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爲何又稱「內黃候」?扒一扒食物名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這世上每一件物品都被人們賦予名字。同樣的物品,不同的國家和文化下卻擁有不同的名字。比如我們日常所熟悉的各種食物名字背後有身後的文化內涵,這和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分不開。

一、取名用修辭,幽默又文雅

許多食物的名稱命名採用了象徵、比喻等手法,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幽默風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以“螃蟹”的別名為例。“蟹”之名古載有記,後來民間發現蟹走路是往自己的旁邊側走,於是,民間逐漸把蟹叫做“旁蟹”,又因為旁蟹外形像蟲,所以為“旁”字加上蟲字旁,於是“蟹”便成了今天人們所說的“螃蟹”。除了“螃蟹”之名,其實螃蟹還有其他別名,更是典型用了象徵、比喻等修辭手法,比如:

螃蟹為何又稱“內黃候”?扒一扒食物名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圖片來自網絡

1,內黃侯。

宋.曾幾《謝路憲送蟹》有詩:從來歎賞內黃侯,風味尊前第一流。

因蟹的甲殼內有蟹黃,蟹黃營養豐富且鮮美勝過蟹肉,故被文人戲封為侯王稱“內黃侯”。

2,郭索

清.趙翼《醉蟹》有詩:霜天稻熟郭索行,雙螯拗折香珠秔。

因螃蟹爬行時發出的聲音似“郭索郭索”的聲音。

3,橫行介士

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一·蟹》有過有云:“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外骨則曰介士。”

把骨頭長在外面的螃蟹比作甲士,所以“橫行介士”是螃蟹的戲稱。

螃蟹為何又稱“內黃候”?扒一扒食物名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圖片來自網絡

二、取名源歷史,背後有故事

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一種食物可能就是一段歷史,而這段歷史背後總會有許多故事,而在這些故事中我們依稀可見文化的淡霧輕煙若隱若現。

1、荔枝“妃子笑”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的故事是真是假我們已無從考證,但這個愛吃荔枝的女人卻成了千古畫冊上嫣紅的一筆,於是有了荔枝品種“妃子笑”。

螃蟹為何又稱“內黃候”?扒一扒食物名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圖片來自網絡

2、名菜“貴妃雞”

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故事歷來被文人民間傳頌,這樣的傳頌也反映在後世的菜名中。“貴妃雞”是上海川味名菜, 借用楊貴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命名。

3、甘肅“昭君皮子”

甘肅人夏日常食釀皮子,據說王昭君出塞後吃不慣麵食,廚師遂將麵粉分離成澱粉和麵筋。 用澱粉制面條,昭君十分愛吃。

螃蟹為何又稱“內黃候”?扒一扒食物名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圖片來自網絡

三,融入語言,寓意豐富

漢語中有很多成語、典故、熟語等,就是利用食物本身的性質、特點,在烹飪中的地位、作用等而形成的,這些詞語簡要生動,寓意豐富,使漢語言更加豐富多彩。如:

1、魚肉百姓

《後漢書·仲長統傳》“於是驕逸自恣,志意無厭,魚肉百姓,以盈其欲。”

寓意:形容百姓像魚肉般在砧板上任人宰割。

2、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孟子《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寓意:當不能兼得時,要學會取捨。

螃蟹為何又稱“內黃候”?扒一扒食物名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圖片來自網絡

3、薑還是老的辣

常用俗語,比喻老年人有經驗,辦事老練,不好對付比喻人在某方面有資歷有經驗,辦事穩重老練。

4、魚米之鄉

唐·王晙《清移突厥降人於南中安置疏》“孃以繒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饒;說其魚米之鄉;陳其畜牧之地。”

寓意:指盛產魚和稻米的富饒地方。

5、兔死狗烹

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寓意:比喻給上位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螃蟹為何又稱“內黃候”?扒一扒食物名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圖片來自網絡

6、殺雞儆猴

殺掉雞來嚇唬猴子,比喻懲戒一個以警戒其餘。

生活即是文化,文化即是生活,用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隱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