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有80%的人被挡到了《红楼梦》的门外,《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的意义在于——为最多中国人进入《红楼梦》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打开了大门,甚至把读者年龄下移到五岁。

我来北京整整7年了,现在每次坐车上长安街经过天安门的时候,还会心跳加速,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位年轻姑娘在经过天安门的时候,谈了谈人生的意义,我跟她说:“你看,我们是在这样天安门这么有象征意义的地方,做了这样一次谈话啊!”

每一个中国小朋友,甚至每个中国人,如果只有一个机会能够去旅行,他的目的地很可能是北京,而且一定要去天安门和故宫——我经常不相信自己在北京已经生活七年了,那可是我作为一个小县城里的小孩朝思暮想的地方。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读书的话,一定要读的书肯定包括《红楼梦》。

当然,读《红楼梦》比到天安门更容易,不用花交通费,不用专门抽时间,你在书店买一套,动动手指在网上订一套,甚至在图书馆借一借,跟邻居小姐姐小哥哥借一借,你就可以看到《红楼梦》。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其实有80%的中国人

没有进入读红楼的大门

事实上,中国人看《红楼梦》的情况怎么样呢?

我前几天在童书妈妈读书会群里做了一个调查。童书妈妈在12个城市里有17个读书会,每个城市读书会的人数不多,三十几个家庭,大约五六十人,但这几十个家庭是从报名的五六百个家庭里面挑选出来的,根据我们的统计,最低学历是大专毕业(这个拉低全读书会学历的是白滔滔先生),最高学历是博士、博士后,有不少大学教授和各行各业比较优秀有影响力的父母。

读书会会员每个月聚会一次,以主题分享的形式做读书会——我花篇幅交代调查对象的背景,是想告诉大家,这些人不是社会上不爱看书的人群,不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群,这样的人群,他们看《红楼梦》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30%是没有读过《红楼梦》,或者读了没有读完;

50%的人没有太读明白《红楼梦》;

20%的人深深沉浸在《红楼梦》中。

30%是没有读过《红楼梦》,或者读了没有读完,很多人是读了前40页熬不过去了;有50%的人读了《红楼梦》,但是基本上读的时候稀里糊涂,读完之后基本忘记了,记起来的主要是87版电视剧的镜头。

有20%的人深深沉浸在《红楼梦》中。年少的时候,他们的主要行为是不停地抄《红楼梦》诗词,背诵《红楼梦》诗词,还组织海棠诗社那样的聚会,每个人打扮成薛宝钗、林黛玉的样子;还有一种就是反复地、津津有味地、常看常新地看《红楼梦》,大家称之为一刷、二刷,三刷……

我算资深红迷,给自己每年夏天的人生特权是每天吃一斤荔枝(在广州时候),每天吃一个大水蜜桃(在北京时候),每年两耳不闻窗外事读一遍《红楼梦》,读红楼这是我人生中最陶醉的事情之一。

大约是九十年代,我大学毕业不久,一直想成为一名小说家(此梦想在我30岁时彻底破灭),那时候所有的主流文学刊物我都会看,如数家珍。

记得那时候我在四大文学名旦之一《当代》上看见了刘心武的《红楼心语》连载,我当时看了非常意外——刘心武的身份是我在大学中文系的当代文学史上面见着的,他的《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伤痕文学的代表,《钟鼓楼》是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奖得主。

我没有想到小说家,而且是文学史上的小说家会研究红学;另外刘心武先生关于“秦可卿是理解《红楼梦》的一把总钥匙”的角度充满推理、悬疑,看得我甚为过瘾。

之后我看了《红楼梦学刊》等很多红学文章,看这些文章让我从一个竭力要把《红楼梦》读懂的小白,变成了一个知晓各种红学流派、而且经常要在心里站队的中深度红迷——是不是跟看世界杯很像?

