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的「心理罪」

《動物世界》的“心理罪”

在國產電影裡,探討人性和商業大片往往是分離的且無法融合的,但卻從來不應該否認國產電影為其做出的努力。

《動物世界》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合格的國產商業片,它配得上所有的讚美。但《動物世界》也有它的“心理罪”。想拍出人性大片的確不假,但在寸土寸金的暑期檔,如何佔取有利身位同樣重要。而如果想要吸引粉絲,圍繞李易峰的‘主角話題“就必可不少。但粉絲嚮明顯的電影,有幾部有了好的下場?

掙扎,極其掙扎!最終,電影做出來妥協。在前期宣傳上,極力推崇李易峰的演技進步,在終極宣傳上,強調電影的類型提升。但遺憾,極其遺憾!這樣的結局是讓《動物世界》成了一部高配版的《心理罪》。

文 | 龐宏波

你究竟要怎樣,你還能夠怎樣,對於《動物世界》來說,豆瓣7.5分的評價難道還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嗎?

的確,對於一部國產電影來說,這樣的口碑已經十分難得。如果這樣一部電影的前綴還有流量明星主演、重工業兩個關鍵詞,這樣的口碑就顯得更加珍貴。

但高口碑的《動物世界》卻在上座率上表現的“不如人意”。如果說,《動物世界》不到《我不是藥神》點映上座率的一半,是理所應當。那麼上映第3天,上座率不及第17天的《侏羅紀世界2》,也不及第10天的《超人總動員2》,你很難說《動物世界》的上座率很成功。

口碑呈現略微下滑,上座率跌出單日前三,對於一部投資成本近3億的重工業大片,預測票房僅5億算得上成功嗎?

李易峰仍是電影主導,粉絲向宣傳路線致其與《心理罪》走勢一致?

李易峰,只要有他的電影永遠無法繞開他不談。李易峰意味著流量,意味著讓無數粉絲不用思考都願意無條件買票的流量。既然選擇了李易峰,怎麼會忽視李易峰的流量?

但李易峰也意味著詬病,無論是流量明星整體演技不佳的群嘲,還是李易峰自身缺乏亮點的不足,都讓李易峰經受最嚴苛標準的演技審判。但沒有辦法,既然選擇李易峰,就需要坦然接受所有的一切。

電影在前期宣傳上,不斷的通過李易峰演技進步來吸引眼球。但誰會因為李易峰露出的幾個“小丑“鏡頭,就天真的以為李易峰演技發生了顛覆?所以,無論電影前期宣傳的有多狠,關於李易峰演技的半信半疑都不會徹底消除。

《動物世界》的“心理罪”

而在上映之前,李易峰向豆瓣“認慫“的評價同樣兩極。一方面,看到了李易峰遇到自己喜愛的角色,不惜低頭的謙卑;另一方面,流量明星心虛卻渴望粉絲買單的急迫感,同樣是很多人的真實想法。

但總得來說,李易峰是《動物世界》整個宣傳週期最重要的賣點。從貓眼專業版的想看指數來說,《動物世界》的走勢幾乎和《心理罪》如出一轍。

《動物世界》的“心理罪”

這樣的“隱患”在於,無論電影多賣力的宣傳李易峰演技進步,絕大多數普通影迷前期仍然是把《動物世界》當作一部粉絲大片來消費。事實上,電影裡為李易峰打造的小丑形象,同樣具有非常典型的“主角光環”。即便是看完電影,也無法忽略李易峰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支柱。

但這部電影本身的題材、人性探討、重工業視野才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突破,李易峰的重心和電影真正渴望的創新,有著天然的錯位。

電影裡的主角光環,電影外的粉絲路線,都讓《動物世界》變成了一部高口碑的《心理罪》。

新類型只是偽命題,

石頭剪刀布的重工業仍有遺憾

在上映之前,電影被宣傳成了一部所謂的“新類型”電影。新,新在電影整體融入多種年輕人熱衷的元素,在劇情片的基礎上加入了冒險、遊戲、二次元、燒腦、車戲、人性等諸多元素,形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新類型商業片。

但實際上,電影只是一部重工業屬性明顯的商業電影,這一點一點也不新。相比新類型,電影的重工業屬性可能更有爆點。尤其是華語電影長期唄詬病的特效,在這部電影裡也有這非常大的改觀。

