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侍奉兩代突厥可汗的和親公主,一曲她的鐵血復仇與復國悲歌

一位侍奉兩代突厥可汗的和親公主,一曲她的鐵血復仇與復國悲歌

和親作為王朝政治的縮影,歷來是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舉措之一,而和親公主毋庸置疑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上,有諸多的和親公主,她們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曾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璀璨的一筆,以至於青史留名,併為我們後人所傳頌。

曾有唱出了“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誇廬為室兮遊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悲涼之音的細君公主,也有“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的明妃王昭君。

一位侍奉兩代突厥可汗的和親公主,一曲她的鐵血復仇與復國悲歌

此外,還有諸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和親公主,而最富傳奇色彩的莫過於千金公主。她有著極其特殊的身份,是歷來和親公主中唯一的鮮卑公主。更值得一提的的是其忠貞的愛國情懷,雖遠在他鄉,卻從未停止對故國故鄉的懷念;雖為亡國之女,也從未放棄過復國的努力。

作為北周武帝的侄女,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可謂真正的金枝玉葉,皇親貴胄,但這樣的身份本該富貴安逸的一生卻因和親而踏上了另一條軌跡。千金公主雖貴為皇室,但她卻處於“天下喪亂,四海不一,以至周、齊,戰爭相尋,年將三百。故割疆土者非一所,稱帝王者非一人,書軌不同,生人塗炭”的大分裂時代,而與中原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北方突厥勢力的強大。與中原朝代更迭,各自為據不同的是,突厥不但有著統一的部落組織而且兵力雄厚。面對強敵,沒有足夠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與之抗衡時,“和親”便作為妥協示好的政策而被提上日程。

一位侍奉兩代突厥可汗的和親公主,一曲她的鐵血復仇與復國悲歌

於是當突厥強大的沙缽略可汗向北周宣帝提出和親要求的時候德藝雙馨,才貌出眾的千金公主便便選中作為和親的對象和親作為極具政治意味的國家行為,將國家的前途、命運繫於區區一個弱女子之身不免讓人唏噓,但作為和親公主,則是一種犧牲度極高的使命。當外戚楊堅篡奪北周政權,北周覆滅後,千金公主變成為了喪國孤兒,縱然隋文帝楊堅“賜公主姓為楊氏,改封大義公主”也依然無法使她忘卻亡國之痛。她沒有自我麻痺,也沒有趁機倒戈歸附,而是利用所能利用的一切資源去實現自己的復國大業,在這一點上,也令無數男兒汗顏。

攝圖可汗實力雄厚,揹負著復國理想的千金公主毅然挑起了大旗,“千金公主自傷宗祀絕滅每懷復隋之志日夜言之於沙缽略。”於是攝圖帶領著“控弦之士四十萬”侵入中原,發動了進攻並在戰爭初期取得了極大勝利。而這一切,攝於攝圖可汗的實力,初即位的隋文帝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他只得表面上把千金公主認做自己的女兒,實際上卻將這個前朝公主卻時刻提防,視為眼中刺、肉中釘。

一位侍奉兩代突厥可汗的和親公主,一曲她的鐵血復仇與復國悲歌

而在隋與突厥的關係上,千金公主也頗具智慧,十分懂得權衡各方利益。在攝圖逝世後,按照突厥的習俗“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千金公主不得不嫁給了攝圖的兒子雍閭。儘管千金公主請求雍閭幫自己實現復國大業,可雍閭是一個只能看到眼利益的人,他對公主的復國大業並不盡力。

後來,在楊欽的操作下,突厥與隋朝關係開始惡化,隋文帝故意將亡國之主陳叔寶的屏風賞賜給她以示警示,躊躇的她在陳叔寶的屏風上寫了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榮華實難守池臺終自平。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杯酒恆無樂絃歌詎有聲。餘本皇家子飄流入虜庭。一朝睹成敗

懷抱忽縱橫。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唯有《明君曲》偏傷遠嫁情。”詩中無不流露出其遠嫁他鄉內心的悽苦,以及對家國覆滅的追思,而這首詩傳到楊堅耳中變成了千金公主的奪命詩。

一位侍奉兩代突厥可汗的和親公主,一曲她的鐵血復仇與復國悲歌

作為隋文帝心頭之患的千金公主終未逃脫命運的黑手,當雍閭之弟染干向隋朝求婚時,隋臣裴矩趁機利用染干挑撥雍閭與千金公主“當殺大義主者,方許婚”,染干對雍閭大上譖言,引起了雍閭對千金公主的不滿。與此同時,送美妓給雍閭,以疏遠破裂二人感情。最後因隋臣“揭露”千金公主與胡人安遂迦私通千金公主被賜死縱觀全程,千金公主慘死與隋臣挑唆設計關係甚大。

肩負重任卻不辱使命,雖身處異鄉卻心繫故土,雖為亡國之女卻懷復國之夢。千金公主的一生看似柔弱卻鏗鏘有聲,看似悲哀卻壯闊恢宏,作為政治工具的她顛覆了既定的公主形象,她更像一名戰士,生命不止,戰鬥不息,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復國之歌

一位侍奉兩代突厥可汗的和親公主,一曲她的鐵血復仇與復國悲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