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場修行,家長務必遠離這6個陷阱

孩子從小的教育,決定了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現在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但是,家庭教育是門“技術活”。記住這6個家庭教育的陷阱,會為你的育兒之旅減輕一些心理負擔。

家庭教育是一場修行,家長務必遠離這6個陷阱

1.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從小就有一個最大的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將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孩子的優點比,這直接打擊孩子的自信和積極性,讓孩子壓抑、鬱悶、痛苦。這種比較會埋下心理問題的隱患。

其實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先接納孩子的現狀,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孩子。這樣心態平和了,就容易看到孩子的優點,就能去鼓勵了。

我們不要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羞辱和刺激我們的孩子。但是別人的優點是需要孩子學習的,所以,要告訴孩子,並不是孩子不好,孩子也有很多優點,只是在某一方面需要向別人學習,在這一方面進步了,不是更好嗎?這樣說得全面些,孩子更容易接受些。這也就是先表揚,再批評。

家庭教育是一場修行,家長務必遠離這6個陷阱

2.局部最優不等於全局最優

系統工程有一項重要的原理:局部最優不等於全局最優。很多父母恰恰就是在追求局部最優,而忽視了全局最優,收穫的可能是全局糟糕的結果。

比如,按時入睡從理論上來看是最優的,但有的孩子難以做到,如果逼迫他按時睡覺,孩子可能翻來覆去睡不著,也可能因此發生衝突,含著淚花入睡。再如專心吃飯對於消化可能是最佳的,但是吃飯時開心地聊聊天,精神愉快可能對身體也有好處。看起來最佳的習慣如果不適合自己的孩子,勉強去推行,結果反而是糟糕的。

有的人高標準嚴要求,期待最佳效果,可卻忘記了考慮孩子的感受。到最後,孩子成績可能上去了,但是孩子最後收穫的可能就是痛苦。

所以,養育不要只盯著某一方面,還要考慮孩子的幸福、感受、興趣、信心。這樣,效果才會更好。

家庭教育是一場修行,家長務必遠離這6個陷阱

3.我是對的,就要堅持嗎?

很多父母有一個習慣性思維:我是對的,所以應該堅持自己的意見,結果卻造成親子衝突,破壞了親子關係。我提倡家庭教育不要太較真,不過有人很迷惑:難道我是對的,也不能堅持嗎?

自己認為正確的,其實未必是正確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不學習思考,學歷再高也可能只是小學生的水平。所以,自認為對的,未必是正確的。即使是輔導孩子作業,有時我也會搞錯,比如拼音、字義,何況其他呢?

自己是正確的,孩子可能也是正確的。這不是一個非白即黑、是非分明的世界。一個事情本來就有很多個觀察角度,從這個方面來看是合理的,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是合理的。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不要太較真。有時孩子的確是錯了,如果不是原則問題,可以暫時妥協一下,等情緒好了再澄清也不遲。

家庭教育是一場修行,家長務必遠離這6個陷阱

4.興趣班,是堅持還是放棄?

興趣特長班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我們經常遇到的選擇。我女兒學過的所有興趣班開始都是感興趣的,但後來因為需要多練習,或覺得困難而興趣減少,都想過放棄,這恐怕是很普遍的現象吧。

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先放低要求,放慢步伐,多去鼓勵她,想辦法激發興趣,幫助她學得輕鬆。如果實在沒興趣,就讓孩子自己選擇。

有時需要堅持,但不是靠逼迫和打罵,而是想辦法激發孩子的興趣。如果孩子天賦不是很突出,家長也不掌握方法,那麼與其逼迫孩子痛苦地堅持,還不如放棄。

家庭教育是一場修行,家長務必遠離這6個陷阱

5.揚長避短還是揚長補短

有人提倡順應孩子的天性,反對給孩子補短糾偏。

這個說法有合理的一面,因為很多父母不能接納孩子的缺點,只盯著缺點,逼迫孩子去克服缺點,這不但讓孩子痛苦,而且會讓孩子習慣於關注自己的缺點,造成自卑。有的缺點以後可以迴避或者自然解決,就不必盯著缺點不放。有的缺點無關大局,順其自然去引導就可以了,比如上課不愛舉手、不大愛問好、房間比較亂……都不需要急著去糾偏補短。

但是,如果“短”對學習生活造成影響,就需要適當去補了,而且早補比晚補要容易。孩子的學生生涯有十幾年,學科方面的“短”是一直要面對的事情。

先接納孩子的缺點和短處,多去鼓勵孩子的長處,在此基礎上順應孩子心理,幫助孩子克服障礙,這種補短的方式是需要的。

家庭教育是一場修行,家長務必遠離這6個陷阱

6.勵志過度,害人不淺

很多人都希望孩子有內在的動力,而勵志學、成功學就能激勵孩子,激發前進的動力。但是成功學存在負面影響,也有些偏激。如果上進心過度,會帶來困擾、阻礙,甚至造成心理問題。

當遇到小挫折,預示著目標可能難以實現的時候,就會自責、懊悔、失望、悲觀,甚至陷入焦慮、抑鬱之中。所以,父母教育孩子,勵志要適度,因為它是一柄雙刃劍。

孩子本身的上進心就是蓬勃的,只需要努力去做,對結果順其自然。這既有前進的動力,又能夠坦然面對挫折,沒有了內耗,會前進得更好。

孩子可以樹立遠大的目標,但是不要總是想著一定要實現。把目光放在現在,爭取每天能進步一點,努力朝那個方向去努力,對結果可以順其自然。

對於孩子來說,要從細微處入手,一點一滴慢慢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經驗,這些比遠大的理想來得更直接、實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