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那麼有錢爲什麼不反收購MIH?

就這樣吧隨你啦

騰訊要是收購了MIH那才真的是遭罵,而且也沒必要收購。


可以是MIH投資騰訊絕對是人類投資史上最偉大的一筆投資,沒有之一,打敗了所有的專業股權投資機構。能與之媲美的,只有投資了阿里巴巴的孫正義。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MIH,MIH是一家總部設在南非的投資集團公司,是南非最大的付費電視運營商,當時是納斯達克和阿姆斯特丹兩地的上市公司。多年來,它持續在新興國家投資新媒體,是“全球前五位的媒體投資集團之一”。1997年,MIH 進入中國,參與投資了《北京青年報》、脈搏網、體壇傳媒等。


我們回顧一下當時投資的情景:


OICQ(qq的前身)最初像一個“餓死鬼投胎”的精靈,隨著用戶不斷增長,對服務器和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燒錢越來越多,讓初創期的騰訊陷於缺少資金、山窮水盡的困窘之中。最絕望的時候,騰訊賬上只剩1萬元現金。


幾經轉折,2001年1月,南非 MIH 中國業務部(MIH為)的副總網大為出現在騰訊辦公室裡。網大為是在無意中發現騰訊的。他說,“我每到一箇中國的城市,就去當地網吧逛,看看那裡的年輕人在玩什麼遊戲。我驚奇地發現,幾乎所有網吧的桌面上都掛著 OICQ 的程序,我想,這應該是一家偉大的互聯網企業。在2000年年底,我接觸幾家想接受投資的公司總經理,發現他們的名片上都印有自己的OICQ號碼,這更讓我激動,想要看看這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就這樣,網大為找到了賽格科技創業園東棟四層的騰訊公司。


雙方很快進入實質性談判。網大為開出了兩個條件:

第一,對騰訊的估價為6000萬美元,MIH 願意用其在當時投資的世紀互聯的股份來換;

第二,MIH希望成為第一大股東。


對於這兩個條件,騰訊的幾位創始人當即表示不同意。在股份比例上,他們的底線是絕不放棄控制權。不過,讓他們高興的是,“至少第一次有這麼高估值的價格出來了”,MIH認可騰訊,並看好其未來。騰訊的估值比一年前整整高出了11倍。


兩個月後,網大為做出讓步,MIH 的投資將全部以現金支付。IDG聽到 MIH 的報價大喜過望,投資不到一年的項目,竟能得到11倍的退出溢價,這在互聯網大寒冬中是不可思議的戰果。IDG北京總部同意出讓所有20%的股份,深圳的王樹提出異議,在他的堅持下,最終IDG出讓12.8%,保留了7.2%。盈科方面雖猶豫再三,在自身連續兩個季度出現鉅額虧損的情況下,最終同意將全數20%股份售予 MIH,套現1260萬美元。


就這樣,突然闖入的南非公司MIH以32.8%的股份成為騰訊的第二大股東。獲得投資的騰訊從此擺脫了資金短缺的困擾,在創業的第20個月,找到了願意為它的未來買單的人。


此後,MIH一路陪伴騰訊走了十七年。MIH進入騰訊後,17年一股未賣。不管騰訊經歷過多少波折和下跌,在最高峰時,握有騰訊超過45%的股份,是騰訊最大的單一股東。在公佈減持了2%後,仍然持有騰訊31.17%股份,仍然是騰訊控股股東。


這十七年間,騰訊經歷了移動夢網整頓收入大降、被MSN和各大門戶圍剿、3Q大戰等一系列危機事件,期間股價多次出現大幅回撤。


本次回答部分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港股那點事”(ID:htstocks)


36氪

沒有必要,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MIH是誰?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MIH全稱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總部位於南非開普敦,是南非報業Naspers的子公司。MIH主要從事電視平臺、互聯網投資和技術平臺三大業務。

