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的姿勢,讓灌腸事半功倍「原創」

一個簡單的姿勢,讓灌腸事半功倍「原創」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近幾十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發病率也是逐年提高,有研究顯示,潰瘍性結腸炎病史在十年以上的,病灶會開始發生癌變,因此,該病也被醫學界列為癌前病變。

灌腸可以使藥物直達病灶,比口服及靜脈用藥治療效果更好。

你知道如何灌腸嗎?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並不是將導管插入肛門灌入藥物就OK,還有一些注意事項,特別是病人的姿勢體位,將直接影響藥物是否會順利進入結腸。

一個簡單的姿勢,讓灌腸事半功倍「原創」

結腸分段示意圖

病人在灌腸時應該採取什麼樣的體位呢?

①左側臥位。

開始灌腸的時候,要求病人採取左側臥位。因為人體的乙狀結腸在左下腹,其下方就是直腸。藥物通過直腸進入後,左側臥位,便於流入乙狀結腸。

②胸膝位。

藥物進入乙狀結腸後,需要病人慢慢改成胸膝位。這個時候,需要病人採取跪姿,臀部朝上抬高,胸部趴在床上,形成臀高頭低位。有人戲稱該體位為"高射炮位"。此體位的目的是為了使藥物進入乙狀結腸後,由於重力作用,到達橫結腸。此體位保持2~3分鐘。

③右側臥位。

胸膝位結束後,再改成右側臥位。以便藥物進入人體右側腹部的升結腸。右側臥位後,讓病人儘量臥床,保留藥物在體內半小時以上,再進行排便,以保證藥物儘可能多的和病灶接觸並吸收。

一個簡單的姿勢,讓灌腸事半功倍「原創」

結腸炎存在癌變風險

灌腸常用的藥物有,甲硝唑、阿米卡星、錫類散、地塞米松、山莨菪鹼等藥物,可以根據臨床需要進行加減。

灌腸的效果和藥物在體內存留的時間以及病人採取的科學體位使藥物進入目標位置有關。

毛醫生在線,專業關注大眾健康。如果您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給我留言,我會在第一時間答覆您!如果感覺此文有益,請點贊或轉發給您的朋友,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