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陷假茅颱風波,茅台老大發話了,劉強東該怎麼辦?

京東陷假茅臺風波,茅臺老大發話了,劉強東該怎麼辦?

我依稀記得,前不久京東出現了一個“假茅臺事件”。後來,茅臺打假辦確定了京東所售茅臺確為假貨,而且京東方面承諾可以“假一賠十”。

憑我一直以來對京東處理假貨事件的印象,我原本以為,這事兒到此就該結束或不了了之了。沒想到,5月24日,茅臺官方公眾號“茅臺時空”發了一篇看起來溫柔卻十分有力道的文章,對京東平臺出現的“京東假茅臺事情”做出了說明。

據該文章,茅臺董事長李保芳在5月23日股東會期間回答投資者關心的“京東假茅臺”問題時表示:“作為戰略合作方,茅臺期待並相信京東能查清事件真相,讓消費者恢復信任。”

京東陷假茅臺風波,茅臺老大發話了,劉強東該怎麼辦?

文章還特別說明:據茅臺一部門負責人介紹,京東假茅臺風波經媒體披露後,茅臺已暫停對京東自營的供貨。

李保芳最後表示,“我們相信劉強東先生和京東商城會處理好整個事件,並找到問題的癥結。”

該文一經發布,引發了媒體對“京東假茅臺事件”的進一步關注。媒體紛紛以【茅臺暫停京東供貨,相信京東能查清事件真相】或【茅臺董事長李保芳回應“京東假茅臺風波”:相信京東能查清真相】為題,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這讓原本不想就“京東假茅臺事件”浪費筆墨的我,突然覺得這個事情很有意思了起來。

品牌倒逼平臺,非常之罕見

從“茅臺時空”的的文章看,這篇文章非常的理性平和、有禮有節。但我們看茅臺的處理:先是暫停對京東自營供貨,並以一個部門負責人之口吻表述。茅臺董事長李保芳呢,則直指問題核心——找到問題的癥結,我相信你劉強東和京東商城。

以白話簡而言之:我先停了你的貨,坐等你把真相搞清楚。

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講非常具有“茅臺風格”——入口順滑、持久留香、回味不絕。對飲者不上頭,對劉強東應該是很上頭的。不得不佩服,官員出身的李保芳,還是非常有水平。

通常而言,電商平臺出現假貨,往往都是平臺上的品牌或者賣家自己售假,而平臺疏於監管所致。因此,多半都是平臺要對品牌或商家進行各種規範、處理。

“京東假茅臺事件”卻徹底倒了過來,強勢品牌跑在了平臺的前面。一方面,儘管京東已經兩次回應,但最終遲遲沒有搞清楚最終真相,品牌也怕自己名聲受損;另一方面,品牌方對平臺方提出了明確要求,直指平臺及平臺老大,你要去面對問題的癥結。

這個點,為什麼讓我覺得興奮呢?

這源自於我一直以來對品牌電商的一種理想化情結:我認為,在將來,如果一個品牌真正做到了成熟或者強大,其自身官網的銷量一定應該佔據主導。

而現在很多品牌,成為平臺的附屬,完全是依靠平臺的鴉片式流量成長起來的。從長遠看,根本不利於培養出真正的中國品牌。而非品牌官網的平臺銷售,魚龍混雜,給假貨無形中也創造一定的生存空間。

在美國,除了亞馬遜之外,在線上銷售方面,許多都是企業或品牌的傳統官網在主導自身產品的銷售。在國內,小米早期在這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後來考慮到追求全渠道的銷售規模,自有渠道的比重應該有所下降。

因此,品牌方的強勢,品牌力的凸顯,讓品牌不必完全依附於平臺,或者對你平臺做得不好我就斷你的貨。這更接近於一個品牌給用戶更好服務、更好品質、更好性價的關係本質。

以茅臺今天的品牌地位,如果茅臺加強自身官網的電商服務建設,不依靠平臺進行銷售也沒啥大問題。這樣,茅臺的利潤空間還會提升許多,或者可以給消費者的讓利空間會大許多,並可以此擴大銷量。假如出現一種極端情況,茅臺所有電商平臺停止供貨,只在茅臺官方商城銷售。我一定會更相信官網買到的一定是真茅臺,除非茅臺內部員工造假。如此以來,線上假茅臺的生存空間自然瞬間消失。

京東陷假茅臺風波,茅臺老大發話了,劉強東該怎麼辦?

想到這裡,我還專門去茅臺的官方商城看了一下,發現上面除了賣各系列的茅臺酒外,還賣自己其他醬香系列的酒如茅臺迎賓酒、賴茅、貴州大麴、漢醬等。令人驚喜的是,上面居然還有貴州的臘肉、臘豬腳、豬油、油辣椒。以後買茅臺和家鄉味,我多半就首選官網了。

希望,未來出現更多的品牌,可以不要寄生於平臺,自己活出強大。不過,我們會先走過一個平臺電商“分久不合、合久必分”的漫長的商業發展過程。

京東難解假貨之痛,要痛下決心

茅臺的老大站出來發話,其實已經是給京東及劉強東一次狠狠的打臉。

據“茅臺時空”原文:遠在美國的劉強東已經安排京東高層日內訪問茅臺,共同溝通此事、查明原因,尋求解決辦法杜絕類似現象發生。

顯然,這次京東可能不能只通過“道歉”和“表態”、“賠償”來解決問題了。畢竟,品牌方已經把大大的問號拋了出來,如果京東一直沒能給出真相,對京東品牌的傷害無疑是極大的。

這裡,還是要再次賣弄一下我自己總結的《深度乾貨:危機公關12字訣》(點擊書名號內藍字可查看)。“京東假茅臺事件”的危機化解,首先還是要弄清危機事實:

京東陷假茅臺風波,茅臺老大發話了,劉強東該怎麼辦?

