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康春鵬:農業特色網際網路小鎮該怎麼建

點擊上方“鄉村發現”可以關注哦!

探索|康春鹏: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该怎么建

康春鵬(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員)

6月6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於做好2018年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省推進示範工作的通知》,提出推進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筆者認為,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就是美麗鄉村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過程中孕育出的新事物,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和“四化”同步發展的實踐探索。

推進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要踐行新發展理念。一是突出特色,創新發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要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做活農村優勢產業,做精做強主導特色產業,打造具有持續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特色的獨特產業業態,突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防止千鎮一面,努力走出一條數字經濟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建設之路。

二是城鄉聯動,協調發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是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的重要舉措,也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手段。統籌規劃城鄉基礎設施網絡,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和快遞網絡建設,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下鄉,促進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實現產、城、人、文一體,避免產、城割裂。推動農業與互聯網、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入融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城鄉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要素高效配置。

三是美麗宜居,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發揮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自然生態優勢的內在要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建設數字鄉村,便利農民生產生活,將鄉村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四是創業創新,開放發展。將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打造成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平臺和載體。利用互聯網拓寬市場資源、社會需求和創業創新對接通道,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鏈耦合。

五是兼容幷蓄,共享發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農民,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堅持包容性發展。統籌政府、市場、農民3大主體的積極性,完善利益分享機制,實現政府得民心、企業得效益、農村得發展、農民得實惠的綜合效果。

推進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離不開政策引導和創新。

一是政府引導,創新機制體制。

政府引導是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的關鍵。政府負責宏觀指導和引導,加強政策、規劃、信息指導,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強化制度建設和市場監管,為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企業投入資金並組織申報、審核、建設、運營和管理等工作,最大限度激活市場主體的活力。

二是夯實基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儲備。完善的基礎設施是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的基礎條件。加強小鎮道路、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高速、價廉、便捷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以人為本建設數字鄉村。人才是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的必要條件,完善小鎮軟硬件環境,吸引大中專學生和復員轉業退伍軍人等群體返鄉下鄉創業創新。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創客,大力開展創業創新知識培訓。

三是產城融合,抓好產業發展和城市功能配套。產業是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的核心。堅持產業先行、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深入發掘美麗鄉村自身優勢和特色產業,強化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產、城、人、文”有機結合的特色小鎮。大力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利用互聯網提升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將小鎮建設成集生產、生活、生態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鄉村發現轉自:光明網 06-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