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政策越收越緊,多少錢才能購房呢?

房市政策越收越緊,多少錢才能購房呢?

雖然現在各地在限購,但民眾買房的熱情未大減,經常看到不少售樓部新開盤擠滿了人。有的是怕以後價格更高,有的是在滿足當地購房政策要求下,想早些在工作城市安家落戶的人。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當下購房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能買房也是非常需要考慮的問題,所以究竟該如何做購房預算呢?

1、選擇自己的首付款

如果選擇貸款購房,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首付和月供怎麼分配。雖然我們都知道,首付比例越高,未來每個月需要還的月供越少,反之,首付比例越低,月供壓力就越大,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支付更多的首付,把手上全部的資金都“榨乾”,按比例分配還是需要的,結合自己現在的經濟能力來繳納首付款,還要做好未來收入預期,避免以後還貸壓力過大。

2、考慮自己的還款能力

現在購房大多數的人都是需要貸款的,而房子的首付一般還是比較容易湊齊的,找幾個親戚朋友借一下自己再存一點或許就足夠了。

但是購完房後每月歸還的房貸卻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因此在購房的時候,大家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個長期的還貸規劃,以免因為還貸壓力過大而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

通常購房者首先考慮的是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資金來繳納首付款,其次,每月的月供應該控制在收入的30%以內,才能保證之後的生活質量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3、提前預留好各種稅費

一般購買新房,需要繳納的稅費主要包括:契稅、印花稅、房屋維修基金、交易手續費、產權登記費等;購買二手房,需要繳納的稅費包括:契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土地出讓金、印花稅、工本費等。不管是購買新房還是二手房,這些稅費加起來也不算是一個很小的數目,還是應當考慮進去,並提前預留好。

4、研究區域房價

地段是決定房屋價格的重要因素。這就意味著,不同區域的樓盤,價格的差異可能會非常懸殊。因此,購房者在選房的時候,不妨參考一下整個城市各大區域的均價,然後綜合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對地理位置的具體需求,鎖定某個區域作為目標。

正常情況下,交通便利以及發展得比較好的區域,房價相應地會比較高,如果實在中意這樣的區域,就需要多準備一些資金。

5、計算所需要的面積

傳統的觀念中,同樣的一筆錢,當然是買到越大的房子才越划算。確定好你要購買的房子的區域之後,就要以這個區域的房價來計算自己所能承受的房屋總面積的大小了。另外,現在很多城市的房價都比較高,你最好對某一個區域的房子在戶型、樓層、小區環境等方面做好比較,選擇一套性價比高的房子,讓自己的錢花得物有所值。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面積也不是衡量性價比的絕對因素,選擇一處好的樓層、戶型和小區環境,對以後的生活質量也是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此建議購房者還是不要過分在意麵積的問題,應該經過綜合的考量,讓買到的房子做到物有所值。

6、預留裝修費用

如果購買了毛坯房,那麼交房之後立即就會產生一大筆新的支出,那就是裝修的費用,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這也算是一筆大支出,為了防止到時候出現問題,需要在購房前就事先把裝修基金準備好,確保拿到房以後,裝修進程就能夠順利開展。另外,收房及裝修之後需要繳納的管道煤氣、有線電視等的初裝費用等,也可以提前考慮一下,做好整體的買房預算。

7、瞭解物業收費

選擇好要購房的房子之後,簽訂購房合同,等到開發商交房,購房者就要開始繳納房屋的物業費了,主要是小區物業公司進行綠化維護、電梯養護、修繕、水電暖、小區安保等的費用。這幾項費用每月數百元甚至上千元,各地收費標準不同,所以購房前要了解清楚。另外,通常情況下,物業費都是按年來繳納的,也是購房過程中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購房者在購房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小區的物業收費詳情。

所以,我們買房時不僅僅要看房價,物業、稅費、裝修費用以及自己的還貸能力都可以作為買房預算的重點考慮範圍。最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購房方案,拒絕衝動買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