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干了10年的老员工终于离职了,他说,这种老板千万不要跟!

有的老板挺自豪一件事,就是手下有一批跟随多年的老员工,这既侧面说明了老板的魅力,也明确证明了老板的能力。

不然,员工为啥跟着我干呢?

实际上,这种情况往往经不起推敲,员工表面唯唯诺诺、背后咬牙切齿,也是有的。

想法导致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开公司若是想错了人,那早晚有掉坑里去的可能。

那个干了10年的老员工终于离职了,他说,这种老板千万不要跟!

王总最近不开心,他对我说,一个跟他干了快十年的老员工离职了,很受伤,有种被背叛的感觉。

什么原因呢?

员工说是想换个环境,这理由让王总不以为然,“估计是找了个工资高点的公司,这小子别把我客户给带走喽”

你看,人情经不起利益的考验,现实总是如此。

这时候老板都是清醒的,不会高估自己的魅力和能力。

“就他那点能耐,我还不知道吗,到哪里也干不长,早晚还得回来。。。”

王总一口喝干了杯子里的啤酒,愤愤不已地说。

那个干了10年的老员工终于离职了,他说,这种老板千万不要跟!

恰巧,那个员工我也认识,后来偶尔碰到他,他知道我和王总很熟,但依然一肚子委屈。

他说,他是被王总逼走的。

从公司开始起步,他就在那里干了,当时工资普遍不高,但他觉得陪老板一起创业,以后成功了总有回报的时候。

所以,一开始业务开展艰难,来来去去不少员工流动,他也坚定地留了下来。

几年后,公司有了发展,王总给他加了工资,一个月两百块,但承诺给他有分红。后来,事情慢慢就复杂了,人和人之间相处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感情的。作为公司元老,他和王总不再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平时也经常喝酒玩耍,慢慢就有了几分兄弟朋友的味道。

矛盾的出现是在近两年,“我实在是忍不下去了”,他有意见的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他认为,随着公司人员增多,王总越来越开始“装逼”、时时端着老板的架子,建立了许多管理制度,影响了工作和业务的效率;二是他最忍无可忍的待遇问题,提成规则一变再变,“受不了我们拿提成多”,而且原来说好的分红也打不少折扣,让他很不爽。

“没什么用的管理工资都那么高,我们的工资却一直这么低,太不公平了”

他觉得心里不平衡,太窝火,因此再和老板闹了几次别扭后,干脆不干了,“谁离谁不行啊”,他说,现在工资比原来高出了一半多。

那个干了10年的老员工终于离职了,他说,这种老板千万不要跟!

给钱少,不开心,可以说是员工离职的两大原因。

但老方认为,问题的根本不在这里,关键还是员工和老板的认知差距。

很多老板以为,是我花钱养着员工,那么他们理所当然地必须听从我的安排,不然就是对抗和背叛;而员工则觉得,自己是凭能力吃饭,又不欠你什么,干嘛非得看你脸色?或有些员工也有打工心态,姿态比较低,对老板能忍则忍。

可是,实际上员工和老板的关系是双向的,两者都是互相依存的,当然老板的社会地位要高一些,因此相对比较强势,但本质上,无论老板,还是员工,都只是角色的不同,都是为了工作的效益和结果服务的。

从工作和做事的层面,两者是平等的。

事实上,我发现在许多传统企业里,双向选择只是口头上说的,鲜有员工敢抱着这样的态度,而老板也鲜有能容忍手下抱着平等的姿态和他对话。

质疑绝对不可以,老板必须保证自己的权威、对员工和公司的绝对控制。

那个干了10年的老员工终于离职了,他说,这种老板千万不要跟!

公开的质疑不行,员工只能是背后议论。

表面是虚伪的和气,背后是难忍的抱怨,这才是真实情况。

从组织健康的角度看,这些都谈不上是健康的状态,在一个扭曲的现实立场当中,老板和员工都变得失真。

这样的公司里,也必然无法持续维持多少员工长期的存在。

只是成本的增长,就会导致老员工周期性地离开,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上面王总和员工的结果几乎是注定的,所谓纠结,也不过是小情绪的一点化学反应。

成本和平衡,是老板天然的利益诉求;个人成长和收入增长,是员工永恒的利益诉求。一旦两者的矛盾不能调和,那只好一拍两散喽。

正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那个干了10年的老员工终于离职了,他说,这种老板千万不要跟!

世上哪有无缘无故地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世上也没有固定不变的诚信,诚信是因为失信的利益不大。

员工要诚信,老板要忠诚,关系要想不崩塌,解决这个矛盾,办法也不是没有。

那就是识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大的利益去满足双发的需求,让老板收益更多,让员工收入更高,自然两全其美。

这也是公司必须追求利润增长和业务规模的根本原因。

一切都是为了成长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