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倾城玲珑心

解语倾城玲珑心

解语倾城玲珑心

文&图/安益阳

解语倾城玲珑心

前几日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让我去他那里挑一些牡丹。

朋友是一位种植牡丹的专家,在国花园工作数十年之久,他早已将牡丹当作了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精心抚养,无悔的付出,默默的守候,只为花开那一日收获一个舒心的笑容。

我将一捧裁下的牡丹抱回家中,当我问到朋友为何裁下的枝干如此短时,他解释说:这些花本就是制干花用,她们普遍花龄较短,如果剪得太长,就会伤害根基。

他问我为何不多拿一些沐浴时用,我笑笑,不是不想,不忍心啊……

既然不能插在瓶中,就让这娇媚的美人坐在杯中好了,于是我将家中的浅口的高脚杯,柱形的啤酒杯,低矮的开水杯,还有捡茶用的小白瓷壶都摆了出来,蓄满清水,

好让这清雅曼妙的少女在这澄澈的一方小塘里沐浴嬉戏,可她偏偏又太静了,那眉眼中华贵的淡然姿态映在水中,竟让时光有了一瞬的凝滞,

在阳光下,她们浑身散发出一种绝伦的气魄,令人不自觉放慢了呼吸,此刻的我只想伏拜在这北方佳人的脚下,以一种虔诚的姿态仰望她如玉的面庞。

无边的香气飘散开来,这香气仿若汇集了千百年的灵魂,

它令我想起花蕊夫人在亡国后面对宋太祖侍宴之命时,那淡淡的镇静与骄傲:“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是我在东方女性身上看到的最伟大的尊严,也是我在一个古老的故事里窥见的博大的民族精神。

我想起李白为杨贵妃写下的那首清平调的绝唱:“云想衣裳花想容”,

这首被唐玄宗召唤的命题诗,这首被李龟年拖上马被宫人泼醒的醉诗,这首惹得高力士憋着一肚子气的即兴诗,映照出这位诗人多少放歌纵酒的任性随意的白天,可那一丛美艳的背后,却又是多少个“美人如花隔云端”的失意落寞的夜晚。

当诗人化作一个符号,我们看到,在这符号的背后,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历史阶段所隐藏的无数文人学士的悲哀,也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对自由的艺术家最仁慈的宽容。

我们在这首诗里看不到纷飞的战火,看不到诡谲的政治,看不到戚戚的闺怨和忧国忧民的愁肠百结,无关身份地位,无关年龄性别,

只是一个诗人对心中所向往的那个美的世界最纯净的描述,它焕发出盛世王朝吞吐日月的气度,将那些风雨飘摇的年华尽数收藏进一本厚重的《全唐诗》里。

当炎黄子孙翻开它时,那瑰丽奇绝的诗句便化作瓣瓣的牡丹,飘落在我们无数次的梦中。

历史是我们的前世,它是我们对自我进行认知和探索的一面镜子,

当我们穿过重重的迷雾,终于看清了镜子中的自己时,那种会心一笑的释然和领悟,使我们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花,在天地之间自由地生长,散发着自己独特的芬芳。

解语倾城玲珑心

我静静地凝视面前这盘卧在杯中的牡丹,它也在凝视着我,我们悠然地坐在同一个空间,阖上双目,感受彼此灵魂的交流。

一阵柔和的风儿拂过,吹皱了我茶碗里一汪琥珀色的池塘,我对她微微一笑,她也对我展颜一笑,明黄浅绿的花蕊微微颤动,教我的心也跟着颤动起来。

这一刻,空气中流动着汩汩的禅意,翠绿的花叶好似一尾蛟龙,游进了人心里那深深的暗河。

我伸手,想要捉住龙的尾巴,却无意将一片花瓣带了下来,顷刻之间,所有花瓣全部凋零,如同涅槃的凤凰,从飘渺的浮生奔向浩茫的海洋,来去皆如轻烟,生得灿烂,死得辉煌,

它如此平静地对待生死,在凋零腐烂的体验中,寻觅一个永生的归宿,究竟是怎样一种灵魂,才能达到如此的境界?

