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不再難了!銀行建共擔風險機制!

在過去,中小企業尤其是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難可謂是普遍現象。如何破解?近日,記者經多方調查瞭解到,我市政府主管部門、銀行與其他機構合力,探索出了一條破解科技企業貸款難的新路子。

重慶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不再難了!銀行建共擔風險機制!

高科技企業為何貸不到款

我市首個工業園區光伏發電節能示範項目,前段時間在重慶留學生創業園B棟投用了。這座光伏發電站由一家太陽能光伏高科技企業——重慶輝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可以滿足這棟樓的基本用電需求。

輝騰能源主營低日照地區太陽能光伏產業,其自主研發的太陽能系列照明產品不受陰雨天影響,全年365天均能正常使用。其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但就是這樣一家高科技企業,此前一直因貸不到款而頭痛。2015年,輝騰能源業務擴展,董事長沈正華一連找了三四家銀行都被拒絕了。各銀行拒絕放貸的理由均是:輝騰能源不能提供有效抵押物。

不能提供有效抵押物,這是科技型企業在面對銀行時一種普遍的尷尬。

是銀行“膽子”太小,還是貸款風險太大

“科技型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產、缺乏抵押擔保物的特點。這一直是此類企業融資的‘攔路虎’。”重慶農商行相關負責人坦言。

重慶有法數控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也碰到類似的問題。有法數控自主研發的伺服驅動器達到國際一流技術水平,成功打入美、德、法等發達國家市場。公司擁有5項發明專利、40項實用新型專利。

但今年之前,有法數控並未靠高新技術從銀行拿到一分錢貸款。該公司董事長曾慶有抱著專利證書找過多家銀行申請貸款,但每次都被拒絕,理由同樣是:拿不出足夠的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物。

“出現這種情況,銀行也很無奈。”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廖代倫說,因為以前懂高科技的金融人才缺乏,銀行難以判斷企業所擁有的高新技術價值;再加上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本身就面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銀行自然不敢把專利技術等知識產權作為向企業放貸的評判依據。

重慶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不再難了!銀行建共擔風險機制!

輝騰能源等企業的問題如何解決

而一款創新型信貸產品的出現,為科技企業貸款帶來了轉機——去年6月,輝騰能源從重慶農商行拿到120萬元貸款,這是該公司首次獲得銀行貸款,獲貸的依據是“知識價值信用”。憑著這筆貸款,輝騰能源的分佈式光伏發電站在重慶留學生創業園B棟投用了。

同樣,有法數控也於今年3月首獲200萬元貸款。有法數控拿到的這筆貸款,是市科委、高新區管委會聯合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重慶農商行在高新區率先啟動的改革試點,其核心是:科技型企業無需提供抵押物,憑藉基於知識價值信用評價體系生成的信用等級,就可獲得最高300萬元的貸款。

據重慶銀監局統計,截至2017年末,參與此項試點的銀行已向6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1.07億元,其中50%以上企業為首次獲得貸款。目前,試點區域已擴展至九龍坡、渝北、江津、璧山、永川和榮昌等6區。此外,隨著今年重慶銀行的加入,參與試點銀行也增至3家。

同時,我市還推出了另一款面向科技型企業的信用貸款產品——科技型企業“助保貸”。

它由兩江新區管委會與重慶農商行合作推出,單筆貸款最高可達1000萬元。其申貸條件為:產業符合兩江新區產業發展導向,企業技術含量高或發展前景好。

“軟資產”價值不輸‍“硬資產”

從抵押貸款到信用貸款,銀行為什麼“膽子”變大了?根本的原因,是銀行“讀懂”了高新技術:科技型企業的技術也是一種資產;而這種“軟資產”的價值並不一定輸於抵押物這樣的“硬資產”。

近年來,在重慶銀監局推動下,重慶銀行業逐漸搭建起與政府、科創核心企業、基金公司和評估公司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並依託四者在科技型企業信息甄別、專業判斷上的優勢,制定了幫扶科技型企業的政策。

一些銀行還構建起專門戰略、專營機構、專業評審體系和專項激勵體系,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服務和資金投入。目前,重慶銀行業已設立15家科技金融機構、2個科技創新金融服務中心,共有500餘名專業人員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全市有7家銀行制定了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戰略。

知識的價值如何評價

重慶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不再難了!銀行建共擔風險機制!

敢給科技型企業放貸,銀行的底氣在於由銀行與科技部門合作構建的“知識價值信用評價體系”。

比如重慶農商行的“x+1”綜合授信模式。“X”是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信用價值額度,由知識產權部門的專家來研判價值,有多少價值核定多少額度。研判結果分ABCDE五個等級,分別對應200萬元、160萬元、120萬元、80萬元和40萬元的授信額度。“1”則是銀行按照一般商業原則審核後給予企業的額度。“X”和“1”相加,就是科技型企業可在銀行獲得的貸款總額度。

重慶港澳大家軟件產業有限公司就是“X+1”綜合授信模式的受益者。去年,該公司向重慶農商行提出貸款申請後,市科委組織的知識產權專家團隊先根據“X”的研判指標給其“畫像”,核定其為A級,可授信額度為200萬元。再加上重慶農商行的綜合評審,最終公司獲得240萬元信用貸款。

政府與銀行構建共擔風險機制

銀行敢給科技型企業放貸,另一個底氣是政府與銀行合作,構建共擔風險機制。

如重慶農商行推出科技型企業“助保貸”後,兩江新區管委會為此專門設立了“兩江科技創新專項資金”。一旦借款企業無法還貸,就由專項資金按照一定比例擔保代償貸款本金,銀行也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

再比如“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市科委、相關試點區縣政府聯合設立了科技擔保基金,對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本金損失部分提供80%的風險補償,銀行僅承擔本金損失的20%及貸款利息損失。

“政府與銀行共同分擔風險,減少了銀行的後顧之憂。”重慶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讓銀行吃了“定心丸”。

據重慶銀監局統計,截至2017年末,全市銀行業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達800億元,1000餘家企業因此受益,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佔比達六成以上。

長運妹兒特別提醒:無論何時,貸款,請多做對比諮詢,選擇正規合法的貸款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