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谈:你真的懂我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当有一个富翁说:“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

作为老百姓的我,我不禁要问:我的人生注定是要失败了吗?

后来我也想清楚了,这一个亿并不是我的目标。

我的目标只是:家庭和和睦睦,家人健健康康。

所以,对我来说,我的成功不需要一个亿。

自这之后,我对自己说:我是否取得成功?只有我自己知道。

所以我想对任何人说:请别用你的成功标准来判断我!谢谢!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省吾身”指的是我做的对与错,成与败,只有我自己最清楚,也只有我自己最有发言权。“忠”指的是尽心尽力的意思。“信”是诚信,言而有信的意思。“传”是教学的意思。“习”是不断学习、实践、研究的意思。

至于整个句子的字面意思,我想大家都懂得,就不做解释了。在进入所要谈的话题之前,先问个大家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红军长征的胜、败?

先从国民党的角度来看,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认为红军是失败的。

但是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红军是胜利的。因为长征使红军活了下来。

那到底是胜是败?

从战争学的角度来说:战争只是为了存亡,也就是说“活着就是胜利”。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最后共产党的确胜了。

基于以上的观点来看,我的结论是:事情是对是错,是成是败,真的只有自己最清楚,外人给的标准不能作为结论。

看到这里,也就不难明白曾子“三省吾身”的话外之意就是: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成功与失败?因为只有我自己清楚是否问心无愧,是否尽力,是否违反道义,是否诚实……

其实,不但人与人之间的成败标准不同,不同的事情的成败标准也是不相同的。就如父子之间讲孝,而不能讲悌;兄弟讲究悌,不能讲孝。因为孝带有敬意、尊敬的意思,带有长辈与晚辈两个不同的身份的意思。而悌讲的是同辈之间,是平等的,可以自由交流的。所以父子用哥俩好来处理,你觉得你父亲会不会生气?父亲生气了,就是不孝,那事情也就是败了。如果兄弟之间,你变成尊敬,你觉得兄弟感情是不是显得很生分,不亲切。生分、不亲切,这也是失败。所以说,对于不同的事物,判断成功、失败标准的标准是不能相同的。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是针对不同事物提出来的。读到这“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就不难理解了。“忠”、“信”、“习”就是判断不同事物成败的标准。

再把曾子整句话合起来解释就是:我是否尽心尽力?我是否讲诚信?我有没有把最好的学术、理论教给学生?这一切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我知道,所以我知道我的人生是否充实?是否成功?是否问心无愧?

不管怎么说,确立属于自己的标准,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因为标准可以变成理想,变成方向,变成道路,变成原则、变成精神信仰……进而产生方法,产生办法,产生路线、产生规矩……。

再拿红军长征例子来说。如果懂得战争的核心本质是:存亡。

作为长征领导人就不难想出“战略转移”这个方法。因为活着就是战争的目标,而继续留在江西必死无疑。所以不难产生“战略转移”这一伟大构想。而有了“战略转移”这一伟大的构想,就不难想出更具体的落实的办法。

不过,话说回来,“战略转移”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也不是简单。因为要做出这个判断,如果不谙兵法“存亡”就是“活着”的真意,是很难想出“战略转移”这一方法的。而没有了这一方法,就更别提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这些具体的事情了。

所以,朋友们!真的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标准了!

因为有了标准,我们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会有诗与远方,而不是苟且的活着!

不过,不管多少目标、标准,说起来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良知”。我想大部分的人的人生都只是:

为了自己,为了父母妻儿,为了亲朋好友,为了自己所关心的人,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些人你爱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王阳明说过:“千事万事只是良知这一事”。

良知这一事,让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我要孝顺父母;良知这一事,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所以让我明白了,战争只是为了活着,能好好活着,最好不要轻启战端;良知这一事,让我明白了消费者需要好的产品,所以我营销的方法就是保质保量;良知这一事……

三点谈:你真的懂我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