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品質——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每一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為此家長朋友們付出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給孩子請家教、送孩子去興趣班、文化補習班,我們不能說這一切都是無用之功,但至少可以說大多數人的行為對於孩子的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用,只是增加了孩子的負擔。

人生如漫長的馬拉松比賽,要想贏得最終的勝利,需要的是強健的體魄、持久的耐力、堅持始終的決心等,我們每一個個體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會經歷無數的磨難和考驗,什麼才是支撐我們平穩、順暢的走下去並保證我們不會中途意外退出的根本?那就是優秀的【品質】。 一個人的品質——決定了你能走多遠​品質是指人的行為和作風所顯示的思想、品性、認識等實質。優秀的品質是人生大廈的基石,是決定人生成敗的終極力量。自信、自尊、自立、樂觀、堅韌、勇敢、進取、勤奮、認真、正直、負責、誠實、忠誠、善良、寬容、謙遜、孝順、節儉、感恩,分享、自省、珍惜時間、注重行動、尊重他人、樂於合作、主動學習、積極創新、熱愛生命、崇尚運動……。每一個詞語的背後都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精神,我們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就是把強化自身修養放在首位,先學做人、再學做事。

青少年正處在人格成長的關鍵時期,只有培養起優秀的品質,未來的道路才會更寬廣、更遠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教育目標為:學會認知--學會如何學習知識,而不是知識本身;學會做事--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如何對待困難、解決衝突、組織管理和承擔風險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學會共處--學會設身處地去理解他人,從而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偏見與敵對情緒,和周圍人群友好相處;學會生存--學會掌握自己命運的基本能力,如思考、判斷、表達、情緒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見無論是我國古代的哲人或是現代的國際教科組織都是將培養人的品質作為教育的目標,而不是將知識本身作為教育的根本。一個人只要具備了這些良好的品質,人生道路上再大的風雨也無法阻擋其前進的腳步,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要注重品質的培養,這才是最重要的。想一想,我們上學時,有多少人的家長有文化?有多少家長能自己輔導孩子學習?那時的孩子不就是現在國家的棟樑嗎。良好品質的養成是我們每一名家長都可以幫助孩子做的,關鍵是思想認識問題。

有什麼建議請留言板交流。喜歡就轉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