作为中国人,我们独有的人生享受是什么?每年准备一笔叫“蟹金”的钱,吃大闸蟹是一种,每年一定要喝清明节前的龙井茶是一种,冬天有专门的瓶子插梅花这也是一种。看《红楼梦》享受做红迷那多角度多层次的快乐,肯定也是一种,看红楼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享受。

但是,30%的人没有读或者没读完,50%的人读不明白,加起来有80%的人几乎享受不到中国人的这种独有的快乐,我觉得这是挺遗憾的事情。

我问那80%的人为什么没有进得门来,他们说的原因是:

小时候家长不同意,老师不同意,说《红楼梦》少儿不宜,里面值得商榷的东西太多了;刘心武先生也说他小时候是偷偷在被窝里面看的,不过父母知道后没有阻止。

长大之后为什么没有读呢?

一是没有时间,工作、结婚、生育,人生奔袭,满面红尘之色,哪有时间看红楼?

二是除了看职称考试阅读书目,看职场技能提升宝典,几乎没有闲心去看闲书,尤其是《红楼梦》这样的能够吃掉很多时间的闲书,尤其是还有《红楼梦》的电视剧电影可以替代,让人以为自己算是读了红楼的;

三是成年人读红楼的门槛开始变高。

小时候看红楼,抄抄诗词,在心里揣摩一番自己更像金陵十二钗的哪一位,就可以享受读红楼;长大了发现读红楼还要看红学研究文章,要知道派别,还要比较蒋勋和刘心武谁讲得更好——研究红楼的人智商太高,水平太高,以至于把成年人读红楼搞得太高雅、太小众了,门槛也太高了……

普通人轻易不敢开口说自己读过《红楼梦》,因为你说的一句话可能透露你的愚蠢,这是大多数成年人不读红楼、不敢承认自己读红楼的原因。

让更多中国人读红楼

需要一副药引子

我先生是个评书爱好者,这是个草根的爱好,接地气的爱好,他告诉我:中国的评书有讲三国、《水浒》《七侠五义》的,有讲唐传奇明小说元戏剧的,但是从来没有评书讲《红楼梦》。

为什么给最大多数中国人无法讲红楼梦?《红楼梦》太难讲了,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捏不住这个。讲得不好,嘲笑你的人比赞同你的多。

要把大众,尤其是小孩领入红楼大门,刘心武先生是个上佳人选,因为他既是红学家,又是文学家,还因为他是六岁女孩的爷爷。

1. 他是红学家:精通《红楼梦》

刘心武在90年代写作让红学界耳目一新的《红楼新语》,在2005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讲红楼,引起全国轰动,之后出版的同名图书,也在神州大地一纸风行;与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共同续作出版《108回红楼梦》——3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传播乃至创作《红楼梦》的第一线——环顾四周,这样的人寥寥可数。

2. 他是文学家:有叙事布局的天赋

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把最大多数人领进红楼大门,必须有讲故事的高超能力。一位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文学家,一位中国文学最高奖的获得者,一位能够几十年来保持旺盛创作力“产量”稳定的创造者——不得不说刘心武先生是向大众讲红楼的神来人选。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并不是百家讲坛讲红楼的少儿版,而是一个全新创作逻辑的新作品。这套书每一本都有小说家谋篇布局讲故事的功力在。

3. “化”的能力:文学家和红学家的结合

把中国最高深,最复杂,最回味无穷遐思无限,解读无限的作品,“化”为大众可以看、儿童可以看的作品,需要理清脉络的能力,文化归纳和提取的能力,还要有对接地气的能力,这需要文学家+红学家才能做到,这比做单独做文学家,做红学家难。

4. 胸怀大到放弃个人观点

我是做出版的,有一段时间编了教材,我很难控制不把自己的“私货”放入孩子的课本里面,尤其是自己深信、热爱的东西。

但是我通读了六本刘心武的《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所有内容在主流红学的共识之内。关于刘心武先生个人观点部分,我发现只有一句话,是在第二十三讲《神秘可卿》的最后一句

秦可卿是从孤儿院抱来的女孩,嫁到宁国府也仅仅是贾氏宗族辈分最低的重孙媳妇,为什么她死了把京城的贵族们都惊动了,甚至王爷和皇宫里的人也都专程来参加葬礼来呢?

