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文|肖斌

五月的大豐,惠風和暢,翠色盈盈,風光如畫。

“梁曉聲來大豐了。”消息不脛而走,在大豐文學愛好中引起了一些漣漪。文化學者馬連義說,20年前在漫天大雪的可可西里,讀著梁老師的《今夜有暴風雪》,終身難忘。電視臺的申曉芸說,中學時讀梁老師的《苦戀》,哭得稀里嘩啦。報社總編郭治中說,他的作品影響了我們這代人。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作家梁曉聲速寫,羅雪村 畫。

我看過樑曉聲在中央臺《朗讀者》節目上讀的《慈母情深》,深深地打動了我。主持人董卿這樣介紹:“梁曉聲作為中國文壇最優秀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所改編的影視劇《雪城》、《今夜有暴風雪》、《年輪》、《知青》等等,總是能成為大街小巷熱議的話題”。

梁曉聲來大豐採風,是應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邀請,一起來的還有散文家、詩人趙麗宏,北京“六根”公號創始人、作家、《人民日報》高級編輯李輝,以及葉匡政、韓浩月、方緒曉、武雲溥和羅雪村等作家。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梁曉聲一行在梅花灣梅文化館前合影。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陪同梁曉聲一行參觀。

因工作關係,我全程陪同。從梅花灣到荷蘭花海、知青紀念館、大豐港、東方桃花洲、中華麋鹿園、施耐庵紀念館,梁曉聲一行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交流一路感慨,大豐的城鄉面貌、景點風光和精彩故事,無不吸引著他們。

在荷蘭花海,雖然錯過了300多種、3000萬株鬱金香競相開放的最美季節,但五彩繽紛的玫瑰同樣鮮豔奪目,有木屋、風車、奶牛和哥特式建築異域風情,還是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

在華東最大的婚紗攝影基地,正在拍攝婚紗照的新娘,一個個風姿綽約,滴滴嬌波流美盼。據介紹,今年四月荷蘭花海遊客達160萬人次。梁曉聲感嘆,這個地方太美了!我喜歡這個地方,考慮將來養老就應該在這樣的地方,大豐人應該知道,外面的世界並不精彩,要生於斯,長於斯,老於斯。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美麗的荷蘭花海是大豐的旅遊名片之一。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美麗的大豐荷蘭花海。

大豐是上海飛地,上海駐豐農場轄區面積307平方公里,曾有8萬上海知青在這裡工作、生活。在知青紀念館,梁曉聲說,這是我見到的最大的知青紀念館,以後全國也不會有比這個大的。

他說,是什麼人願意懷念貧困的過去呢?我想起普希金說的“陰鬱的日子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便會成為親切的懷念。”話到嘴邊,我馬上意識到他不是問我,而是在思考,在進一步地思考。

他說:“我寫了一些知青方面的文學作品,表達了對知青生活的一種體會,但個人不願意介入關於是無怨無悔還是傷痕和苦難的爭執。我主張站在我面前的一個知青,如果他認為下鄉的生活對他是種有益的鍛鍊,他在那時思考過、成熟過,後來推動了他的人生,這我是相信的,我會向他表示祝賀。還有一種知青,當他向我傾訴下鄉時期所受的那些境遇,即可用苦難來形容,我也會相信,而且擁抱他一下,一切都過去了,我們生活還要向前看。”

在應邀題詞時,他這樣寫道:“勿忘那些鄉情、親情、友情、愛情——提煉傷痕,使之生長出思想來。”我理解,他所說的思想,應該是對生命實踐的審視與總結,反映人的道德之性,正如孟子所說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梁曉聲為知青紀念館題詞,“勿忘那些鄉情、親情、友情、愛情——提煉傷痕,使之生長出思想來。”

在東方桃花洲,正值“十里春風,桃醉東方”2018中國大豐第三屆油桃文化節剛剛開幕,梁曉聲欣然題詞:“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梁曉聲在東方桃花洲欣然題詞:“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在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梁曉聲說,“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的,人與動物也應該是和諧的。西方國家對動物很友好,馬牛驢老了,要服侍它,為它養老送終,因為它為人勞動,是人的功臣啊。如果在它們老後,剝它的皮吃它的肉,這是很殘忍的,在善待動物方面我們中國人還是有差距的。”對保護區建設得這麼好,他大加讚賞。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在麋鹿自然保護區參觀。

從保護區回市區,雖然大路寬又直,筆直地通向前方,一路順暢,但車子還是要開好長時間。當聽說大豐有3059平方公里、112公里海岸線,是全省最大的一個區時,又激發了作家們的想像力。梁曉聲說,“我喜愛大豐,這麼廣闊的平原,如果在古代,我就來做一個太守,騎一匹駿馬馳騁在這廣闊的土地上。”

夜色降臨,有人提出,要看大豐夜景。我考慮了一下線路,從疏港路走人民路,轉健康路,經西康路,過幸福路,一路上霓虹燈流光溢彩,店鋪櫛比鱗次,熙熙攘攘的人群,乾淨寬敝的街道。他們不乏溢美之詞,說比某某大城市還漂亮。梁曉聲情緒高漲又帶幾分諧調:“厲害了,我的國!”還有人附和:“厲害了,我的大豐。”

由於行程不同,梁曉聲比其他作家多逗留了半天。那天下午,我來到酒店房間,他面對面與我相坐,與我交談。這不禁使我想起,他早年描寫教育家吳伯簫的情景:“他是那麼平易近人,簡直使我懷疑他是個沒有脾氣的人。他臉上的表情總是那麼安詳。與我說話時,眼睛注視著我。聽我說話時,微微向我俯著身子。我最難忘的是他那種目光,那麼坦誠,那麼真摯。”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與梁曉聲在知青紀念館門前合影。

我眼前的梁曉聲正是當年他所見的吳伯簫的樣子。我想,這應該就是中國文人的一種傳承。

梁曉聲說:“大豐,我原感覺就是鹽鹼地、到處灘塗,還有小縣城,整個樣子就是上世紀80年代的模樣。真來了,印象非常深刻,會長期不忘。”他說:“改革開放40年,人變了,人的觀念也變了。賓館裡、會場裡裝飾的壁畫,有印象派的,有抽象派的,大豐人很願意接受外來的審美意識,並和自己的審美意識相結合。”

他又說:“到過的一些景點屬於鎮村的,鎮村的領導幹部都是農家的兒女,他們在建設大豐、招商引資、設想大豐未來方面很有思想、有目標,有新的觀念,處處體現出膽大心細,做的都是為了使大豐更美好、大豐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我告訴他:“有人說你的作品影響了一代人。”他說,“可不能這樣說,以前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書也少,可能對我作品有了一點印象。”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梁曉聲接受大豐媒體採訪,談參觀感受。

在機場,他握手與我道別:“希望還來美麗的大豐”。目送他一個人拖著行旅箱離開,我感覺他是那樣的低調與平民,那樣的睿智與和藹,立即想到關於文化的四句話:“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他不僅是解釋文化最為妥帖的人,也是踐行文化最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