东北角,,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全市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40万。基隆市共分为七个区。即中正区、信义区、仁爱区、中山区、安乐区、暖暖区与七堵区。

一、历史沿革

1、明天启六年(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曾据和平岛筑城堡。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荷兰殖民者取代。

2、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初属天兴县,继归天兴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属台湾府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年)属淡水厅。后设基隆厅,属台北府。光绪元年(1875年)设鸡笼厅;九年改为基隆厅,取“基地昌隆”之意。

3、日本占领后,光绪二十三年改属台北县基隆办务署;二十七年设基隆厅。宣统元年(1909年)改支厅,属台北厅。1920年设基隆街,属台北州基隆郡。1924年12月设基隆市,直属台北州。1945年光复后改为省辖市。

二、地名来历

基隆,旧名鸡笼。那是因为最早居住在此地的为凯达格兰族(ketakalan),鸡笼”是“凯达兰”的闽南方言译音。格兰的谐音近似台语之“鸡笼”,加上此地有山形似鸡笼,因而得名。光绪元年(1875年)设基隆厅时,才把鸡笼改为基隆,其

含意是“基地昌隆”。

三、风景名胜

台湾省基隆市,古名鸡笼,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

1、基隆庙口夜市。是台湾基隆市的小吃市集,以仁三路上的奠济宫为中心聚集,是全台湾最著名的夜市之一。全天24小时皆有店家在此营业,每到晚间夜市时段时更为热闹,所以也称为庙口夜市。

台湾省基隆市,古名鸡笼,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

2、野柳风景区。位于台湾省基隆市西北方约15公里处的基金公路,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远望如一只海龟蹒跚离岸,昂首拱背而游,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野柳龟,受造山运动的影响,深埋海底的沉积岩上升至海面,产生了附近海岸的单面山、海蚀崖、海蚀洞等地形,海蚀、风蚀等在不同硬度的岩层上作用,形成蜂窝岩、豆腐岩、蕈状岩、姜状岩,风化窗等世界级的岩层景观。

台湾省基隆市,古名鸡笼,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

3、白米瓮炮台。周围当地人旧称“荷兰城”,由于荷兰据台时期就筑有堡垒之类的建筑,故白米瓮炮台也称“荷兰城炮台”;白米瓮炮台位于基隆港西边,坐落在海拔近70公尺的高地上,高地的两旁有小山,形成天然的屏障,为港口西岸的第一道防御防线。

台湾省基隆市,古名鸡笼,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

4、鹅銮鼻灯塔。位于於垦丁国家公园内,是台湾南部海域夜航船只测定方位的重要座标点,塔身全体白色圆形,内分4层,每层各有铁梯15级,塔高18米,塔底周长110米,像巨人般巍然屹立在海岸,塔内灯光每隔10秒钟自动闪亮一次,光力可达20海里,是远东最大的海上灯塔,有“东亚之光”的美称。

台湾省基隆市,古名鸡笼,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

5、和平岛滨海公园。由于终年受到东北季风吹袭以及海浪拍打侵蚀影响,造成和平岛的天然景观奇特。千迭敷:千迭敷的豆腐岩地形,为岩石常年受海潮侵蚀,变成一块块方形的岩石,远望活像一片片梯田林立散布,蔚为奇观。76、 大佛禅寺座落于基隆市中正公园寿山之巅,为一处佛教观光胜地。相传普观法师自幼随母出家,大发弘愿,经多方觅寻,择定中正公园山顶,于民国56年倡议建立,民国58年建成完工,大佛禅寺最终得以投入使用。

台湾省基隆市,古名鸡笼,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

8、基隆屿。没有住民的基隆屿为一美丽的火山岛,四周皆为峭壁,几无平地,岛上游憩设施以步道和凉亭为主,珍贵的火成岩地质景观,和精彩的原生植物为其特色。游客沿着木栈道寻访基隆屿,岛上原生植物就在步道两旁展现生态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