刘心武本应该在这个面对最大多数读者对象的书里面抓住机会推销自己。但是他没有,他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

这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一道谜题,需要热爱《红楼梦》的人自己去寻找答案。

刘心武先生在新书发布会现场,讲述了他为什么舍得放下个人观点,他说:

秦可卿真实的血统和出身,是很偏门的一个研究路径,引起了轰动。可能人们觉得很新颖,电视节目收视率特别高,书的销量也特别好。抨击的意见出现的时候,有人问我,你对人家批评你,否定你,你生不生气?我真的不生气。

为什么?因为我见到了新华书店的经理,他感谢我,说,不管你的观点怎么样,自从你的讲座出来以后,新华书店全国各个门店《红楼梦》本身的销量直线上升。

我才明白,我的观点不重要,我观点正确不正确不重要,中国人应该读《红楼梦》这个很重要。我等于是在推广《红楼梦》方面起了点微薄的作用,我感到很欣慰。

5. 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他是六岁女童的爷爷

这一点对于本文读者特别重要,我在单开一小节来讲。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 写新时期文学发轫之作的刘心武和给孩子们讲红楼的刘心武。

中国人读红楼的的年龄

可以下移到五岁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不是刘心武先生在书斋里面写出来的,而是做了一番准备,在六岁孙女面前讲出来,由出版社编辑根据录音整理而成的。

爷爷会根据孙女的反映调整内容的深浅,故事的引人入胜程度,小孩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小孩是不是只喜欢屎尿屁和打来打去?讲诗词讲园林讲十二钗的故事可不可以?……

这些疑问只要眼前有个真实的小孩,就能够解答。

如何处理拦住最大多数人进红楼大门的“少儿不宜”?尤其是自己的亲孙女也是读者的时候,刘心武先生给自己做了这样的约定:

不讲爱情,不讲家族盛衰,不讲人际勾心斗角,不讲儿童不宜的内容,单把书里那些最美好的人,最美好的事,那些诗情,那些画意,那些温馨,那些欢愉,那些美景,那些趣事,一一道来。先往孩子们心灵里,撒些花瓣,布些香草,留些亮斑,飘些美韵,为他们今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次次地阅读《红楼梦》奠定基础。

——刘心武

大V店的创始人哈爸拿到书之后,睡前讲给5岁的儿子小哈听,结果小哈听了两章还不肯睡觉,第二天上幼儿园要求放学的时候要带一本刘心武爷爷的红楼梦去接他。

一个月前,天地出版社给了一本打样版的《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我一看之下非常惊喜,控制不住,想一睹全套为快,我向天地出版社要了这套书的pdf,迫不及待地读完——我是在地铁上拿着iPad读完的,跟我头挨着头一起读完的,是我十岁的女儿小丸子。

丸子说:“看这个我明白了很多自己看不出来的地方,很精彩!”,我问她这套书多大的孩子能够看懂,她答:识字的话,小孩可以自己看懂;不识字的话,爸爸妈妈读,五六岁的孩子可以听懂。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督学、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的高峰校长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心里是有疑问的:孩子们读了这个书还有没有往下读原著的冲动?对了原著看这个书会不会觉得没有意思。

高校长是坚持让孩子们去读原著的,“因为阅读不仅是让孩子们读到一些热闹,重要的是要读出它的门道”,于是高校长做了一个有趣的阅读实验: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各找了一些孩子读《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

这些孩子里面有五、六年级的孩子读过原著了,再看了这套书,高校长问“有什么感觉?有没有觉得原著读过了再读它没有什么味道了?”,孩子们回答:“不是的,校长,很有意思。”

学校里面二年级小朋友有几位识字量大的孩子读了这套书,他们都没有读过《红楼梦》原作,高校长问:“看了这套书,你到了五六年级,阅读的能力提高了,你还想读原著吗?” 孩子回答:“我更想读原著了,因为我看到很多故事在里面,有很多很多线索,我想知道故事的结局、人物的结局。”

高校长的实验说明:

