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人不「安分」 幾經折騰成「蛙王」

這個女人不“安分” 幾經折騰成“蛙王”

王歷敏滿心歡喜地看著自己養殖的蛙。

大學畢業當上了公務員,後來又辭職到廣東打工,再到自己當老闆;在外闖蕩18年後,2017年回到家鄉養蛙,今年又擴大養殖規模,養殖範圍輻射雲陽縣、梁平縣、忠縣以及墊江,總面積達100餘畝,不僅解決了貧困戶就業,而且還帶動了當地村民創業,她就是家住開州區渠口鎮興華村五組、現年42歲的女“蛙王”王歷敏。

回鄉去養蛙

1997年大學畢業21歲的歷敏,很幸運地走進萬州城區一家單位上工作,成了一名人人羨慕的公務員。可工作不到2年,她卻呈交停薪留職申請,“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她帶著簡單的行李隻身來到廣東,到東莞進廠打工,由於持有大學本科學歷,她擔任中層幹部,成了一名人人羨慕的白領。

“但這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儘管是白領,但仍然是一名打工妹,我從小的理想就是自己當老闆。2010年,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我在北京開了一家箱包貿易公司,儘管每天很累,但特充實。“王歷敏表示。

“無論是在外打工,還是自己當老闆,都有種飄泊的感覺,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思鄉的心情更濃烈,再加之現在國家政策好,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鼓勵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王歷敏向筆者道出她回鄉創業的想法。

2017年春節,王歷敏和丈夫唐小均回到渠口鎮興華村四組,她丈夫的老家。看到家鄉大片大片的良田沃土被閒置,著實可惜,她突然萌生要回家搞種養業的想法,當即得到丈夫的雙手贊成。

經過多方考察,她決定養蛙。說幹就幹,當年3月,她流轉了35畝田地,投資了70萬元,開始養蛙。

事業見成效

“養蛙看起是一門輕鬆的活路,其實也是一個如履薄冰的行業,稍不注意,就會血本無歸,因為蛙也有它的天敵,比如蛇、鳥,我和她就在晚上拿起電筒去捉蛇,有一次她還被一條蛇咬過,所幸不是毒蛇。”丈夫唐小均講起妻子王歷敏被蛇咬的經歷,仍心有餘悸。

“蛙養起來了,有了收益,我的心裡充滿了喜悅。特別是周圍的村民看著我養的蛙,不僅不愁銷路,而且價格也賣得高,他們心裡直癢癢,要求我把技術、蛙苗供給他們,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王歷敏表示。

經過一年時間的學習、摸索,如今王歷敏的養蛙技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她不僅掌握了養蛙的全套技術,而且還學會了孵化蛙苗。根據有關政策,蛙必須要訓養一年後才能銷售,王歷敏養殖的蛙今年才開始銷售,零售賣到45元/斤、批發也是20元/斤,遠銷重慶主城乃至武漢、成都等地。

帶動貧困戶就業

蛙養起來了,需要大量的人手,本村村民來王歷敏的養殖場打工,王歷敏給出每天90元的工資,並且日結日清。

“我4畝田流轉給王歷敏,一年我就有1040元的流轉費。同時,我在王歷敏的養殖場打工,工資是90元/天,平均一個月要做15天,一個月下來,我有1350元,一年就是16000多元。這兩樣加起來,我的總收入有17000多元,我脫貧是沒問題了。“興華村五組的貧困戶陳幫建給筆者算了一筆收入帳。

“我今年準備試養1畝田的蛙,技術、蛙苗以及銷路都由王歷敏負責,因為蛙的成本只有2.2萬元/畝,但產值可達6萬元/畝,我一年輕輕鬆鬆就可以掙3萬多元,照這樣下去,我致富是沒問題的。”該鎮青雲村七組的貧困戶王萬明對未來的致富路也充滿了信心。在王厲敏的帶動下,蛙聲一片中,村民致富奔小康熱情更加高漲。 文/圖 通訊員 熊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