假茅臺事件中,京東要搞清楚哪些事實:

1、茅臺酒到底是不是被掉包?

2、目前懷疑被掉包,若真實不是被掉包,已經入了京東倉庫的貨怎麼變成假的了?這裡要查起來,問題會異常可怕。這種情況下,京東該如何收場,會面臨著上次回應“六六假貨投訴”時一樣的難題,售假貨被解釋為被掉包,與“是發錯貨不是假貨”,邏輯類似。因此,可能會面臨更大的信譽危機。

3、如果真的被掉包,那就明顯爆出了京東重金投入的物流體系的漏洞。雖然說人為因素是最為複雜的,但這給品牌合作方及用戶而言,都是巨大的安全感的傷害。一批假貨,從入庫到最後銷售,均未發現,這帶來的是對京東自營商品監管水平的嚴重質疑。

4、即便以上事情全部理清楚:假茅臺事件這一個事情,本身只是現象。背後更嚴重的危機在於:對京東自營品質信心的降低是真正的危機,自營可是京東真正的核心陣地。

5、京東不斷出現假貨問題,雖然每次可能都是孤立事件。但是,用戶不懂得一事看一事,他們會形成京東“假貨印象”的記憶。這是真正的更大的危機。

6、這次危機的主體:除了買到假茅臺的受害者,還包括供貨方的國企、品牌方茅臺、圍觀的消費者,每一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處理不好就會很麻煩。

7、從目前來看,大家都還處於一個期待真相的過程,危機的傳播面雖然已經很廣但還未到非常嚴重的地步,接下來如何處理非常關鍵。

這些事實不搞清楚,壓根就不算找到問題的“癥結”。希望京東能夠提升自己的危機認識,並抓住本質解決問題。

京東陷假茅臺風波,茅臺老大發話了,劉強東該怎麼辦?

從目前看,京東在最初兩次的回應速度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態度也都很好。最期待的還是京東對假茅臺事件的處理,能不能做出“深度”來,這才是解決危機的根本。

從京東處理六六替友投訴假貨案件來看,京東的危機處理深度上,勇氣似乎還不夠。

六六危機暫時化解以後,京東做過一次價值觀升級,但對六六事件中後來說到的“徹查”不知下文如何。按照危機公關做法,通常不能反覆提及傷疤,但是我們要看事實——即便最後達成了六六及其朋友的諒解,但在用戶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假貨是坐實了”、“具體的真相人家都不追究了,我們就別瞎操心了”。這其實是一種讓用戶內心“涼涼”的做法。一次次這樣的品牌聲譽疊加,假貨的標籤就真的被貼上了。危險!

即便是為了不多次自揭傷疤,後續的徹查及處理也是應該有的,公佈可以公佈的,用戶一定會因為你的勇氣、決心、真誠而再次“路轉粉”。

對應到這次“假茅臺事件”,也是同理。如果京東僅僅是停留在滅火上,僅僅是停留在安撫茅臺上,下一次也還會出現別的假什麼事件。

根據我的《深度乾貨:危機公關12字訣》理論:一個危機的結束,同時也是另一個危機的起點。如果我們不做反思和業務重塑,遲早會重蹈覆轍。

因此,一個危機處理完後,還要這些工作要做深:

1、覆盤整個危機產生的過程,各相關部門都應該做出相應的思考和反省;

2、對涉及業務環節中存在的疏漏或者不到位之處,進行調整、整改;

3、建立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的預防機制,真正做到消滅危機背後的小火苗;

4、嚴重一點的,要重塑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

在釐清事實邏輯、查明真相、拿出解決方案後,按照這樣的處理邏輯,對於不斷被假貨困擾的京東而言,是一次刮骨療傷的過程。有些毒瘤該去除,有些腐朽該割掉。

京東陷假茅臺風波,茅臺老大發話了,劉強東該怎麼辦?

我想,這才對得住,劉強東一次次在假貨上的信誓旦旦,這也比較符合劉強東的“強悍”作風。而對於京東各體系的員工,一次次讓老闆被打臉,打多了都麻木了,於心何忍?

每次我說京東的假貨問題,都會有槓精出沒:現階段電商要搞定假貨問題很難,又不是京東一家。這樣的神邏輯會害死人,別人有假貨所以我有假貨就該被原諒?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我勸大家以後買東西直接上品牌官網、吃喝的直接從源頭定製,這也是我期待的理想生活。乾脆,這些平臺電商就關門不幹了!

顯然,凡事要多從自身找原因,京東的假貨問題,如果自己做得足夠多、最夠深、足夠好,消費者的眼睛一定是雪亮的。

就在本文快結束的時候,“茅臺時空”再度發文。文章提及:雙方已經召開座談會,京東表示了道歉,茅臺官方表態相信京東能夠處理好並給社會和消費者一個交待。同時,雙方確定了要加強合作。

顯然,能加強合作的前提一定是這次“假茅臺事件”最終能夠得到滿意解決。

對京東而言,假茅臺是一次契機,成敗完全在自己。茅臺董事長李保芳在坐等答案,那些對京東還心存希望的用戶也在坐等答案!

如果沒有真相,像某藥酒一樣不了了之,誰還上京東買茅臺?誰還敢喝在京東買到的茅臺?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申請轉載關注:海哥商業觀察 聯繫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