通过我们学校孩子们初步的阅读,可以解除大家一个疑问,就是这套《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完全不会影响孩子们下一步对原著继续的阅读。

正因为这样,高校长说要买500套放在教室门口的走廊,那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文化书廊。多年来,高校长一直遗憾书廊中的外国童话多、外国经典多,现在终于有适合孩子们的中国经典了。

刘心武谈红楼版本

读者读120回《红楼梦》

最佳选择是“程乙本”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红楼梦》研究所攒出来的那个120回本子。这个本子前80回用“庚辰本”作底本,后40回用“程乙本”作底本,周汝昌先生和我都对其提出过批评。

《红楼梦》版本分两大系列:

第一系列是根据清代乾隆朝中期以手抄本形式在社会上流布的版本,其中主要有“甲戌本”(甲戌指1754年,乾隆十九年)、“己卯本”(己卯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庚辰本”(庚辰指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等。

第二系列是清代乾隆朝晚期北京萃文书店活字摆印的“程甲本”和“程乙本”。程甲本出现于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第二年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修订后再印为“程乙本”;“程乙本”流行最甚,是流传了200多年的120回《红楼梦》。

红学所攒出的120回本子并非古书,是1982年才出现的一种120回版本。因此,现在的读者读120回《红楼梦》,最佳选择应该是“程乙本”,以下三种最值得推荐:

1. 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出版的,俞平伯校、启功注的120回版本;

2.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120回版本;

3. 中华书局出版的120回版本。

2017年译林出版社推出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周汝昌校、刘心武续的《108回》,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红楼梦》的新的版本选择。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

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作品

很多人会以为《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会是一个改写给少儿看的《红楼梦》,彩绘儿童版的《红楼梦》,缩写版的《红楼梦》,其实还真的不是!

虽然这套书是彩绘的,是符合儿童接受规律的,是比原著字数少很多的,但这是独立于《红楼梦》之外的独立作品。

这是一种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就像《人类简史》是解读人类历史的思路一样,其价值不在于简化、少儿化了《红楼梦》和人类历史,而是贡献了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非常新鲜深刻的思维方式。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的本质,是通过《红楼梦》讲中国的文化自信。

“我们要继承老祖宗的优良文化传统,其实文化传统太丰富了,从哪入手,所有中国人都可以从《红楼梦》入手,它是中国古典文化精华的百科全书。”

这套书全6册,分别是:

1.《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黛玉进府》

2.《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饯别花神》

3.《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妙玉请茶》

4.《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莺儿编柳》

5.《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海棠诗社》

6.《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红楼四侠》

这不是《红楼梦》的缩写、改写,而是从《中国古典文化精华的百科全书》的主题来撰写的。

这是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百科

很多人现在就是让孩子去读唐诗,很好,其实《红楼梦》里面的诗,某些诗水平不在唐诗以下,历来,不是现在,就是在清代就有这个评价指出,比如说林黛玉帮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些混在唐诗里面丝毫不逊色,所以你读《红楼梦》等于把唐诗也领略了,”刘心武先生说。

林黛玉吟柳絮词,填的那首《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首词混在李清照的词里面不逊色的。那次柳絮词会的很多诗词放在全宋词里面是毫无愧色的。晴雯死的时候,贾宝玉做了一个《芙蓉女儿诔》,这个诔文也不得了,骈文、骚体诗的句子都有。

以上深入浅出的诗词欣赏分析见《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之《海棠诗社》卷,是第三十四讲到第四十二讲,囊括了红楼诗会的主要聚会和主要诗词:猜灯谜诗、白海棠诗、咏菊花诗、咏柳絮词、风筝大会、中秋联诗。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 同样吟柳絮,黛玉写“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宝钗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读红楼的人分爱黛玉和爱宝钗派,两人的同题诗作各自圈粉。

