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張叔夜:沒有參與招安梁山好漢,而是宋江向他投降

都說小說情節是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水滸傳》也是如此。小佛從小就跟著爸爸看水滸傳的電視連續劇,覺得劇中的梁山好漢們一個個愛憎分明,有血有肉,當然也一直覺得這樣的事應該是施耐庵杜撰出來故事,直到小學五年級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歷史書,或者稱之為歷史故事書更為合適。從那以後,我便知道《水滸傳》的一些人是真實存在的。到如今,一旦有看到水滸相關的文章,我還會嘴裡唸叨:“ 來時三十六,去時十八雙,若是少一個,定然不還鄉”。沒錯,小佛唸叨的這句話就是《水滸傳》故事的原型:宋徽宗趙佶在位期間,淮南地區有宋江等三十六人領導的梁山泊起義。

歷史上真實的張叔夜:沒有參與招安梁山好漢,而是宋江向他投降

宋江,正是這三十六人中的帶頭老大,和《水滸傳》中一百單八漢的頭頭名字相同。很可惜,歷史上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起義遠遠沒有《水滸傳》中那麼精彩,且不說徵方臘、打遼國,連招安都是不存在的。如果宋江沒有遇到張叔夜,或許還有可能做大做強,只可惜他們遇到了北宋末年少有的悍將張叔夜。

宋江等人在梁山泊扯起大旗對抗朝廷,一開始只在起義的地方打打鬧鬧,但是發現官府們無視他們存在以後,就開始往外擴張,走出梁山泊。走出梁山泊的宋江們開始被北宋朝廷注意,下令“(京)東、西路提刑督捕之”“招撫山東盜宋江”,然而這一切的方法並沒有收到什麼效果,宋江帶著自己的兄弟姐妹們轉戰十多個地方,不斷的同官兵們起衝突,官兵卻並不能拿他們怎樣。

歷史上真實的張叔夜:沒有參與招安梁山好漢,而是宋江向他投降

在宋江鋒芒正盛的時候,張叔夜出場了。張叔夜是北宋京城開封人,出生於官宦世家,常年鎮守北宋西北邊城,戰鬥經驗豐富。當張叔夜得知宋江等人帶著搶掠而來的財寶準備進攻海州城時,張叔夜果斷出馬了。張叔夜招募近千死士,並用詐降的方式誘騙宋江出戰,然後乘其不備燒了宋江的船隻,船隻是宋江等人的重要作戰工具,船隻一毀,起義軍可以說是鬥志全無,張叔夜此時命早已準備好的伏兵出擊,一舉殲滅起義軍,擒獲起義軍的副統帥,宋江這個時候只能投降。

看到木有,張叔夜一出手,梁山泊起義軍立馬完蛋。不過在《水滸傳》中,張叔夜所扮演的角色就不是這樣的英勇神武,而是一介文官的形象。在朝廷第一次決定招安梁山好漢的時候,張叔夜看著跟隨陳太尉來的兩個人時,很有先見的覺得這兩個隨從和陳太尉的關係並不像主僕,感覺這兩個人會黃了招安的事,果然被他說中,說明他很在意梁山是否能被招安(他管理的地方離梁山泊不遠,能招安梁山泊對他來說有益無害)。

緊接著在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買市,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朝廷招安欽差大臣宿太尉帶著宋徽宗準備的封賞去招安梁山好漢們,當時作為濟州太守張叔夜主動請纓幫宿太尉:“小官願住。”在得到宿太尉的同意後,立馬帶了十數個隨從趕往梁山泊,可以說是極盡全力的促成招安之事,事成以後,梁山好漢要送他金銀財寶,也是被他拒絕了。

歷史上真實的張叔夜:沒有參與招安梁山好漢,而是宋江向他投降

那麼,問題來了,施耐奄為什麼在《水滸傳》中對張叔夜的形象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小佛覺得還是要從施耐庵身上尋找原因。施耐庵生活在社會環境動盪的元末明初,看見了太多戰亂對民眾的傷害,骨子裡是希望大家能都有安逸的生活,故而給梁山好漢們安排的被朝廷招安的情節,原本活捉松江的人物也就成了促成招安的人物之一。

參考資料:《宋史·張叔夜傳》、施耐奄版《水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