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情商增長速度最快的人

故事關鍵詞:

人人都需要一場成年禮,黛玉的前後差異對比極大

情商關鍵詞:

成長的必要,給自己成長的機會,學會配合別人

在上一期裡,我們談到寶玉其實是很懂人情世故的,雖然他不喜歡“世事通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兩句對聯,但是,你想想看,世家公子從一出生就在大家庭裡成長,每天都要面對許多的人,有祖母、父母、其他的好幾個長輩,還有更多的丫鬟、婆子、小廝之類的僕人,不可能完全是天真率性的小孩子,也必然有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一面。難怪寶玉很懂得“疏不間親”的道理,也可見寶玉的情商其實很高,並不亞於王熙鳳、薛寶釵。

但你知道紅樓夢裡情商成長速度最快的人是誰嗎?

為什麼她可以這麼快就改變自己?而讓她改變的關鍵又是什麼?第一個問題,也就是誰是情商成長速度最快的人,答案是:林黛玉!

什麼?你一定會大吃一驚,說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是那個孤高自傲、喜散不喜聚的林黛玉?她不是一直都心直口快,一個人感傷哭泣寫詩嗎?但事實就是如此,當我們仔細研究文本,就會發現:林黛玉是人格變化最大的一個人,我們只是被前期她的鮮明形象給限制住了,既定的刻版印象太深,所以沒有留意她在後期的變化,而這個變化用今天的概念來說,就是情商快速增長!

你看,第四十二回到第四十五回的這一段過程,正是黛玉成長的分水嶺,客觀地去看後半期的情節,就可以發現後面的林黛玉,其實和前面已經非常不同了。

舉例來說:早期的黛玉孤高自許、特立獨行,又很有潔癖,不喜歡和人相處,但是到了後面,她卻很懂得和別人合作,甚至還當起了詩社的社長呢,當了社長可就不能使小性子了吧。那麼,黛玉是怎樣和人合作的呢?從一個小地方就可以看得出來,第五十回大家做完連句詩,寶玉又是最後一名,被罰去櫳翠庵討紅梅花,臨走前黛玉和湘雲一起說:“外頭冷得很,你且吃杯熱酒再去。”然後湘雲拿起酒壺,黛玉立即遞了一個大杯子,滿滿地斟給寶玉,讓他喝了再走。你看,黛玉果然懂得配合別人了,所以才有這種好默契,不但異口同聲,而且動作上還分工合作,天衣無縫!

最讓人意外的是,連趙姨娘這個很不可愛的人,黛玉也都能以禮相待,熱情招呼,第五十二回說:只見趙姨娘走了進來瞧黛玉,問:“姑娘這兩天可好?”黛玉便知她是從探春處來,從門前過,順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讓坐,說:“難得姨娘想著,怪冷的,親身走來。”又忙命人倒茶。

你看,黛玉明知趙姨娘只是順路的人情,卻還是連忙陪笑讓坐,又連忙命人倒茶,還感謝趙姨娘的記掛,這種待客之道,不就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嗎?也因為這樣,到了第七十回“海棠詩社”改為“桃花詩社”的時候,大家就商議決定“林黛玉就為社主,明日飯後,齊集瀟湘館”,大家一起談天作詩。從此以後,瀟湘館果然也變成了一個文藝沙龍,大家開始常常往那裡去了。可是你應該記得吧,第四十回賈母帶著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時候,曾經說:寶玉、黛玉這兩個玉兒,“都不大喜歡人來坐著,怕髒了屋子”,可見黛玉的改變真的很大吧。

這些改變的情況還有很多,足以證明黛玉確實脫胎換骨,這裡就不詳細舉例了。那麼,你可能會很好奇:讓黛玉改變的關鍵究竟是什麼?怎麼忽然間就變了一個人呢?我來告訴你吧,那就是第四十二回的《衡蕪君蘭言解疑癖》,而這一回又延續到了第四十五回的《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分水嶺。這兩個回目我們會在下面仔細拆解,你應該已經注意到了,這兩回的情節都是在說黛玉和寶釵和解的故事,所以說,讓黛玉改變的關鍵就是薛寶釵,但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薛寶釵可以讓黛玉發生這麼大的改變呢?我要再提醒你,注意一下回目上的“蘭言”、“金蘭契”、“金蘭語”,其中都有個“蘭”字,就是“蘭花”的“蘭”。這三個語詞清楚告訴我們林黛玉成長的秘密。

