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血流成河,你虧了多少?

小米的偉大時刻=投資人的心碎時刻。

偉大有多大,心就碎得有多慘烈。

匆匆上市的好公司,未必是一家適合投資的公司。

今天7月9日,是個特殊日子,對於小米、所有米粉、所有投資人,以及整個香港資本市場,首支“同股不同權”的股票——小米集團(1810.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

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個人財富,也隨著小米集團在港交所敲鐘鳴鑼,飛躍至124億美元,躋身全球富豪榜排名No.115。

小米上市血流成河,你虧了多少?

然而小米並沒有得到投資人的熱烈追捧,甚至冷得有點尷尬。

最初宣稱估值2000億美元,後來減半至1000億美金,再後來縮水至543億美元,直到今天慘遭破發——開盤後立即跌破發行價17港元,跌去2.35%,報16.6港元,最終小米以484億美元的IPO市值登陸港交所。

早盤中最大跌幅一度超過6%;臨近早間收盤,小米股價大幅回升,一度回升至17港元。但午後又波動下跌,下午收盤前雖有小幅拉昇,最終仍然收跌1.18%。

小米上市血流成河,你虧了多少?

雷軍對此回應道,“最近資本市場跌宕起伏,小米能夠成功上市就意味著巨大的成功… …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價格才是最重要的… …這次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把公司做好。”

小米上市,份子錢可沒少拿,資本大佬紛紛捧場:李嘉誠3000萬美元,馬雲、馬化騰數千萬、上億美元不等的認購,金融大鱷索羅斯支持的基金也參與了認購... ...

劉強東甚至公開為雷軍站臺,在小米上市前一天發聲:獨角獸們應該向雷軍學習,做到讓股民賺錢,去股市割韭菜的沒有資格成為企業家。

劉強東的話有待時間檢驗,但小米的破發,確能說明很多問題。

小米上市血流成河,你虧了多少?

即便有大佬扶持,市場為何仍不買賬?

1

眾投資人對小米自身定位的不認同。

小米始終想對外傳達一個理念:小米是一家純正的互聯網公司。

然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無論你怎樣包裝、要沾上互聯網的喜氣來提高估值,但實際上從收入來源看,互聯網貢獻的部分不足10%;從公司業務結構來看,機構紛紛認為小米是家科技消費品公司,並非互聯網公司。

儘管小米佈局了社交、遊戲、廣告等各條互聯網業務線,但始終缺乏漂亮的數據,無論市場份額還是影響力,同純正的互聯網公司相比相形見絀。

似乎大家唯一能認同的,只有小米手機,手機還能賣出去多少,直接決定小米的生死,如果其他業務線依舊沒有突破的話。

小米上市血流成河,你虧了多少?

(2018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

2

眾分析師不看好。

自稱“米粉”的國金證券分析師唐川給了小米減持評級,12個月目標價16港元。

他認為,小米無疑是近十年中國湧現出來的最優秀公司之一,未來很有機會成長為一家偉大的企業。然而,好公司和好股票之間還隔著一道估值,再加上早期股東的減持壓力,目前得出的是一個“減持”的評級。

寰盈證券首席策略師趙璞表示,雖然公開認購9.5倍,但機構投資者的認購價格普遍位於區間中下,甚至有機構給出18港元的封頂價格,這也是市場擔心老股東和員工大舉拋售老股套現。

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認為,小米的盈利模式尚未被證明,“小米還是在講故事,但讓投資人買單是另一回事。”

3

港股處在熊市、港股投資人更理性。

今年以來,近百家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就有超過70只破發,佔比高達72%。

可見港股整體呈現負面情緒,處在比較“熊”的階段。6月20日左右,港股更是出現“過山車”行情。

市場行情愁雲密佈,讓投資人喪失了信心,可是,信心堪比黃金。

更重要的是,港股投資人不買賬啊~~相比A股投資人——這一群鮮嫩多汁的新韭菜,港股的投資人可謂開過花的老韭菜,老韭菜投資更趨理性。

互聯網企業又要來港上市?想割韭菜騙錢?我們可見得多了,沒那麼好騙。

在市場化發行的市場——香港市場已經發展得如此成熟,根本不會管你怎麼忽悠,人家要看你的數據,要看到真實情況。

看不到未來前景、盈利模式不清晰或者不可持續的企業,投資人不會頭腦發熱。

小米上市血流成河,你虧了多少?

4

來自外圍的恐慌情緒影響。

今年年初的紅月亮,果然預示著戰事不斷。

3月以來的中美貿易戰,本身就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無論赴美還是赴港上市,都籠上一層厚厚的陰影。市場情緒始終負面,A股、港股、日經指數紛紛下滑,避險、恐慌情緒不斷升溫。

加上美聯儲加息、人民幣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全球資本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小米正趕上風口浪尖,這不,7月6日中美貿易戰正式猛烈開火。

創業幾年,就能做到銷量規模超千億,還敢和董明珠拉開10億賭局,無論如何也算是一家還不錯的公司。

但,好公司未必是一家適合投資的公司。

你是這一波被收割的韭菜嗎?

小米上市血流成河,你虧了多少?

如果是,可得給你提個醒,此前我們在年初的文章中講過,權益類資產在2018年將面臨非常大的考驗,因為大環境小環境均不樂觀。

國際形勢風雲動盪、時局錯綜複雜,中美貿易戰是持久戰,必然會讓經濟環境、金融市場始終陰霾瀰漫,權益類資產對宏觀經濟形勢、經濟指標等基本面最為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能引發大幅波動。權益類的證券就不要碰了。

再說國內,金融去槓桿已經是明面上的大口號了,收緊政策是大趨勢,君不見機構的資金今年以來捉襟見肘,上半年始終“錢荒”,下半年還將繼續,機構投資慾望急速下降。

這種時候,雞蛋千萬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你需要更加分散地配置資產,學會“狡兔三窟”。

現金和銀行存款固然是零風險,但也面臨通脹帶來的貶值,所以你還需要有黃金和固收類資產。

配置黃金是因為動盪環境下避險情緒升溫,可能會推升金價走高,此外黃金天然是保值的好東西;固收類資產包括國債、貨幣基金、網貸P2P、銀行理財等。

國債以一國政府信用作擔保,只要對國家有信心,就可以放心大膽買,但收益不高,一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一般被視作無風險收益率。

貨基就不多說了,餘額寶現在收益多少,想必大家打開手機就知道。

網貸行業正走在不斷規範化、透明化的道路上,相信能活下來的平臺,都是有良知有保障的平臺,流動性相當的產品,收益率幾乎是餘額寶的兩倍。

銀行理財現在已經徹底打破剛兌,很多產品不再保本,沒有剛兌的銀行理財和網貸有什麼區別?收益率弱很多,平均在5%左右,1年期。

至於基金,最好是做長期、有計劃的基金定投,能分散波動。下跌越多時,越要穩住信心,投入力度反而要越大,等到“微笑曲線”上揚時,就能獲利了結。

小米是為發燒而生,但我們作為理性投資人,要杜絕發燒投資。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