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如何爬上权力顶峰——没能禅终的禅让制

夏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奴隶制王朝的皇帝,建立了夏王朝。他原姓姒,后人用朝代夏代替他的原姓,称他为夏启。

夏启虽然是禹的儿子,但在按照当时的禅让制度,他是没有王位的继承权的。禹死后,推选伯益继承王位,他成为夏启皇权路上的第一块儿绊脚石

伯益是皋陶之子,他个人能力非常强,据《史记》记载,他发明了凿挖水井,教人们种植水稻开垦荒地,辅佐大禹治水,是大禹的得力助手。人们所熟知的《山海经》就是他跟随大禹治水的过程中,把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后来把这些素材整理结集而成。他是大禹经过慎重考察和选择的候选人。

夏启要当上皇帝,首先就要除掉伯益,而伯益并不是庸才,所以夏启用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他为自己造势,在大禹还在位的时候,他就积累了好声誉,拉拢了很多父亲的部下,伯益虽然能干但是辅佐大禹的时间短,没有积累下什么人脉,而夏启经过多年经营和培植,根基深厚、实力强大,在夏后氏的支持下,夏启武力叛乱,篡夺了领袖的职位。

史籍中就记载了:“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这段史料肯定是夏启登基后,史官美化过的,但是也反映了夏启能登上王位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而得的。

夏启除掉了第一块绊脚石后,就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也推动了中国社会步入奴隶制社会。

夏启夺得领皇权后,在现在河南禹县举行盟会,联合附近的部落酋长,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

但是夏启继位的方式破坏传统习俗的禅让制,他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夏启作新的领袖,他是夏启皇权路上的第二块儿绊脚石,由此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甘之战”。

夏启如何爬上权力顶峰——没能禅终的禅让制

中国历史上为皇权而引发的战争,总要有一个名头,夏启在开战前的动员会上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意思是指责有扈氏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夏启讨伐有扈是代天行罚。

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夏启稳坐了皇位,像古代多数的帝王一样,一旦皇位坐稳,就开始骄奢淫逸,在夏启执政后期,逐渐抛弃了大禹的节俭传统,史书对他的总结是“淫溢康乐”,管磬并作,“湛浊于酒、渝食于野”,饮酒无度、游田无度。

权力就像一把双刃剑,没有获得它之前,人们为了得到它会努力工作,一旦得到了权力,往往把控不好就会被权力腐蚀,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