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闯关东,关,指山海关。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旧中国,山东人口稠密,灾害频发;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史书说:“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历史上两地有紧密地缘人缘联系,一时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为主流。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历史渊源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1904年清朝末年,朝廷腐败,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山东地区和河北直隶地区受天灾和战祸影响,很多农民为图生存不得不拖家带口被迫离开故土,截止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拒统计有大约4000万人口迁往东北三省。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清朝前期,统治者满族认为东北三省是自己的“龙兴之地”,一旦中原失守,女真族人还可以退守山海关以北,所以制定了严格的法律,禁止中原汉人迁往土地肥沃的东北。

道光皇帝之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深,禁垦政策也有所松动,很多人开始从陆路经山海关进入东北,但人数较少,截止到1840年,进入东北的中原人口仅仅有400万左右,对于广袤的东北大地来说,还是人烟稀少。

辛亥革命之后,满清政府无力禁边,加上东北地区被俄国和日本蚕食,内忧外患之下,东北禁垦也就变的比较松弛,电视剧《闯关东》就是讲述的那个时候的历史。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清代同治年间编纂的《黄县志》里是这样记载的:山东黄县“地寡人众,惜地如金……虽有豪强,无由兼并”,连地主兼并土地的热情也受到抑制,没有土地让他们兼并了。丰收之年,全县产出的粮食仅够满足60%的需求。黄县在民国属于三等县(共有六等),表格中的“农产物不敷”的掖县更是一等县,“当地生产不足消费”的牟平是二等县。一二等县尚且如此,整个山东的情况可想而知。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人多、地少,直到今天,山东省的人均土地仍然只有1.2亩,想要填补肚子,缺乏生计的农民只好选择背井离乡,去寻找一方能够容身的土地。

清末民初的山东人,普遍把目光投向了东北地区,主要原因只有一个,东北这两个字,代表着山东人魂牵梦萦的土地,那是广袤的、插一根筷子就生长出参天大树的肥沃的黑土地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其次、清末的统治者,事实上已经无法维系开国之初坚持的“禁止汉人垦殖”的“禁关令”,客观上,给了山东人一个宽松的政策

第三距离接近。山东人闯关东,一般来说分为两路,半岛地区的人们习惯于走水路,跨过渤海海峡就可登陆东北,至今海峡两端的大连市和烟台市的口音都非常接近。山东内陆的人很多人会选择陆路,走德州、沧州、天津、唐山、秦皇岛一线,直抵山海关。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第四、饮食。口音接近,比起更加富庶的江浙,去东北没有太多隔阂,也不需要很多的适应时间,即可融入当地生活。

第五、技能。山东人,除去青岛、济南等少数大城市居民,普遍缺乏经商头脑,唯一擅长的就是农活。江浙固然繁华富庶,是以商业环境发达,但同样土地稀少,对山东人诱惑力自然不够高。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最后,经过一代代山东人前赴后继的闯关东,已经在东北扎下根来的宗亲、乡邻也会把东北的情况转达给老家,也做好了接待老家人的准备工作,因此,带着对家乡无限的眷恋、同时也满怀对东北的诸般期待,山东人就这样踏上了“闯关东”之路。

闯关东这种趋势,事实上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快,到了九十年代、尤其是进入了新的世纪之后,“闯关东”的趋势得以停止,甚至,开始了大量回流。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那么山东人闯关东,

大多数人去了东北哪个城市呢?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一、东北人中大连人山东人比较多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大连是我们国家东北重要的港口城市,清朝末年当时的大连还叫旅顺,1894年旅顺大屠杀就是发生在今大连,在当时山海关被封禁的情况下,大多数山东人会选择乘船前往未知的东北,前往大连的主要是山东烟台、青岛、莱芜、青州人,至今很多大连人的口音和烟台人很相似。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二、东北营口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东北营口是东北开放较早的港口,同事与大连不同,营口还是东北辽河的入海口,因此很多山东人乘船到了营口之后逆水而上,前往沈阳等城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渤海的季风风向来看,营口也是比较好的落脚点。

三、丹东港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1958年3月,曹聚仁先生随北京人民代表团到安东(今辽宁丹东)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他在《关外行》一文中写道:“到了安东,我们若不是有意地提醒自己,总以为我们到了山东了。无论拉车的、卖货郎、茶馆、商店以及卖红果的,都是说山东话的山东人。我在镇江山上和几位调鸟的老年人闲话,他们都自幼从山东到了东北,过了四五十年的东北生活。”

四、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其实还有一个地方,现在叫符拉迪沃斯托克(俄国名字),以前咱们叫他海参崴,为什么很多人能跑那么远去定居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在于当时清朝的禁垦政策,海参崴天高皇帝远,清朝无力统治,加上海参崴物产丰富,尤其是出产的海参更是有名,因此很多闯关东的山东人也会跑到海参崴去谋生。

山东人当年为何要“闯关东”,而不去富庶的江浙地区?都去了东北的这些地方……

不过现在这个地方虽然依然生活着很多的中国人,却不再是中国的领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