但電影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把一些都“幻覺化”。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段男主角化身小丑在地鐵中砍殺怪物的情節,足夠的燃炸。但不好意思,導演說這是男主角的腦洞,說白了,就是意淫。

《動物世界》的“心理罪”

同樣,電影裡最富新意的追車戲,同樣來自於男主角的幻想。電影的特效是真,情節是真,但這樣的落點是假。即便特效再真,這樣東西去掉對於整個劇情走向都不會有任何影響。

這種重複性的“商業套路”,其實很快就讓影迷產生了審美疲勞。反正無論電影再好看,關鍵的亮點永遠都是主角的幻想。

其次,電影最希望讓觀眾看到的是在一個人性與獸性角鬥的修羅場。所表達的人性。但想要營造出好的效果,就需要電影環環相扣,將電影的細節昇華。

但在影片的最高潮,輪渡上的卡牌對決用了石頭、剪刀、布這樣極其違和的“對決選擇”。雖然這樣輕佻隨意的對決方式,可以體現出人物命運無法自由掌控的無奈,但這和江湖大哥身上有塊小豬佩奇的紋身一樣,電影極力鋪墊的爽感卸去了大半。

《動物世界》的“心理罪”

其實電影在視覺效果上作出的所有努力,並沒有完全換回應有的回報。這並非觀眾的問題,而是電影本身的掙扎。既希望觀眾看到電影更具逼格的人性,又不希望電影商業元素的缺失。最終,花費精力更大的視覺體驗成為了佐料,去搭配可能並沒有太多人感冒的人性表達。

電影商業爽感的自身斷裂,是電影最大的遺憾。

上座率低迷被“圍剿”,加速票房拐點到來

對於《動物世界》來說,豆瓣評分7.5分,貓眼觀眾評分8.6分,淘票票觀眾評分8.6分,已經是非常令人滿意的口碑表現了。但這樣的口碑表現,並沒有讓電影獲得應有的票房走勢和關注度。反而,電影與《心理罪》的票房走勢極其一致,已經接近了票房拐點。

《動物世界》的“心理罪”

一方面在於,電影的口碑並沒有產生裂變,雖然電影質量讓人出乎意料,但電影的高口碑傳輸極慢,沒有形成很好的聚集效應。所以,電影的上座率處於一個並不理想的狀態,甚至低於《侏羅紀世界2》和《超人總動員2》。

這說明,電影並沒有吸引太多的路人粉,高口碑也僅僅侷限在粉絲和電影從業者之間。

其次,電影上映後風頭迅速被搶走。在上影節期間,《動物世界》和《我不是藥神》都是口碑極高的兩部國產片。但相比《動物世界》,《我不是藥神》明顯更具備情緒感染力,社會話題也更加豐富。

相比《動物世界》在國產商業片上的突破,人們更需要也更傾向於《我不是藥神》在題材上作出的努力,顯然後者佔據著更多的情感優勢。

但原本兩部影片檔期相錯一週,這一週是《動物世界》唯一的“黃金期”。然而自身上座率不給力外,《我不是藥神》選擇了極具侵略性的點映。在週末小規模點映後,追加了連續三天的工作日點映。

來看看《我不是藥神》週末小規模點映的成績單。貓眼電影觀眾評分9.7分,與《戰狼2》並列國產片最高分記錄;淘票票評分9.5分;上座率36.1%,同時段第一;場均人次45人,同時段第一;三小時內觀影人次達到了98.4萬。

《動物世界》的“心理罪”

雖然這些成績更多是業內人士的“狂嗨”,但憑藉著電影突出的情緒感染力,《我不是藥神》幾乎提前鎖定了2018評分最高的國產片稱號。點映階段,《我不是藥神》就將《動物世界》的風頭搶盡,上映後對於《動物世界》的衝擊力更無須多言。

我們理應肯定《動物世界》作出的一切努力,但這樣的努力顯然沒有給它帶來足夠的吸引力。我們理應尊重《動物世界》取得的一切成績,但投資3億票房預測5億,顯然算不上太好的成績。

《動物世界》作為一部高投資的國產商業片,有其自身無法迴避的“心理罪”。而作為影迷,對於《動物世界》的一切標籤,又何嘗沒有被毒害多年的“心理罪”?

(此文章為第一院線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