MIH在中國、美國、泰國、非洲等多地的互聯網市場都有投資。1997年,MIH進入中國。然而到目前為止,持股騰訊依然是MIH在其所有投資地區中最成功的投資。2017年,騰訊市值突破千億美元,MIH在這個單一的互聯網投資項目中獲得的鉅額回報,創造了行業一項新的世界紀錄。

作為一家南非的企業,MIH是如何成為騰訊的大股東的呢?早在2000年,處於初創期的騰訊遇到資金瓶頸,幾乎彈盡糧絕。CEO馬化騰四處拉投資,拉過新浪、聯想等,但都遭到了拒絕。後來,騰訊獲得了盈科和IDG共計220萬美元的投資。可惜後來騰訊連續兩個季度虧損嚴重,盈科把持有的騰訊的20%的股權賣給了MIH。半路殺出來的MIH成了騰訊的第二大股東,並幫助騰訊擺脫了資金匱乏的困擾。

目前,MIH擁有騰訊33.25%的股權,是第一大股東。但是MIH只有分紅的權利,並沒有騰訊的投票權。手中的股份是從盈科和IDG手裡買過來的,MIH才會擁有騰訊這麼大的股份,從一開始它就放棄了投票權,不參與騰訊的日常管理。騰訊的決策權和控制權,依然掌握在馬化騰和騰訊的管理團隊手裡。


大貓財經

這個問題有一個邏輯錯誤


騰訊最大股東就是南非的MIH集團,佔騰訊30%以上股份,是名副其實的騰訊老闆,馬化騰只佔10%,也就是說,如果騰訊一年掙1萬億,有三千多億是MIH的,騰訊再有錢,也是MIH的,馬化騰從錢的數量上是無法和MIH比的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馬化騰團隊聯合別的財團出資收購MIH的股份,這是有可能的,但這種可能微乎其微,這要看MIH願不願意賣騰訊的股票了,從這些年的歷史來看,MIH比馬化騰本人還看好騰訊的未來,是不是很諷刺,我來給您說說這個歷史細節。


馬化騰創業前幾年,因為有他父親(深圳有實權管運輸官員)的老鄉兼好友李嘉誠的相助,投資了250萬美金給馬化騰佔20%股份,後來馬化騰還是堅持不下去,一度四處找人入股或是收購,當時國內沒人要,有些大佬還給馬化騰說,借錢可以,讓我投騰訊入股,就是羞辱我們的智商,

這時候,南非MIH發現並非常願意投資騰訊,這樣,馬化騰給了李嘉誠集團3倍的價格贖回了20%股份給南非MIH,南非MIH的投資依據據說很簡單,根本沒研究財務,就是依據當時騰訊的過億QQ用戶,他們說,就憑這個數量級,搞點什麼都賺大錢呀,果然後來,用戶數越來越多,從QQ商城賣裝扮qq的服仕開始,後來到遊戲,都是因為這個數量級的原因,不得不佩服MIH的眼光和遠見。


另類解讀歷史

首先稍微解釋一下,騰訊的大股東MIH是南非投資公司Naspers控股的一家公司。要反收購恐怕得收購Naspers來得比較容易一些。


Naspers公司概況

Naspers公司目前市值在1200億美元左右。Naspers是一家領先的跨國傳媒集團,成立於1915年於1994年9月在約翰內斯堡交易所上市。該公司目前的估值,主要來自於其所持有的騰訊公司約33%的股份。


騰訊為什麼不反收購控股股東

1. 控制權方面沒有必要

Naspers公司雖然是控股股東,但是放棄了投票權,不會影響騰訊公司的運營,只是財務投資,每年分一點分紅而已。作為當年投資你的公司幫你飛黃騰達的人,每年分點錢不過分吧?沒有他的投資,騰訊能否有今天還不好說呢。正如軟銀之於阿里巴巴,都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扶持了公司一把,不能因為自己發展起來了就惡臉相向吧?如果這樣,以後誰敢投資中國的創業企業?

