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則好醫話,每個經驗都有用

5則好醫話,每個經驗都有用

這五則醫案醫話,是小編在陳義範先生的書中摘錄的。別看只有簡單的五則,但其中的臨床經驗可謂乾貨滿滿。

醫案醫話五則

一、治血崩奇方

女,年將60,絕經5年、忽患崩漏,經婦科醫治,血稍減,但淋漓不斷,間又血下如注近半年,經醫院檢查,診斷為功能性子宮出血。中西藥服之殆遍,幾無一效。餘以聖愈、膠艾、補中益氣、歸脾湯等方加止血藥,服至10餘劑亦不應。

偶閱鮑相璈《驗方新編》載治老婦血崩,用阿膠珠一兩,全當歸一兩,西藏紅花八錢,冬瓜仁五錢,天泉水煎服,遂授之。患者服2劑血止。續按該書以歸芍六君子湯調理而愈。後該婦親至餘寓,自謂服藥以後,舊病迄未復發,已臻健康。

餘後遇此證數例,經檢查非惡性腫瘤者,用此方常收顯效。唯西藏紅花難得,價亦昂貴,但可用滇三七6克代之。該書謂“紅花能祛瘀生新,不與桃仁同用,並不害事”,亦屬經驗之談。

二、驗方不可鄙視

鮑相璈《驗方新編》所載各方,用之得宜,常有特效。餘治董姓婦,產後患風溫,以麻杏甘石湯、瀉白散、白虎湯、沙參麥冬湯等方劑調治,十餘日諸症悉退,惟咳嗽腹痛不除。可奇者,腹不痛則咳作,咳時則腹不痛,連進理氣、祛痰、鎮咳之劑無效,幾為束手。

偶檢鮑氏書,謂:“產後咳嗽,多因惡露上攻,流入肺經,宜服二母湯,方用知母、貝母、雲苓、黨參、桃仁、杏仁各3克,水煎,食前溫服。”因即書以授之,三劑即愈。惡露流入肺經,固無是理,然其方則信而有徵也。

又如治鶴膝風,內服四神煎:生黃芪240克,遠志、牛膝各90克,石斛120克,用水十碗,煎兩碗,再入金銀花30克,煎一碗,一氣服之。外用五聖散:乳香、沒藥各45克,地骨皮、無名異各15克,麝香0.3克(麝香價昂難辦,改用冰片1.5克亦可),鮮車前草搗汁,加酒調敷患處。

用膠紅飲治老年血崩,陳阿膠30克,米拌炒成珠,全當歸30克,西紅花24克,冬瓜子15克,水煎服,屢經應用,皆有卓效。大醫多鄙其淺俚而不屑道,餘不謂然。

三、舞蹈病

男,8歲。頭部不自主搖動,手足時作弄物狀月餘,曾赴省城醫院檢查,診斷為舞蹈病,其父邀餘往診:語言清晰,食便正常,但頭及四肢時作搖弄,脈弦、舌苔薄黃,因思“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乃用白芍30克,甘草10克,石決明20克,鉤藤15克,囑服10劑。複診動象未作,予四物湯(地黃用生地黃)加木瓜、鉤藤、甘草,續服10劑,未復發。

芍藥甘草湯出《傷寒論》,酸甘合用,深合“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以酸洩之”之旨,加鉤藤、石決明以平肝、息風,故奏效甚捷。

四、產後呵欠

女,41歲,早晨產一男嬰,接生員已為處置,中午食雞蛋2枚,餐後約2小時,呵欠出汗,邀餘往診。至時已近5點,比視之,則氣息脈搏全無,已死矣。

半月後一陳姓婦,32歲、產後約2小時,亦見呵欠出汗,適餘在家休假,急予參附龍牡湯加白芍、五味子煎服,得不死。蓋產後呵欠出汗,為氣隨血脫之候,實屬生死關頭,不可掉以輕心。

五、膩苔用熟地黃

膩苔多由溼濁痰飲盤居中焦,上達舌本而致,然亦不盡然。

男,22歲。舌上白膩苔如錢厚,稍帶黃。凡芳香化濁,淡滲利溼,如三仁湯、甘露消毒丹、藿樸夏苓、達原飲等,服至100餘劑未效,餘接診時,除舌有膩苔外,並無胸悶、噁心、脘脹、尿黃等溼熱症狀。

因憶近人鄒孟城所著《三十年臨證探討錄》一書謂:“膩苔有因真陰虧虛而致穢濁不化者,重用熟地黃取效”。乃用六味地黃丸作湯劑,熟地黃用24克,少加蒼朮以運化,服10劑而舌苔減薄。續服原方10劑,舌苔薄白如常人。故醫者貴乎多讀書,能辨證、膠柱鼓瑟、未有能盡善者。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