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端午的味道“烧肉棕”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所以粽子的种类也比较多。下面就请随我们一起,端午寻踪闽南上的粽香”。

舌尖上端午的味道“烧肉棕”

烧肉粽的特点就是“烧”,闽南语中的“烧”就是热的意思。肉粽要趁热吃才更能品出醇香滋味,故名烧肉粽。冷的肉粽不仅味道大减,脾胃不好的人也不易消化。

舌尖上端午的味道“烧肉棕”

从糯米到每一款馅料,从粽叶到火候,每道工序都是用心考量,每份食材都是精心挑选,务求呈现自己小时候熟悉的粽香及感,这是一种传统味蕾的体验。

舌尖上端午的味道“烧肉棕”

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

舌尖上端午的味道“烧肉棕”

每一份粽子都遵循古法延续小时候的古早味、记忆里的端午情,

来自于大地与时节的孕育也离不开手作与劳作的智慧 爱情,像是一颗包裹严实的烧肉粽,近身一嗅,那蕴含着的迷人香,扑鼻而来,再轻轻一解束着的细腰带,爱的真理,便一览无遗。

舌尖上端午的味道“烧肉棕”

┃ 闽南烧肉粽做法 ┃

用料

糯米6斤

五花肉3斤

干香菇50克

鹌鹑蛋800克

虾干60克

鱿鱼干1只

莲子200克

葱头油适量

粽叶(大片竹叶)可包80个左右160张

粽绳适量

生抽5勺

老抽4勺

蚝油2勺

料酒3勺

盐适量

糖半勺

做法

糯米洗干净提前一个晚上浸泡。当然如果不喜欢太糯,浸泡时间就缩短。(做的量比较大,喜欢一次多做点放冰箱冻起来,平时当点心吃。6斤米,用宽的大片竹叶包了80个。)泡好滤干水分。

五花肉洗干净切块,加3勺料酒,4勺老抽,5勺生抽,2勺蚝油,半勺盐,半勺糖,。用手抓匀,盖保鲜膜放冰箱腌制一夜。

干香菇泡发,洗净,随意切开。

鱿鱼干,虾干泡一会儿。鱿鱼干剪成条。(不喜可不放)

鹌鹑蛋煮熟剥皮,加4勺老抽5勺生抽,1勺糖,适量盐,1个大料,没过鹌鹑蛋的水卤出味道上色。或用鸡蛋切成半段来也行。

葱头炸点油。把葱头捞出。没有葱油就直接倒食用油就好。

倒进香菇,虾干,鱿鱼干炒香,倒进滤干的糯米。翻炒,加8勺生抽,6勺老抽,1勺盐,适量鸡精,炒均匀上色,盛出备用。


炒好的米特别香。以上调料按个人口味酌量增减。

备好的料。莲子泡软。莲子或用花生、豆类代替也行。

洗几遍粽叶,烧一锅水,加点盐,把粽叶煮2分钟。消毒,叶子发软,更好包,有韧劲不容易破。


粽绳也煮下。(用棉线的可省略这步)

两片叶子相对,光滑面放米。

三分之一处折起来,成漏斗状。

盛点糯米

放肉,莲子,鹌鹑蛋。或豆类及鸡蛋。

继续加米,用勺子压实。

把上面的一截叶子往上盖。

沿着粽子角折。包好。不清楚的可以问度娘,有比较详细的图。

用绳子捆好。比较喜欢老家这种粽绳,一串串的,煮好还可以整串提起来,相当方便。

放高压锅,加入没过粽子的水,最好上面压个重物,以防粽子浮起来。大火烧开,转中火40分钟。关火焖30分钟,冷却后开盖捞出来。


舌尖上端午的味道“烧肉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