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助力中國西進 突破美國貿易圍堵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社會學系終身教授高柏近日在清華大學·野村綜研中國研究中心的一場學術講座上指出,中國應從高鐵建設中得到啟發,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向西開放,推動歐亞大陸的經濟整合。

在高柏眼中高鐵與"一帶一路"從一開始就是二為一體的,他認為高鐵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出來的唯一可以改變整個21世紀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基本格局的戰略產業,它的建設可以對中國命運產生深刻的影響。

他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再做的稱為"藍海"戰略,因為中國主要依靠的是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的改革開放,到了2008年之後由於金融危機發達國家經濟的負面影響,這個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中國的高速發展,美國對中國政策發生了轉變,特朗普(Donald Trump)對中國發起了貿易戰。實際上美國對華政策改變早在奧巴馬(Barack Obama)第一屆就開始了,也就是重返亞太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當時主要國際上的分析家都認為TPP實際上是地緣政治的項目,就是把中國排除在外,然後迫使中國接受美國制訂的新的貿易體制的規則。

高鐵助力中國西進 突破美國貿易圍堵

在當時引發的一個直接影響是中國與鄰國之間的關係突然變得緊張,包括中日島嶼之爭,也包括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跟幾個亞洲國家的分歧。

在這種情況下,高博認為,中國需要有新的辦法來從地緣政治上尋求突破,他指出如果中國從高鐵建設得到啟發,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向西開放的話,實際上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國可以推動歐亞大陸的經濟整合,這個經濟整合意味著經濟的地域化。

經濟的地域化與全球化相比,低一個層次,但是如果實現了一個地域的整合,它意味著是市場的擴大,以及各種各樣機會的增加,對域內的各個國家都有好處。

中國向西開放,推動歐亞大陸經濟整合,在理論上,就是建立一個以地緣經濟為基礎的陸權戰略,與美國以地緣政治為基礎的海權戰略正好形成一個相對的概念。

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作為不同的概念,它們基礎實現的假設完全不同,地緣政治的假設是國與國之間的利益是有衝突的,因此它們以一種零和博弈的觀點看待國際關係。但是從地緣經濟的觀點看問題,國與國之間的利益是可以重合的,因此他以一種雙贏的觀點來看問題。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在處理與鄰國關係的過程中,發展出最大的智慧就是地緣經濟的智慧。

這樣一種以地緣經濟為基礎的陸權戰略,將使中國在全球層面上實現一種戰略的對沖,對沖是一個金融學的概念,它表示能兩面下注,但是在討論地緣經濟的時候,這種對沖,第一它不是對抗,它是讓對方明白如果不合作的話,中國是有另外的選項的,而且這種選項對對方不利。第二,它主要的目的還是吸引對方走回合作,而不是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