我們都知道,蘭花,一直被認為是優美高貴的花卉,因此,只要用到“蘭”這個字來形容,一定是美好的事物,“蕙質蘭心”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成語。同樣的,《衡蕪君蘭言解疑癖》的“蘭言”是指美好的、珍貴的言論,從小說內容來說,就是指寶釵勸黛玉不要看《西廂記》、《牡丹亭》之類的雜書,以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道理。

這一回寫說:當時寶釵、黛玉回到大觀園裡,到了分手的路口,寶釵便叫黛玉道:“顰兒跟我來,有一句話問你。”黛玉便一同和寶釵來到衡蕪苑中。進了房,寶釵便坐下來,對黛玉笑道:“你跪下,我要審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寶丫頭瘋了!審問我什麼?”寶釵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麼?……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哪裡來的。”黛玉一想,才想起來昨兒失於檢點,說了兩句《牡丹亭》、《西廂記》的臺詞,不禁紅了臉,便上來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你教給我,再不說了。”又央求寶釵說:“姐姐,你別與別人講,我以後再不說了。”

寶釵見她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求,就不再窮追猛打,拉著黛玉坐下吃茶,慢慢的告訴她說,寶釵自己小時候也是個淘氣的孩子,祖父手裡藏了很多書。姐妹弟兄就一起偷看了不正經的書,包括《西廂記》,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就是因為寶釵是過來人,先有這樣的成長經驗,所以看到黛玉還在不懂事的階段,才會覺得應該教導她,接著寶釵就勸黛玉,讀書是為了明理,對國家社會有貢獻,否則讀了書倒更壞了,等於是把書給遭塌了,所以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女孩子只該做些針線女工的事,既然認得了字,就該揀那正經的書來看,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這段話聽在現代人的耳朵裡,大概都很難接受,不過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價值觀來看古人,那是很不公平的做法,我們要像寶釵一樣,理解、尊重別人的思想、感受、經驗,對古人當然也應該這樣;那麼你會注意到,寶釵所說的都是當時最好的道理,因為《西廂記》在當時是禁書,當時的人都認為女性讀了西廂記,就不管自己的父母,由著自己的性子,想愛誰就愛誰。這在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寶釵才會打動黛玉。你看,寶釵的一席話,說得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這不就證明了,黛玉也是接受這樣的價值觀的,只是以前沒這麼認真而已。寶釵一說,她就像被啟蒙了一樣,大大的心悅誠服,這就是“蘭言”的意義,像蘭花一樣美好的話。

再看 “金蘭”這個詞,“黃金”的金,蘭花的蘭,“金蘭”是指朋友之間感情投合,後來用做結拜為兄弟姐妹的代稱。曹雪芹這麼寫在回目上,用來定義黛玉、寶釵的關係,就表示這是他的觀點,理性而成熟的讀者就應該尊重他,接受這個安排。然後我們就可以發現到,這兩回有關寶釵、黛玉的互動,隱含了讓黛玉瞬間成長的兩個關鍵,你知道是哪兩個嗎?

一是真誠的愛,另一個就是真心的規勸!而這兩個改變黛玉的力量,又有因果關係:有了真誠的愛,才會給出真心的規勸,《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這個回目用了兩個“金蘭”,就證明了寶釵給予黛玉真誠的愛!

你看,前期的林黛玉非常率性,又多心多疑,常常猜忌別人,但因為是賈母的寵兒,大家都儘量配合她,順她的心意,以致沒有人敢對她指出缺點。最典型的情節,是第二十二回寶釵過生日,請了戲班子熱鬧慶賀,其中,賈母深愛那做小旦的和一個做小丑的,就命人帶進來,越看越覺得可憐。問他們年紀,小旦才十一歲,小丑才九歲,賈母心疼她們,讓人另拿些肉果給他們兩個,又另外賞了兩串錢。這時鳳姐笑道:“這個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你們再看不出來。”寶釵心裡也知道,但只一笑不肯說;寶玉也猜著了,也不敢說。偏偏心直口快的史湘雲說了出來……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既然沒人敢得罪林黛玉,為什麼精於人情世故的王熙鳳會主動提出來呢?其中有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是鳳姐乃當家的璉二嫂子,也是賈母的寵兒,顧忌沒那麼多,你看第三回黛玉來到賈府的第一天,鳳姐不就遲到了,還先聲奪人,笑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吶喊說:“這些人個個都屏氣凝神、恭敬嚴肅,這來者是誰,這樣放誕無禮?”所以她可以不用太過考慮。至於鳳姐這麼直說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長得像只是一個客觀的事實,並沒有什麼褒貶的意味,何必那麼多心?

