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喝酒,打架致人搶救無效死亡,有沒有必要爲行爲人申請辯護律師?

巴比倫財商

很有必要。

從案外方面說,律師可以會見嫌疑人,使其家屬能及時掌握嫌疑人狀況。

從敘述案情看,應定性為故意傷害罪(致死),正當防衛的可能性不大(除非能證實嫌疑人是在人身遭遇急迫危險狀態下防衛,才可能涉及正當防衛或防衛過當)。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重罪,應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甚至死刑。因此,被刑拘後,家屬除了接到通知書及到看守所給其存錢外,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見不到嫌疑人的面,即使他犯了罪,親人還是最擔心的,而此時委託辯護律師,律師是可以會見嫌疑人的,可以瞭解一些案情、是否被刑訊逼供、為其提供法律諮詢,捎帶腳的為雙方傳一下話(絕對不能涉及案情),以緩解家屬的焦慮、擔憂情緒。


從刑事責任方面說,本案嫌疑人還是有諸多從輕處罰情節的,律師還是有“文章”可作的。

是否正當防衛或防衛過當問題,律師可以通過閱卷得出結論,在此不再贅述;自首情節,是法定從輕、減輕情節,律師要敦促嫌疑人保持“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的態度,否則,也是不能認定的;對方先動手,是被害人存在過錯問題,當然必須要有視頻錄像或證人證言證實,對嫌疑人而言,這是一個酌定從輕處罰情節;嫌疑人積極搶救傷者,與捅完人就跑相比,主觀惡性相對要小,也是酌定從輕處罰情節。上述諸多有利於嫌疑人的情節,只能通過律師閱卷後才能完善的更詳細、更具體,也才能更有力維護嫌疑人合法權益,爭取法庭從輕判處。


從民事賠償方面說,好的律師更是能夠“駕輕就熟”,發揮作用。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必然要涉及到民事賠償,早一點達成賠償協議,取得被害人親屬的諒解,對嫌疑人的判刑而言,會起到相當大的從輕作用。因此,可以委託律師在各訴訟階段與對方進行民事調解,律師有調解的工作經驗並且對於對方提出賠償數額是否合理問題會有法律標準的衡量,從而能夠儘快達成協議,而且避免對方“獅子大開口”問題。即使在庭前雙方沒有達成和解,那麼,在法庭審理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時,律師也可以就對方提出賠償數額合理部分予以肯定、不合理部分予以有理、有據的反駁,真正維護犯罪人一方的合法權益。


就本案而言,如果一個好的辯護律師從中發揮積極作用,家屬積極、誠懇賠償死者親屬損失,加之查證落實的諸多從輕情節,被告人減輕判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有很大可能性的。也可以說,這是在悲劇發生後,盡最大可能彌補被害一方、修復社會關係、緩和社會矛盾、懲治教育行兇者的一個最具效果的方法和途徑了。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關注、留言。


Beyond1975

當然有必要!

在適用法律問題上,律師要比普通百姓明白的多,辯護時可以避重就輕,也就是說,知道套用哪條會判的輕,哪條會判的重。

另外,如果你所描述的這種情況完全屬實,律師可以為你的朋友做罪輕辯護,而在法庭上,這些東西恐怕普通百姓自己是說不清楚的,也不懂如何避實就虛。

用匕首捅傷別人致死,不管起因如何,肯定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首先持有匕首就屬於非法持有管制刀具,已經觸犯刑律。

但到底在這起案件中,你的朋友是故意殺人、還是過失致人死亡、或者是故意傷害,在判刑上是大大不同的。刑法規定,故意殺人罪可以判處死刑,最低也要十年有期徒刑以上,而過失致人死亡,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以故意傷害罪定罪量刑,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具體刑期視情節而定,但同等情況下,肯定要比故意殺人罪判的輕。

請個律師,比較容易釐清上面這些情況,如何辯護很關鍵。

還有,如果能按正當防衛辯護成功的話,那結果又是大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