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就能實現財務自由,你信嗎?

老家有一遠房親戚——我的表姑姑和表姑父。

夫妻倆50出頭,身強體健,據說前幾年開始就不出去工作了。按理說這要在城市裡,表姑和姑父這年紀退休享受天倫之樂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農村裡不一樣。

在農村尤其是爸媽那輩人,都是把勞動光榮、勤勞致富的口號堅持到底的。凡是還能動彈,工作賺錢的腳步就不會停下來。這也難怪,農村人靠著一畝三分地外加到處打工賺錢,沒有城裡穩定的社保和養老金。大部分人,既要給自己存筆養老錢,還要盡全力幫子女一把。

表姑和姑父家境並不富裕,老兩口住在鄉下簡易裝修的舊房子裡,吃穿一切從簡。唯一的女兒已經結婚生子,嫁的是個窮小子。婚禮也辦得相當簡陋,孃家幾乎沒有貼補任何嫁妝,婆家也拿不出像樣的彩禮。小夫妻倆工資都不高,要養孩子、要過日子,加上結婚後貸款買了輛車,日子捉襟見肘。

因此不工作的表姑和表姑父受到了家族一致的鄙視和譴責。每次爸媽提起他們的時候,都是嗤之以鼻:“年紀輕輕就不幹活,真是想得開。”

我一向覺得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的自由,外人不好妄加評論,因此我對此並不發表任何意見。但我好奇的是,農村生活消費再低,每月的水電煤、紅白喜事人情往來等等總歸還是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那二老的生活費從何而來?

提到這個,我媽更是一臉不屑:“她們呀,厲害著呢!工作的那些年攢了小20萬,後來全部拿出去借給村裡人放高利貸,每年光利息就有3萬來塊。這些年本金一直沒拿回來,利息倒是年年收,兩人就指著這點利息過活。反正就是懶……”

我一聽,一年被動收入3萬,分攤到每月可支配的金額也有2500,雖說過得不富裕,但在老家應付簡單的衣食住行,也夠了。儘管這種借高利貸的方式我不認可,畢竟風險太高,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表姑和姑父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當然這也是超低配版的財務自由,因為僅僅滿足溫飽,需要降低生活質量才能實現。並且財務體系相當脆弱,萬一借款人跑路,或者家人有個生病和意外,分分鐘上演生活災難大片。

這不禁讓我想起,前幾年網上那個關於“魔都夫妻不工作、沒孩子、不交際,全年只花兩萬“的新聞。

熱心的網友替魔都夫妻計算了一下,按照每年2萬的生活支出,不同理財方式下,實現財務自由需要的本金。

天吶,原來只要有20萬,他倆就能實現財務自由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按照這個標準,估計很多人都達標了。哈哈,話說,好像我也快了,好吧,純屬錯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不過,關於財務自由的金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標準。

我們可以先計算下自己想要的生活每月需要花費多少錢,以及自己可以實現的投資回報率,從而得出自己需要都少財務自由本金。不著急,咱可以先從最初級財務自由開始慢慢向高級財務自由過度。

給大家分享了一個關於財務自由度的公式:

財務自由度=投資淨收益/總支出

建議值:>=15%

當然,我們需要不斷地努力提高這個比例。當這個比例達到100% 時,恭喜你,你實現了真正的財務自由,可以不再為錢擔憂了。

從上述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增加財務自由度,儘快實現財務自由,有兩種方法:

提高投資淨收益

我們首先要有財務自由的意識和目標,把理財的重要性提升起來。

其次,我們不僅要努力工作升職加薪,而且還要在工作之餘努力學習來提升自己,賺足更多的本金。如此一來,我們才有可能達到錢生錢的目的,獲得更多的被動收入。

第三,學習理財知識並做好投資理財規劃,學會建立自己的投資系統。

最近看到兩個構建理財系統的小貼士非常實用接地氣:用選伴侶的態度選擇投資產品以及用經營婚姻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投資。

我們要確保自己買的產品、做的組合符合自己對收益和風險的要求。

如果你找到一個很棒的投資組合,那麼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長期持有,賺取長期收益,頻繁交易不僅會付出額外的成本和費用還會錯失良機。如果發現投資的產品和自己想要的結果不匹配,麻利地趁早分手。

降低總支出

在日常開支方面,建議大家首先要養成每日記賬的好習慣、及時分析和彙總,這樣有助於我們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裡了,從而更好地進行收入和支出的規劃。

再者就是在保障生活質量的前提下養成節儉的良好品德。假如你收入增加了,慾望也跟著隨之水漲船高,管不住自己買買買的手,那實現財務自由依舊遙不可及。

開源節流永遠是理財的關鍵,開源意味著收入的增加,不管是職務性收入還是財產性收入,只有不斷產生現金流入,才能實現財務自由,這也是實現財務自由的核心。

還說啥呢,一起為奔向財務自由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