但其他人就比較小心謹慎了,大家都避免說出來,就是怕黛玉多心生氣。而大家注意到了嗎?這些不說話的人裡面,寶釵是一笑不“肯”說,不願意惹是生非,寶玉則是不“敢”說,唯恐黛玉會生氣,可見因為不同的理由,大家都不想禍從口出,製造不必要的麻煩。這麼一來,連“長得像”這種小事都沒有人願意觸怒黛玉,何況是有關行事作風之類的人格問題呢?就像第二十一回寶玉勸黛玉時所說的:“誰敢戲弄你?你不打趣他,他焉敢說你!”沒有人敢說黛玉,連史湘雲都不敢,那就更沒有人肯當面對她說了。

這也難怪,當黛玉開始願意反省自己的時候,回顧過去的成長過程,她就發現到沒有人教導她的這個事實。第四十五回裡,黛玉對寶釵說:

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姐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

原來黛玉缺乏母親的教導,又缺乏手足之間互相學習分享、忍讓的機會,到了賈府以後又備受寵愛,以致長到今年十五歲,竟然沒有一個人教導她!這個情況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應該是不幸的吧,你看黛玉會對寶釵這麼感激,就是因為她已經可以認識到一個道理:真正的愛,絕對不是溺愛、放縱,一定也包括教導在內,因為愛你的人會希望你越來越好,不要走偏,也才會不惜得罪你、讓你不開心,但還是要苦口婆心地指出你的缺點。朋友之間也是一樣,孔子曾說過:“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友直,友諒,友多聞的意思是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和知識廣博的朋友(《論語‧季氏篇》)。也就是說,真正對我們有益的朋友是這三種,你看,放在最前面、可見是最重要的一種益友是“友直”,也就是正直的朋友。這樣的朋友,他必定也會直率地指出我們的缺點。

這就很值得讓我們仔細想一想:當我們犯錯的時候、做得不對的時候,其實是很少有人會告訴我們的。假如他們對你不滿意,在背後批評你就好,以後也對你保持距離,誰會費力去教導你呢?一般人哪裡會管你這麼多,你以後怎樣,又和他們有什麼關係?所謂忠言逆耳,教導一個人是很累、很辛苦的,而且還會得罪人,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不是真正愛你的人,又哪裡願意做呢?只可惜,一般人大多隻從當下的感覺看問題,往往討厭那些當面指正我們錯誤的人,所以就更沒有人願意教導別人了。你看林黛玉,別人不就是不敢教導她嗎?

但我們得知道一件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思考和作法,所以就形成了自我認知的盲點,通常很難自己去領悟。所以成長的關鍵,就在於有人當面提點、教導,直接點破那些盲點,那一瞬間就帶來了突破,這就是啟蒙的力量。在林黛玉身上,我們看到了她雖然很聰明,可惜因為性格的關係,最缺乏的就是這樣一個帶她走出盲點的老師,所以一直率性到十五歲。但是黛玉又很幸運,遇到了真誠待人的寶釵,願意不計前嫌,告訴她正規的道理,所以黛玉才會這麼的心悅誠服,從此有了很大的改變,變成一個高情商的人。

從黛玉成長的故事,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道理:

不要對別人懷抱敵意,那只是把別人推得更遠,哪裡還有合作的可能?認定別人對自己有敵意,等於設定了假想敵,那又怎麼能合作呢?放下成見,眼界就打開了,可以看到別人的真心善意,也有雅量承認自己的缺點,知道自己的不足。你看,黛玉不就是虛心認錯,從此才開始越來越成熟的嗎?最重要的是,當我們不畫地自限,過分看重自己的感覺,就會懂得一件事:肯教導我們的人,才是我們真正的貴人。只要肯學,就會有人肯教,自己就會越來越進步了。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本集所講的情商特質,主要是:

第一,培養寬廣的心胸,承認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成長的空間。

其次,要了解到“肯當面教導你的人,才是你的恩人、貴人”,懂得感謝、珍惜,因為要遇到這樣的人是很不容易的。

這麼一來,一個人的情商指數就會增加很快,因為他已經開始擁有“值得別人喜歡”的人格了。

這就是林黛玉成為情商增長速度最快的人的秘密。我們接下來要談另一個比王熙鳳更厲害的人,那是誰呢?也許你已經猜到了,下一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