这是了解中国古人生活方式的百科

元妃省亲除了向大家王公贵族的礼制,也以大观园为例为大家介绍古人造园的原则和审美。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从平民草根的角度学习园林、家居、饮食、服饰等生活方式百科。我在读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是非常感激刘姥姥的,没有她把门槛降得那么低,我怎么领会得到那么多妙处呢!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到了潇湘馆觉得不对头,怎么不对,外面窗纱不对,怎么不对,潇湘馆外面竹子是绿的,窗纱用的也是绿的,这两个颜色叫重色,贾母立刻让换成软胭罗,一种红色的窗纱。中国窗文化多讲究。《红楼梦》告诉你了,你比读那个专门的园林著作书还过瘾。”刘心武说。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在第五十讲《红楼美食》中不仅讲了要用十来只鸡配的茄子菜“茄鲞”,还讲了把面粉和新鲜的荷叶和在一起,产生荷叶的清香,再用宫里的银子打造的莲叶盏做模子,鸡汤打底做的莲叶羹;用桂花花瓣制的桂花糖,配上磨得细细的新栗子粉蒸出来的糕点……我女儿看完说,一边吞着口水,一边发慕古之幽思,她说“我好想变成古人”。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 红楼美食御田胭脂米、莲叶羹和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我很喜欢这小清新的手帐画风。

童书妈妈读书会书友向力超说:“我是高中时读的,只看到他们整天吃吃喝喝,没读出内涵来。”,我建议他看看刘心武爷爷的介绍,保证连吃吃喝喝也能看出门道来。

了解中国女性审美的百科

我还喜欢刘心武先生跟贾宝玉一样,平等对待女性,认可各种各样女性的美,第九讲到第十一讲分别讲了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迎春穿花、探春书法、惜春作画。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 湘云醉卧,豪放不羁的史湘云,命运并非一帆风顺,而她总能从容面对。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 迎春剪花。懦弱的迎春天真烂漫的一面。

了解中国家族关系的百科

我还喜欢刘心武讲家族关系,被“贾雨村言”给卡住看不下去的成年人,可以先看看刘心武先生的讲解,你会豁然开朗。甚至,你会明白黛玉跟宝钗地位的不同,因为一个是四大家族之外的林家,失去母亲之后寄人篱下的凄零孤女,一个是四大家族之中的薛家,有母亲兄长和大家族可以依靠的富家大气女。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这是书中的“贾府人物关系表”和“四大家族关系网”,童书妈妈读书会北京书友臧伟伟说“以前看红楼看了一部分,后来看不下去了,因为理不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保证他一定能够看懂,因为五岁小朋友都宣布能够看懂了。

点开本文,并看到这里的朋友,谢谢你的耐心。我们之所以关心读红楼的话题,是因为我们想要让所有想到天安门的人都能到天安门来看看,让所有中国能读《红楼梦》的人,从此以后进入《红楼梦》的大门,并且从此以后过上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三川玲:在懂童书的人里面她最懂教育,在懂教育的人里面她最懂童书。她是童书出版人,她出版作品获国家图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销量百万,她撰写的童书评论深得读者认同,能掀起购买风潮;她是儿童教育作家,撰写的教育文章常常10万+,还经常被教育部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引用;她还是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TEdxKids智库专家。同时,她还是9岁女孩小丸子眼中那个有肥肥双下巴、爱做饭,从来不打不骂孩子的妈妈。与白滔滔合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


©版权信息:本文为三川玲原创,图片来自《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童书妈妈首发,转载请后台联系。欢迎不经同意,热情转发到朋友圈、家长群扩散。

新 书 首 发

将中国人读红楼年龄下移到五岁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全6册)

适合年龄:5-99岁

开 本:24开

页 数:96页

定价:168元

童书妈妈团购价:115元(包邮)

赠:金陵十二钗书签12张+猜灯谜书签12张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如何购买: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

发货时间:周三陆续发货。

客服方式:在微店商品页面左下角,点击“客服”,即可与客服对话。也可以加市集总管微信18513587393,进行售后咨询。

美丽的首发赠品

金陵十二钗书签12枚

+猜灯谜书签12枚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五岁的孩子也能读懂红楼,红学专家刘心武爷爷讲给孩子的红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