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則+9要點:輕鬆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史上最全)

全文約3000字,閱讀約需6分鐘


前言本著讓父母解放,讓孩子獨立”的初心,寫著寫著,本文從1800字華麗麗變成了3000字,希望大家耐著性子看完哦~

關於孩子吃飯這件事,是家長的心頭苦,說多了都是淚啊。

門診碰到一孩子爸媽,寶寶2歲多,其實最近已經從上次的輕度營養不良恢復至體重達標水平,但是爸媽為了孩子的吃飯問題已經快鬧家庭矛盾了。

診室成了矛盾調解室。

睡覺前給孩子喝奶需要1小時,中間穿插著看動畫片、看圖畫書,孩子晚上10點才睡覺。

黃小邪問:為什麼不早點睡呢?

答曰:因為奶量沒有完成啊。。。


1原則+9要點:輕鬆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史上最全)


一條基本原則

黃小邪也曾有過為了Damon多喝點奶,邊抱著在窗邊看飛機邊含著吸管喝奶的經歷。所以,深刻理解這對爸媽的心情,看著孩子不吃長得慢,心裡著急啊。

中國的家長都是極其負責任的家長,總覺得孩子不長是自己的責任。

黃小邪先對家長朋友們道一句:

為人父母,大家辛苦了。

但是,

哪些是我們家長的責任,還需要再改進?

哪些是家長已經做得很好了,只需要靜待花開香自來呢?

首先,得明確我們和孩子的責任分工。

基本原則:

父母決定:孩子幾點開始吃飯、幾點結束,在哪吃飯,給孩子提供什麼食物和提供多少量。

而具體孩子吃了哪種食物,吃了多少量,則是交由孩子自己決定

明確分工以後,則要各司其職,不要越俎代庖,才能合作愉快。

如果,家長朋友硬是想要決定孩子的那一塊分工,則會產生餵養過程的很多問題和種種不愉快。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只建議一天的攝入量,而從不規定一餐要吃多少量、喝多少奶。

為什麼只建議進餐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而從不規定一餐時間以吃完碗裡的為準。

為什麼只建議提供什麼種類食物給孩子,而從不規定孩子必須得把這種食物吃完。

因為,

孩子的胃讓孩子自己做主。半小時到了則收走,適可而止,下一頓再嘗試。


1原則+9要點:輕鬆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史上最全)


九大操作要點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

黃小邪為大家總結了九大要點:

  • 1——定時間點進餐,餐間杜絕零食

儘量遵照固定的時間點進餐。3月齡以上即可遵循固定的餐點。

如果孩子上一頓沒吃好,也要溫柔地堅持已經形成的時間點。不建議因為怕孩子餓而臨時提前下一頓的時間點,這樣孩子永遠也無法形成進餐規律。

每個餐點持續的時間嚴格控制在30分鐘以內。

快到30分鐘了家長可以提醒孩子時間快到了。注意,是提醒,不是催促。沒有人喜歡被催著做事情。

一到30分鐘則收走,下一頓再吃,即使這一頓孩子吃得很少或者根本沒吃。

如果想要吃水果、小點心,則建議放到餐點的30分鐘內食用。孩子的餐點本來就比大人頻繁,餐點之間不建議再提供零食,而只提供溫開水。

喝水也要講究時間。餐前1小時不建議飲用任何液體包括水、飲料、湯汁等,而是等餐後再喝。

肉的營養來自於有形的肉,比如肉泥、肉末、肉絲、肉排,而不是液體的肉湯。建議先把有形的食物吃下去,再喝湯把胃的縫隙填滿。

如果先喝湯再吃飯,勢必影響消化酶的分泌和影響胃容量。

除非是超重或肥胖的孩子,可以先喝小半碗溫開水再進餐。


  • 2——營造專心的進餐環境

如果孩子正在玩玩具,要想把孩子從興致正濃的玩具旁邊拉到飯桌上吃飯,孩子肯定是不樂意的。

所以,家長朋友可以提前半小時提醒孩子快要開飯了,和孩子一塊把玩具收拾好,也可讓孩子觀看或參與食物製作的過程。

進餐時不提供電視、手機、IPAD、玩具等容易讓孩子分心的東西。


  • 3——固定地點進餐

形成條件反射從一開始添加輔食,就要提供兒童餐椅。

讓孩子形成在固定的時間點、固定的地點進餐的條件反射。條件反射一旦形成,那麼孩子以後一坐到餐椅上消化酶就開始自動分泌了,就有進食的需求了。

嚴禁追著跑著餵飯。如果孩子想要下餐椅明確表示這一餐不吃了,則適可而止,下一餐再嘗試。


  • 4——注重愉快氛圍不要強迫進食

從一開始添加輔食,孩子就可以坐餐椅與大人同桌吃飯。

大人要做好榜樣,認真吃飯,飯桌上嚴禁打罵孩子和強迫進食。

本來餓了吃是人的本能,是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如果每次吃飯都讓孩子感覺到被脅迫,那麼孩子可能對於大人權威的懼怕會壓過本身餓的感覺。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害怕進食,甚至幾個月的小嬰兒就會推開勺子、推開奶瓶了。

這個時候要趕緊喊停,還是要回歸基本原則。

其實操作起來很簡單。家長只需要遵照既定的餐點提供食物,超過半個小時則收走,下一餐再嘗試。兩個餐點之間切忌反覆不停地嘗試,而是把您的注意力轉移到多帶孩子出去戶外活動上。這樣,接下來的餐點孩子餓了自然會吃的。

