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諸侯中也有四大家族

《管子·霸言》:“強國眾,合強攻弱以圖強;強國少,合小攻大以圖王”。管子道出了春秋時期的形勢—各大國聯合起來吞併弱小的國家。大國之於國際形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或能滅亡一個國家,或能開啟一個時代。春秋時期,中原大地上的諸侯國有上百個之多,雖然數量繁雜,但對當時的局勢有一定影響的諸侯國大都出自姬、姜、荊羋、嬴這四大家族。

春秋時期的諸侯中也有四大家族

姬姓的老大周國雖然在春秋時期衰落了,但其他姬姓國家卻強勢崛起了,在春秋時期和各大強國一較高下。春秋時期的姬姓諸侯國之所以影響力大,這都是武王的功勞。《荀子·儒效》中說:“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西周初期分封的諸侯國中以姬姓最多,到了春秋時期,依然有許多實力強勁的姬姓諸侯國。管國,在河南新鄭附近,後來歸屬鄶國,之後被鄭國佔據。霍,在山西霍縣。魯,在山東曲阜。衛,在河南淇縣。聃,在湖北荊門。雍,在河南修武。曹,在山東定陶。藤,在山東藤縣。晉,山西地區。畢,陝西咸陽附近。原,河南濟源地區。邘,河南懷慶地區。凡,河南輝縣。蔣,河南固始。邢,河北邢臺。虢,河南滎陽地區。息,河南息縣。頓,河南商水。沈,河南汝南……姬姓諸侯國主要以陝西為根據地,其他又廣泛分佈於河南、河北、湖北、山東、江蘇等地區。

春秋時期的諸侯中也有四大家族

姜姓是神農氏的後代,其勢力主要盤踞在山東地區。齊,最初被封在營丘,後來勢力慢慢擴展。紀,山東壽光。州,山東安邱附近。萊夷,山東黃縣。山東之外還有申,河南南陽地區。許,河南許昌地區。呂,河南南陽地區……

春秋時期的諸侯中也有四大家族

嬴姓是皋陶的後代,其根據地最早在安徽,但在西周時期都是些小國,反而是後來被封在陝西的秦國最為強盛。戰國時期的趙國也是贏姓。徐,安徽泗縣。舒,安徽舒城。蓼,安徽霍邱。江,河南正陽縣。黃,河南潢川……

春秋時期的諸侯中也有四大家族

羋是祝融的後代。祝融之後有八姓:己、董、彭、禿、妘、曹、斟、羋。這八姓之中,以荊羋的楚國最強盛。另外還有許多小國,鄔,在河南偃師地區。鄶,河南新密地區。邾,山東鄒縣。莒,山東膠州……

其實春秋時期大家也都不太在意是不是同出一脈的部族關係,同姓之間也經常掐架,但總的來說,當時的中原大地確實把持在這四大家族手中,在隨後的兼併戰爭中,逐漸形成了北晉、南楚、東齊、西秦的戰略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