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要睡得暖和就要氣血調和(走出健康誤區)

一到冬天,有的人蓋幾層被子都好像躺在冰窖裡。哪怕像貓一樣捲成一團,也凍得牙齒打架,手腳冰冷僵硬。

冬天,要睡得暖和就要氣血調和(走出健康誤區)由此,一些針灸、艾灸、推拿、拔罐等等轉為這種手腳冰涼睡不暖和的養生項目也應運而生。而且似是而非誇大其詞張顯其事的廣告也漫天飛舞使人真假難辨。無非都是一葉障目掩耳盜鈴經不起推敲的欺騙。

​然而,不少人士為了睡個安穩覺,寧願騙錢騙色也都紛紛“理療”,最終還是無功而返打回原形。更甚者,有些明知被騙了,在一些“朋友”“親人”的拉攏下,為了賺回已虧的錢,還充當擁者,刻意誘騙其他人上當參以賺取回扣。因此形成了灰色的養生地帶。
冬天,要睡得暖和就要氣血調和(走出健康誤區)其實,要解決這個手腳冰冷睡不暖和的問題一點也不難。但凡有一點點生理常識的人都懂得,口腔裡面的唾液是暖和的、剛拉出來的尿是暖和的、剛流出來的血也是暖和的。也就說明人體的溫度來源於自身的體液。

​正常來說一個人的體液量佔體重的60%左右。在60%的體液中,血液含量佔了80%!也就是說人體體溫主要來源於血液。中醫認為,陰虛則熱,陽虛則寒。手腳冰涼寒冷很明顯就是陽虛。但是,中醫又認為,氣屬陽,血屬陰。剛才明明說“人體的溫度
​主要來源於血液”,又說“手腳冰涼寒冷很明顯是陽虛”陽虛不就是氣虛嗎?又關血什麼事了?豈不是自相矛盾自打嘴巴嗎?​冬天,要睡得暖和就要氣血調和(走出健康誤區)​很負責任地說沒有自相矛盾!中醫所說的氣,是可以溫煦肌膚,保持身體熱量平衡的。除了呼吸出入的氧氣外,這裡指的是“水谷精微”之氣。也就是現代理解的“營養物質”。中醫認為氣和血是可以互生互用的,“氣能生血,血能生氣”。用現代的醫學語言說,血液裡的營養物質與氧氣中的物質、細胞內的物質進行互換,達到人體的新陳代謝。“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中醫中的氣,主要由血液所生,而這個氣又可以推動血的運行,統帥著血液。用現代的醫學語言可以理解為,含氧量高營養豐富的血液,可以更有效的營養細胞,促進細胞的吸收;並且血液的流動,可以促使氣的生成,就像水流生風一樣;而氣的生成又推動著血液的流動,就像風可以推動和加速水液流動一樣。並且是有規律地“統帥”著血液按著指定的方向和路徑流動。這樣的氣血互生互用,身體的熱量達到了平衡,免疫力才能提高,身體才不會寒冷冰涼。
冬天,要睡得暖和就要氣血調和(走出健康誤區)由此可見,冬天手腳冰涼睡不暖和,原因是在於氣血兩虛,血液循環不均勻。中醫說“寒主收引”,因為氣溫低,身體的筋脈血管通常都會因“寒”而收縮。尤其是半裸露在皮膚和四肢末端的微細血管,一旦遇寒而收縮,更加加重了血液的循環障礙,皮膚和四肢得不到“血”和“氣”的濡養溫煦,當然手腳冰涼睡不暖和啦!
冬天,要睡得暖和就要氣血調和(走出健康誤區)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真不難。就是補充“氣”、“血”,促進循環。問題是,怎樣補充氣血促進循環呢?這個就要講究合理的方法了。上面提到的針、灸、推、拿、拔等等中醫的養生方法,不是完全沒有效果。但如果只靠單一的理療手段“激活身體生髮機能”就能補氣補血的話,那就太幼稚了。請問供給身體機能生髮的基礎物質從哪裡來呢?難道土壤裡沒有肥料,草木等農作物會生長茂盛嗎?答案是肯定的:不可能!

冬天,要睡得暖和就要氣血調和(走出健康誤區)所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才是達到營養平衡所必須要做到的。常言道,廚房是最好的“醫院”,一天三餐就是最好的“藥”。如果能夠每天都營養均衡飲食,增進“水谷之精微”,促使血液生成,增加身體的血量,堅持參加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手腳冰涼睡不暖和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冬天,要睡得暖和就要氣血調和(走出健康誤區)不過,在平衡營養飲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如果能夠應用一些藥食兩用的中藥材進行調補,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當歸,有補血、養血、活血的妙用;桂皮,有回陽返本的功效;人參,有益氣補血生脈之力;花椒,有入骨溲寒開通血脈之能.......還有很多很多有效的藥食兩用中藥材數不勝數,只要應用得當,健康生命,既省時又省錢,增加一縷被窩裡的陽光,又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