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結構重整洗牌:這4個機會抓不住,三年後可能就沒了……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對餐飲創業者確實如此,傳統餐飲人,精打細算髮現,一年到頭,生意不錯的餐廳,到月底、年底一算賬,根本不賺錢,就剩下給員工和房東打工了,這些三高現象,依然是餐飲業的頑疾。

行家投入一個生意,不是看當下,而是看未來。看得到多遠的未來,就得到多大的機遇。搶佔先機,快跟小編去看看四大趨勢性機遇你能搶佔哪一個?

報告裡的4個信號

第一個,小吃簡餐成為餐飲業最大賽道。

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做小吃和簡餐的大概有160多萬商家,佔了整個行業30%的比例。與此同時,小吃也成為孵化中式快餐的最好沃土。

第二個,火鍋成為品類之王,並且是最成熟的品類。

火鍋是目前中國餐飲所有品類中發展最為成熟的品類。高低客單價分佈均勻、並且已經出現了領導品牌,成為唯一大品類有大品牌,大市場有大贏家的品類。

餐饮结构重整洗牌:这4个机会抓不住,三年后可能就没了……

第三個,燒烤大品類正在聚焦,羊肉串有望殺出黑馬品牌。

傳統的全品類燒烤模式可能遇到發展瓶頸或者阻力,進入調整期,各地燒烤店面數呈回落趨勢。

但與此同時,行業聚焦羊肉品類的信號明顯,比如很久以前改名很久以前羊肉串,阿拉提羊肉串大王獲得千萬級融資等。並且,有望殺出該品類的品牌黑馬。

第四個,外賣成為餐飲第三極,不是堂食補充,而是成本重構。

無論大家如何對外賣抱著既歡喜又憂愁的心態。外賣在過去一年還是保持了300%的增長,並且以超過3000億的市場規模佔據了整個餐飲市場的10%。

而對標美國成熟外賣市場的30%佔比,國內的外賣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餐饮结构重整洗牌:这4个机会抓不住,三年后可能就没了……

4個失不再來的“商機”

1

品類的品牌化機會

中國作為一個美食品類最豐富的國度,尤其是小吃品類,正如前面餐飲報告中顯示,小吃的店鋪數量有160多萬家。

然而,你能想起來的品類品牌有多少?吃火鍋能第一個想起來海底撈,吃毛肚火鍋能想起巴奴,吃烤鴨能想起全聚德……但是吃餛飩呢?吃米線呢?吃新疆拉條呢?吃羊肉泡饃呢?吃串串香呢?……你能第一個想起誰?……腦海裡大多一片模糊,很難跳出一個代表品牌。

這就是巨大的搶佔認知機會。這兩年,很多餐飲老闆意識到讓自己的品牌跟品類劃等號,並不斷強化消費者認知,搶佔品類賽道的頭部機會。

餐饮结构重整洗牌:这4个机会抓不住,三年后可能就没了……

2

品牌的資本化機會

在過去,餐飲業並不被資本看重,一是行業透明度不高,二是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難以具備規模化和高成長性,資本不願意投,也不敢投。

餐飲老闆也缺乏與資本交流的經驗,有些餐飲老闆甚至認為:“只要餐廳生意好,不缺錢,根本沒必要融資?”加上過去也曾有一些餐飲品牌的融資案例,比如俏江南、大娘水餃出現了跟資方撕逼的個案事件,讓很多傳統老闆對資本望而生畏。

但是隨著大量跨界創業者湧入餐飲業,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滲透,餐飲業正在加速成熟。更多資本的視線在轉向餐飲業。不少新一波拿到資本的餐飲品牌正在加速奔跑。更多新銳的創業者和品牌正在躍躍欲試。不久的將來,你會看到,餐飲業也會像其他成熟行業一樣,創業者+資本成為標準配置。

餐饮结构重整洗牌:这4个机会抓不住,三年后可能就没了……

3

新零售重構商業模式的機會

互聯網下半場,線上正在加速向線下滲透,線上線下融為一體,將共同構築新的消費零售場景。

餐飲業在標準化、供應鏈的強大推力下,也正在加速向零售化邁進。

堂食+外賣+可流通食品商品,藉助互聯網突破時空限制,將成為餐飲業主流的商業模式。外賣+流通食品將成為破解傳統餐飲“三高一低”、甚至實現規模化指數級增長的企業模型。

餐饮结构重整洗牌:这4个机会抓不住,三年后可能就没了……

4

企業僱傭制轉為合夥人制

馬雲說:現在是合夥人的時代,如何把員工變成合夥人,給權利,給責任,給前景,使員工給自己打工??

小米:雷軍把60%的時間花在找優秀的事業合夥人!管理實行“簡單主義”——不需要KPI,組織平扁化,提高運營效率!

華為:實行合夥人管理模式超過10年,8.6萬名核心人才成為公司事業合夥人,去年開始發展全球合夥人持有公司的虛擬股份。

360集團:周鴻禕說過:“我要把員工變成我的合夥人,來醫治一個越來越大的公司,而且在未來,大公司或許並不存在,只存在大平臺和事業合夥人的自由連接”

他們的成功告訴我們,做大生意必須找對合夥人。如今單打獨鬥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年代是合夥的年代,賺小錢靠個人,賺大錢靠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