注重愉快的進餐氛圍。對孩子有進步的地方要給予言語、眼神或貼貼紙的鼓勵。哪怕孩子只是多吃一口,或吃飯速度稍快一點,或多嘗試了一口新食物,都要給予鼓勵。


  • 5——注重色香味搭配,同類食物巧替代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當然喜歡顏色鮮豔的食物。

家長要注意食物顏色的搭配和擺盤,讓您的食物有“賣相”。不要讓您的食物看起來都是黑乎乎的黑暗料理,或是白茫茫的一片顯得寡淡無味。

比如:孩子不愛吃米飯,可以和喜歡的菜一起炒,變成炒飯;或是白米飯上撒點黑芝麻;或是用海苔包成飯糰讓孩子抓著吃。

實在不愛吃米飯的孩子,也可以用其他主食替代,比如麵條、烙餅、饅頭、玉米棒、鹹麵包、地瓜、土豆等都可以的。


  • 6——允許進食狼藉,允許有大小餐

在孩子的進食技能還掌握不好的時候,吃得一片狼藉是正常的,家長朋友要做好心理準備,接受這一事實。

不推薦孩子邊吃您邊收拾

,那會讓孩子覺得您嫌TA吃得髒、吃得亂了。

建議等孩子吃完了再統一收拾,或是在兒童餐椅下面墊一張報紙,等孩子吃完了收走即可。

孩子不會像機器一樣,每一頓都完美地吃完既定的量。實際情況是,孩子可能這頓吃得少,下頓吃得多,只要一天的總量達到即可。(下次專門寫一篇孩子每日飲食的推薦攝入量)


  • 7——放手鍛鍊

儘量允許孩子手洗乾淨自己抓著吃或拿勺喂自己吃飯。

孩子想要自己嘗試,就是TA對吃感興趣的第一步,不要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誰都是從不會到會,有個鍛鍊的過程,特別是對於剛學習吃飯的孩子。

您放手讓孩子去鍛鍊,TA自然會吃得越來越好,散落得越來越少。


  • 8——增加飢餓感

孩子是不會掩飾情緒的。

除外疾病狀態,孩子不吃的原因往往只有一種,那就是不餓。

雖然,您不能強迫孩子吃多少,而且到了半小時又得要收走,好無奈好憂桑;

但是,您可以做的是——增加孩子的飢餓感。

有以下方法:

增加戶外活動:

生命在於運動,在兩餐之間多帶孩子出去戶外活動,每天至少保證2小時。活動會促進消化,讓孩子產生飢餓感。

腹部按摩:

兩餐之間可以多給寶寶做腹部按摩,每次至少300~400下(比如順時針150下+逆時針150下),一日可以重複數次。對於不配合的孩子也可在TA中午或夜間剛睡著時按摩。腹部按摩可以促進消化和胃腸道排空,保證大便通暢。只有舊的食物消化了才能吃得下新的食物。

必要時輔以開胃健脾的中成藥:

具體以醫生的建議為準(下次專門寫一篇)。注意:餐前半小時服用才能起到開胃的效果。

  • 9——挑食鍛鍊法則

沒有任何一樣開胃藥是專門針對挑食的。挑食只能靠飲食行為鍛鍊。

對於不愛吃的食物,還是得重新當成新食物來鍛鍊,一次只能鍛鍊一種,一種一種地去適應,不能一下子太多種。

可以單獨挑出來嘗試,比如第一口趁孩子餓的時候,先提供這個不愛吃的食物,正所謂“飢不擇食”。也可以少量混入孩子喜歡的食物中(比如包成餃子、餛飩、或烙成餅),並逐步增加比例。

先給一種不愛吃的食物,1~2周的時間內反覆嘗試至少10~15次,剛開始的質地可以軟一點、碎一點、量少一點,一旦適應後可以稍硬一點、粗一點、量多一點。適應一種食物後,接下來的1~2周適應下一種食物。具體參照 。

如果在孩子小時候某種食物沒有引入好,長大了必定還是得重複這一步驟,只是已經錯過了輔食添加的關鍵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而已。家長朋友要做好心理建設。只要孩子能多接受一種,那麼孩子的食物譜裡面就多了一抹靚麗的顏色。


1原則+9要點:輕鬆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史上最全)


無需自責,靜待花開

如果家長朋友已經按上述原則嚴格執行,但是孩子短期內的生長速度仍然不滿意,您也不必過多自責,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很多孩子到了一定的時期會食慾突增,體重突飛猛進地增長,比如5歲左右的脂肪重聚年齡、或是青春期發育開始。

您只需要靜待花開,把您關注的重點逐步轉移到身高上來,尤其是對於2歲以上的兒童。

因為,身高的增長只有十幾年,而體重有一輩子時間慢慢長

(身高促進的原則詳見既往文章鏈接,如果還是很糾結體重不長的家長朋友可以 )

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

我們與孩子也只是在人生的某段旅途互為陪伴而已,其實就是合作關係。

看了今天的這篇文章,

希望在營養餵養這件事上,

您與孩子合作愉快,攜手共進~~


【關鍵詞】營養,餵養,輔食,體重,身高

本文系原創,任何媒體使用請與黃小邪取得聯繫,未經授權將追究法律責任。

擴散靠譜的育兒知識即是傳播正能量~~

——————兒寶幫主黃小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