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P2P平台平均每天爆雷2家以上,說明了什麼?

2018年6月p2p平臺爆雷迎來了高潮,據不完全統計,從6月19日至6月26日,僅僅8天及爆雷42個。根據網貸之家數據,6月停業及問題P2P平臺數量為80家,其中問題平臺63家,停業平臺17家。為什麼2018年的6月P2P平臺爆雷這麼多呢?P2P平臺還能不能投資呢?

2018年6月P2P平臺平均每天爆雷2家以上,說明了什麼?

現在的P2P平臺,大部分都不是“真的”P2P

P2P金融又叫P2P信貸,是互聯網金融(ITFIN)的一種。意思是:點對點。P2P金融指不同的網絡節點之間的小額借貸交易(一般指個人),需要藉助電子商務專業網絡平臺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係並完成相關交易手續。借款者可自行發佈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和時間,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款。

國務院法制辦公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網貸平臺的禁止行為。其中規定:P2P平臺不能自融,不能做資金池歸集資金,不能提供擔保或承諾保本保息。

P2P平臺在借貸行為過程中主要作用是“信息服務”,“撮合服務”,“借貸見證服務”。不應該存在任何的擔保行為。

如果所有的P2P平臺都在規定的範圍內經營,不存在擔保行為,即使出現大面積的兌付問題,也不會危及P2P平臺的本身,更談不上爆雷,關門,老闆跑路的情況了。

實際操作中,大部分P2P平臺普遍存在:一手“高息吸收理財資金”,一手“發放貸款”,中間承擔風險兜底。打著互聯網的幌子,幹著與銀行本質無異的工作。

2018年6月P2P平臺平均每天爆雷2家以上,說明了什麼?

很多人把投資P2P,當成購買銀行理財

在吸收資金的過程中,設置較高的收益率,承諾或者變相承諾保底。投資P2P平臺的有錢人,購買P2P理財感覺就像購買以前的銀行保本理財一樣。問問理財收益(年8%-10%左右),看看是不是保本保收益,打聽下平臺背景和實力,然後就慷慨解囊了。至於資金對方的借款人是誰?有沒有還款能力?投入的資金是不是借給了借款人?——這些都一無所知。

一旦平臺爆雷,投資者才發現,投入的資金不是給揮霍了,就是放貸給不知名的第三人,而且第三人已經跑路了。“血本無歸”就是投資P2P平臺的真實寫照。

2018年6月P2P平臺平均每天爆雷2家以上,說明了什麼?

P2P平臺的放貸模式,不僅不良高發,而且暴力催收

P2P平臺放貸對象不可能是優質企業,大部分是個人或者小微企業。由於P2P平臺借款利率一般遠遠高於正常的銀行借款,能夠來P2P平臺的借款人更是銀行挑剩的。

P2P平臺理論認為,通過客戶畫像可以篩選客戶,控制風險。實際上任何客戶畫像都有數據支撐,數據的可信度,數據是否能夠反映借款人還款意願或者還款能力,這個還真是有待考證。有的P2P平臺雖說是互聯網金融,但是放款主要在線下,通過線下風險控制,這種情況還多了經辦人的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相對於銀行的小微貸款,P2P平臺不良高發不足為奇。

由於P2P實際存在兜底,存在變相擔保,因此P2P借款一旦出現還款問題,電話騷擾,暴力催收也是情理之中。

2018年6月P2P平臺平均每天爆雷2家以上,說明了什麼?

2018年6月的P2P平臺雷聲滾滾是一件好事,只有通過市場的去偽存真,風控到位,模式清晰,場景合理,經營規範的P2P平臺才會脫穎而出。至於P2P平臺的投資者,飛刀還是建議,平臺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