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德國人占盡戰場優勢,爲什麼還是讓英國人撤退了?

《敦刻爾克》是諾蘭第一次執導二戰題材的影片,在上映後好評如潮,被盛讚為“年度最佳”,整部電影沒有什麼宏大的戰爭場面,看起來更像是一部戰爭背景的文藝片。觀影的同時,不少觀眾不禁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德國人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停止了進攻?

《敦刻爾克》德國人佔盡戰場優勢,為什麼還是讓英國人撤退了?

從兵力對比上說,當時包圍英法聯軍的德軍數量有八十萬,是聯軍的一倍之多。而且聯軍被包圍至死角,士氣一潰千里,如果德軍當時乘勝追擊,兵力士氣均佔優的德軍,殲滅或者俘虜海灘上的聯軍應該是十拿九穩的,那麼為什麼德軍的地面部隊主力不繼續追擊呢?為什麼最終要讓三十多萬聯軍逃回英國呢?

《敦刻爾克》德國人佔盡戰場優勢,為什麼還是讓英國人撤退了?

人們分析希特勒作出這個決定的理由,無外乎就是以下幾點:

1 他想保全坦克的實力以供下一場戰鬥之用。事實確實如此,當時德軍高層的很多軍官也都是同意這一點的,因為裝甲部隊推進的太快,步兵和補給都跟不上,部隊需要修整,以便集中兵力發動最後的總攻。

2 希特勒對敦刻爾克地區的沼澤心有餘悸,因為一戰時有過這樣的教訓。而聯軍的抵抗也十分地頑強,陷入絕地之後進行了一場殊死搏鬥,這次反擊讓德軍更加猶豫,此外這時法國的南部還有大量的法軍。

3 戈林對於空軍的威力作了過高的估計和錯誤的判斷。首先德國空軍並沒有完全控制制空權,英國皇家空軍並沒有讓德國空軍把海峽封鎖。其次空軍在轟炸海灘時的效果並不理想,因為海灘比較鬆軟,航空炸彈都是深深地砸進沙土裡才爆炸,這樣殺傷力就小了很多。

4 希特勒的內心深處還有某種政治理由,希望能夠迫使英國談判媾和。

《敦刻爾克》德國人佔盡戰場優勢,為什麼還是讓英國人撤退了?

以上這些理由都有其道理和依據,不過這都是事後諸葛亮的看法,不妨換一種角度,代入到當時的時局去看一下這個問題,你會發現,實際的真相很可能是,當時的德軍決策層根本就沒有想到英法聯軍會逃跑。因為當時在德軍的軍事傳統中,當逃兵是很可恥的行為,而英國方面丘吉爾也是一個抵抗到底的頑強派,加上法國南部還有不少部隊,所以德軍高層,就包括英法聯軍的士兵們,都沒有想到要大規模地撤退。

《敦刻爾克》德國人佔盡戰場優勢,為什麼還是讓英國人撤退了?

這樣一回過頭來看,就會發現德軍的決策並不是愚蠢的,實在是補給跟不上,海灘上那幾十萬人又很難啃,南部還有不少法軍,所以休整一下等待步兵匯合再行動也不遲,反正已經控制了戰爭主動權。而英國的決策就更加棋高一著了,審時度勢做出撤退的決定,執行起來又高效果斷,最終為戰爭保留了陸軍的精華。

結論:德國人為什麼停止攻擊?因為根本沒想到聯軍會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