保時捷當年是惡意收購,自己出了問題才給了大眾反收購的機會。騰訊現在去反收購Naspers,除非Naspers願意,強行收購,恐怕難以得手還會壞了名聲。

2. 投資角度看沒有必要

騰訊正在跟阿里巴巴激烈競爭,在各個市場廣泛佈局。騰訊公司有很多值得投資的項目需要耗費巨資,而且投資這些項目的回報率會比把資金用於收購Naspers更高。收購Naspers,對於公司發展毫無幫助。這樣子的話,為什麼要去收購自己的大股東呢?

3. 現金不夠

Naspers憑藉持有的騰訊股票和自己的一些業務,總市值在1200億美元左右,騰訊雖然是個巨無霸,但是也很難拿出這麼多錢收購Naspers。


錢事不妄

給大家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吧,資本市場上,各個公司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其中,科技公司尤甚,諸如蘋果、微軟、臉書,創始人到最後持股比例均為超過20%。

國內的如百度、阿里巴巴、京東,李彥宏、馬雲、劉強東中,持股比例最高的貌似是李彥宏,加上他妻子的持股才勉強上20%。

為什麼創始人持股比例那麼少,或則是他們要放棄那麼多股份呢?

因為他們不是神。

當初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會如此成功。

也因為,他們需要錢。

在創業初期,常常是入不敷出的,靠經營來擴大規模基本上是痴人說夢。

這時候就需要引進資本,讓投資人們看到自己項目的前景,而且投資的不僅僅是錢,還有經驗、資源。

比如騰訊對京東的投資,騰訊鉅額的流量給到了京東,如果單純是京東自己去開發無異於痴人說夢。

現在這是個引子,解釋的是當前巨頭們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至於問題,也是得在此基礎上回答。

南非報業市值為超過2000億,乍看之下,不足騰訊的二分一。

問題在於騰訊有沒有這必要,以及對此付出的代價。

這位持股超過30%的南非巨頭已經放棄插手騰訊管理的權利,公司日常運營還是馬化騰等高管負責,乃至於投票權,30%的大股東還是比不過10%不到的馬化騰。

所以,騰訊有必要去收購一家只有自己公司分紅權的股東公司麼?

而且,收購意味著其他產業。

並不只是自己股票那點事。

騰訊在國內和阿里打得已經不可開交了,還有空去管外面的事麼?


使命先生

我瞭解的騰訊是再有錢也是讓外國人掙走,而我們中國的好企業卻不能發展,比如我們都瞭解的錢寶網,它就是互聯網+的好企業,但是被某些地方給陷害了。


中國的錢被外國人掙走了,中國人的錢讓別人隨隨便便的就這麼拿走了,而我們中國人自己掙個錢為什麼這麼難?我們國家提倡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什麼時候能夠不單單只是一個口號,如何能達到人人創富而不是人人自危。

對比騰訊,他的控股很簡單,外國人佔比為30%,而且是絕對控股,最大股東。馬化騰雖然厲害但是他也只是為那些股東賺錢,百姓而是為他往裡面搭錢,我們看不到任何好處,遊戲害了孩子,好多人都被這東西荼毒了。

但是看我們國家的好多東西都只能說是嘗試性的在創新,應該多多的鼓勵那些有激情,有想法的投資者或者創業者帶領我們百姓們一起創業,一起致富,而不是止步不前,空喊口號。最後百姓還是很窮。

我們要規範化,而不是哪次一出事就所謂的非法集資,什麼詐騙的名義去阻礙發展,這樣受苦的最後還是百姓。


懷念經典老歌

可能大家都沒有去研究這裡面的具體股東結構。

騰訊第一大股東是南非MIH,MIH是Naspers全資子公司,Naspers由南非標準銀行控股,南非標準銀行大股東是工商銀行+中信

關於南非標準銀行:

全稱: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1962年,標準銀行在南非註冊成立,但當時是作為英國標準銀行在南非的分支機構在運營。1969年,標準銀行集團成立,成為標準銀行的控股股東。當年,標準銀行與渣打銀行合併,成立了標準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一般稱為渣打銀行)。1987年,渣打銀行把持有的39%的股份出讓,令標準銀行成為完全的南非銀行。1998年開始,標準銀行在非洲通過新建和收購建立了網絡。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收購標準銀行20%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2015年2月2日,中國工商銀行宣佈,完成收購標準銀行公眾有限公司60%股權

所以準確的說,工商銀行才是騰訊的第一大股東。

這下,大家應該明白騰訊為何能考遊戲還發展那麼大了吧!想當年,國內遊戲誰敢與盛大網絡相比?但是陳天橋因為遊戲遭到了國內多少的口誅筆伐,而馬化騰至今靠遊戲屹立不倒,這幾年《王者榮耀》沒少禍害青少年,還不是照樣風光無限,一個遊戲項目的負責人就可以購香港上億豪宅。

這是個不存在公平的世界,也是一個需要金錢和權力去構築才能成功的世界,你是一個普通人的話,就認命吧!不是我們能玩的世界。


iammz

你好真個問題有點懸殊,首先對於好像大眾反收購保時捷,最近的吉利還收購了奔馳那樣的例子,並不代表哪個行業都適用啊。照你這樣說法,是不是華為小米準備去收購蘋果了,當然不是,每個行業肯定都有每個行業的模式。收購回來怎麼利用也是行業想到最基本的問題。

說回騰訊:騰訊旗下目前一個騰訊遊戲,一個微信應用最為強大,吸金也是想打變態的。

說回HIM,騰信自己打造出一款幾乎一樣的TIM軟件,這兩款軟件專門為公司業務、出納、等服務,面向群體就是公司應用。那麼相對於騰信現在主營的業務就偏離了。既然現在不是主要賺錢渠道來源,自己又拿著一大批應用群體,自己搞一個山寨TIM不是更划算嗎。就像以前米聊做的那麼大騰訊也是弄一個微信出來乾死了。騰訊一向的作風就是山寨王。


今晚有點賤

你提到的大眾收購保時捷有一點誤導,大眾只是收購了保時捷ag。大眾最大的控股股東是保時捷se,佔到了30.9%的股份。所以說保時捷控股公司控股大眾集團,大眾集團控股保時捷汽車公司。並且保時捷控股在大眾併購當中進一步增加了持股比例,大眾擴展了旗下汽車品牌的數量,但真正受益的還是保時捷公司。看似大公司收購小公司很簡單,但其中充滿了資本的博弈。如果騰訊提出收購MIH,它的股價肯定會暴跌,不少基金會做空,得不償失。而且騰訊的市值明顯被高估了,且增長速度已經放緩,他有能力收購都有問題,監管部門這一關都不好過。


小馬在線視頻

1、沒必要:MIH股份雖多,但馬化騰團隊具有絕對管理權和投票權

騰訊創業初期,IDG和盈科數碼分別向騰訊投資220萬美元,各佔騰訊20%股份,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但由於發展不利,盈科把持有的騰訊的20%的股權賣給了MIH,於是半路殺出來的MIH成了騰訊的第二大股東,並幫助騰訊擺脫了資金匱乏的困擾。

而現在MIH擁有騰訊33.25%的股權成為騰訊第一大股東,是名副其實的騰訊老闆。但是馬化騰的管理團隊具有絕對的管理權和投票權,MIH股份雖多但僅能分紅,沒有投票權,所以說反收購也沒有必要。

2、沒資金:騰訊雖是大巨頭,反收購仍具有難度

騰訊就算再有錢,賺的錢也沒有辦法和第一大股東MIH相較量,反收購存在一定難度,況且你想反收購也得看MIH是不是願意拋售自己的股票,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MIH在騰訊最困難的時候入股騰訊一直看好騰訊的發展,所以說也不會如此輕易放棄自己在騰訊的股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