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退台湾后,对比一下白崇禧与阎锡山的最终结局,天差地别!

败退台湾后,对比一下白崇禧与阎锡山的最终结局,天差地别!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复任“中华民国总统”,逼退了阎锡山的“行政院长”,并换陈诚上任后,才真正达成了,在大陆搞几十年都不曾搞成的独裁统冶。为什么这么说?在台湾,所有的军阀,都不过是些年逾花甲的可怜人。比如阎锡山、白崇禧这些在大陆常与蒋介石作对的军阀力量。

在国共内战之时,他们手中的兵,早被解放军消灭殆尽了,没兵了还怎么掣肘老蒋?再说台湾,地不过大陆的1/265,人不足大陆的百分之二。这些军阀,在台湾也无人、无地,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自然个个都仰老蒋之鼻息,而苟活着。所以说,老蒋在大陆折腾了半辈子的独裁统冶,到了台湾,却不费吹灰之力到手。也算是一大讽刺。

败退台湾后,对比一下白崇禧与阎锡山的最终结局,天差地别!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一代名将。不仅战绩丰硕令人叹服,而且理论功底也很强,曾撰写过《游击战纲要》等著作,其在抗日战争中所提的“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真知灼见,不仅训斥了主和派的无知,也校正了主战派的浮躁,还被国民政府奉为最高抗日战略。

难怪他的对手——“战神”林彪在与白崇禧几经较量后,也点赞白是国军将领中最有才干和智慧的人,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一般对像陈诚、阎锡山等将领,评价就送4个字“无足挂齿”,但对白崇禧却评之为“中国境内最为狡诈的军阀”。周恩来评价白崇禧,“有指挥才能,无政冶能力”。

败退台湾后,对比一下白崇禧与阎锡山的最终结局,天差地别!

白扛着这么多厉害的评价去台湾,却搞得晚景比阎锡山更为凄凉。不唯它,皆为白对政冶的观察力偏弱。“新桂系”的另一巨头李宗仁,曾劝其不要栖身台湾。白最终还是跟老蒋去了台湾。实际上,白是被当做“新桂系”的人质押在台湾。等到65年李宗仁回归大陆后,白的价值便荡然无存,老蒋命令毛人凤下手制裁。

保密局长毛人凤,令谷正文执行暗杀,谷正文买通白崇禧的副官,2次利用白喜打猎之特点,设局暗杀,幸得随员果断处置而未成。最后一次,是侦知白的原配马佩璋亡故,白为打发苦闷、失意,与身边的张姓护士时有缠绵。保密局利用其年已古稀,需“补药”强体之机会,在药房将加大剂量的“补药”供给白使用,令白于66年12月一补不起。一代名将,英雄迟暮竟如此凄惨。

败退台湾后,对比一下白崇禧与阎锡山的最终结局,天差地别!

阎锡山,在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中,于49年6月在广州,就任李宗仁政府的“行政院长”一职。到台湾后,老蒋不顾法统,竞强行搞掉李宗仁的“总统”,自己上位,又劝阎锡山递了辞呈,让陈城上位。阎锡山一气之下,次日便搬到僻静的丽水街居住,半年后,又从丽水街搬到更为偏僻的台北市郊阳明山边居住。彻底做了个寄情山水、无意政冶的寓公。天天养花著文,作息规律。

蒋介石来阎处看望了几次,终于放下心来,嘱他好生将息,便不再注意他了。阎在这期间写下了《世界和平与世界大战》、《孔子学说》、《大同之路》、《三百年中国》等著作,不仅如此,阎锡山还在77岁之际,雄心万丈制订了一个研读25史的计划。这个,实在令人钦佩。78岁,阎锡山于60年5月于台北亡故。

败退台湾后,对比一下白崇禧与阎锡山的最终结局,天差地别!

阎锡山的境遇为什么比白崇禧要好点?原因在于,阎锡山与其说军阀,还不如说是个晋商,阎的经营能力,远比其军事能力的乏善可陈,要如雷贯耳的多。抗日时期,经阎的苦心经营,在山西积累大量的资产财富,阎军在如此优势的后勤支撑下,战力还不如穷的叮当响的西北军。也是令人懵逼!

同理,阎锡山逃台,也带过来不少财富,再加上阎锡山识时务,及时退出政坛,寄情于山水。生活上又比较富裕,自然比靠领退休工资生活的白崇禧要好,再加白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质,是用来牵绊李宗仁的。在蒋的眼里,自然盯得要比阎锡山要紧。还屡屡要设局暗杀白崇禧。

败退台湾后,对比一下白崇禧与阎锡山的最终结局,天差地别!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