它以无言,向世间的悲苦祈祝,但愿这世上的一切,都能从黑夜的酣梦中醒来,获得新生。

我起身,于书架中寻出一本全唐诗,那是母亲少年时的最爱,在书的扉页,一片牡丹的花瓣静静地躺在那里,历经十数年的岁月,竟没有丝毫的损坏,

这干枯的花瓣早已失去了她青春年少时的风华,亦无法让人嗅到那馥郁的芬芳,它如蝉翼般轻薄,道道纹路呈现出一种绝美的曲线,我将它轻轻拨开,竟露出几行憔悴的诗句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义山写这首诗的原因,已无人知晓了,有人说是爱国之篇,有人说是悼念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之论,

然而我们唯一明白的是他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无奈和悲凉,明明是颓废消殆之作,却令人心生怜惜之情,就如同这一地的落花,令我直想拥美入怀,轻轻吻去她眼角充满诗意的泪珠。

人们总是轻易地赋予了花草某种性别,徐渭以飞燕班姬之美比牡丹,虽骈俪绰约,然缺乏气质品格,

欧阳公写牡丹,重释名与风俗而少精神描摹,其实真正的大美,是没有性别和容貌之分的。

然而欧阳修花品序中的一句话形容得相当精准:“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这令我在脑中想象着唐宋时期那个风流繁华的洛阳城,想象着那时“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盛景,这传奇的芳香,延绵千年,化为一座城市的图腾,留给一个民族无限的骄傲。

数月前,我拜访一位画家,我看到一幅名曰“香月”的画作,皎洁的月色下,一枝玲珑的凤丹白散发着柔柔的冷光,

令我想起正在月下小轩窗梳妆的女子,鬓云欲度,香凝腮雪,“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诗词一下子占据了我的心谷,让我的心也化作了那一缕月光,只为抚平离人心中浓浓的哀伤。

于是再重回诗经里面去,把那娇羞的忧愁化为吴侬软语的起承转合: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望着这夜色下的凤丹白,人的魂魄也仿佛入了画,入了诗,面对着这样一个纯净灵魂的守望和思念,哪个少年不怀春?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语倾城玲珑心

我是如此幸运,生在这座千年的古城,当我想念故乡的时候,我不必到画中去苦苦追寻那一朵花的情愫,只需一个俯身,一口深呼吸,便能轻易嗅到黄昏时分园子里那无尽的花香。

我常听友人向我抱怨,牡丹的花期越来越短了,每一次到洛阳来看花,总是错过花开的时节,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就是说牡丹花一般在暮春才开放。

我只回以无奈的一笑:大抵是由于全球变暖吧,加上人工的催化技术,你想让什么花开在什么季节并不是件难事。

朋友也笑了:我儿时常听老人给我讲武则天贬黜牡丹的传说,那么现在我们也成了反派角色喽!

我一怔,竟无言以对,是啊,即使是在冬天,我们依然能够在家中看到盆栽的牡丹,在暖房里,各色花草开得正盛,它们似乎都是为了我们的观赏而存在,

现在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家乡种植来自全球各地的瓜果,四季都可以吃到来自春夏秋冬不同时令的蔬菜,这无疑代表着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但那种自然法则下的花开花落、瓜熟蒂落的生命过程,却逐渐随着我们人类文明的“进化”变得廉价和凡俗。

当我们游园赏花的时候,当我们喝下饮料工厂的机器榨出的果汁的时候,我们将再难真诚地诵出那衔华佩实的流畅诗句,我们将再也不会为生命诞育过程中那开花结果的奇迹而留下动容的热泪。

我和我的花坐在这里,享受着一整个下午冥想的愉悦,从温暖的午后到凉薄的夕阳时分,一花,一人,一盏茶,一首诗,

我们看着月亮从远处的山头爬上来,月色如涨潮的海,拍打着我的心壁,不知不觉,我的眼眶也溢出了一滴清泪,

这泪滴打在淡紫色的花瓣上,如一颗晶莹的露珠,悬挂在泠泠的夜光下,在摇曳的花影间,坠入无尽的长夜。

于是,我们沉默,在沉默中等待黎明的日出。

*作者︱安益阳:90后、在读研究生、青年女作家、编剧,「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解语倾城玲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