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作品名稱:青銅器

作品規格:23.9cm*17.2cm*5.3cm

作品石料:宣硯石子料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作品簡介:

採用宣硯石子料製作,整體以青銅為主題來設計,融入青銅紋飾,結合作者對青銅器的理解,利用天然的黃色石皮,巧雕而成。外形輪廓利落,雕工嫻熟,得青銅器藝術之真諦。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作品名稱:清供燈籠

作品規格:19.7cm*12.4cm*3.6cm

作品材質:宣硯石子料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作品拓展:

清供有兩層意思,一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鮮花、香火和食物;二是指古器物,盆景等供玩賞的東西,如文房清供、書齋清供和案頭清供。

清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項內容,它的產生源自人們思想認識的發展與佛教禮儀的契合,一方面人們對自然神力的敬畏,從而在時令和祭祀中獻上自己美好的珍視品;另一方面佛教傳入中國,佛供禮儀啟示、教化了人們。後來清供不再僅限於祭祀和供奉,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會在室內放置各種雅玩——觀賞、聞香,為凡俗生活增添逸趣,於朝暮間尋得一份詩情畫意。

作為傳統文化,清供的內涵極為豐富,它不單代表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習俗,同時也融合了繪畫、插花、裝飾等多種文化藝術形式,回溯魏晉時期的蘭亭雅集,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風雅集會——修禊,以洗去冬日塵埃,感受春之生機,曲水流觴,有人煮茶,有人弄酒,石上一瓶花,些許杯盞便成了清供擺設最初的雛形。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作品名稱:銘文硯板

作品規格:20.3cm*12.9cm*2.1cm

作品材質:宣硯石子料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作品名稱:琴形硯

作品規格:15.9cm*6cm*1.8cm

作品材質:宣硯石子料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作品名稱:青銅古鏡

作品規格:16.2*16.2*1.4cm

作品石料:宣硯石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作品名稱:青銅壺回紋淌池硯

作品規格:19.2cm*11.8cm*2.8cm

作品材質:宣硯石子料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中國宣硯作品賞析(二)

作品拓展:

壺, 特徵為小口,有蓋,頸部較長,腹部較大,圈足,兩側有系。用於盛酒,或兼盛水。“壺”字在金文中就像是一個有蓋、腹部略鼓,兩邊有系的容器。青銅壺造型多種多樣,其有方壺、扁壺、長頸圓體提粱壺、細長頸圓腹壺、瓠形壺等等,在歷史上使用的時間自商代至漢代或更晚,形式相當複雜。它開始在商代,周代時器形漸趨於成熟,東周時形制、紋飾也愈加豐富。商代的壺多扁圓,貫耳,圈足。周代的壺多圓形,長頸,大腹,有蓋,獸耳銜環。西周中晚期又出現了方壺,比如春秋時期的蓮鶴方壺。春秋戰國時期的壺,形態繁多,紋飾亦趨寫實。其中有瓠形壺,八稜壺、扁壺等,前二者當是模仿匏器造型的作品。著名的有成都百花潭出土的鑲嵌宴樂和水陸攻戰紋壺,描繪了戰國時期貴族宴樂和水陸戰爭的場景。漢代,壺又有所變化,面多平素,圓者專名為鍾,而方者則專名為鈁,成為生活日用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