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港股上市,呷哺將被終結?

作為舌尖上的企業,呷哺呷哺在吃貨界享有盛名。呷哺呷哺是國內第一家吧檯式涮鍋連鎖企業,創立於1998年,目前擁有直營門店數量超過700家。

2014年,呷哺呷哺成功登陸港股市場。上市至今,呷哺呷哺一直保持快速穩定增長。2014年至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02億元、24.25億元、27.58億元和36.64億元。

在營收連創新高的同時,呷哺呷哺的淨利潤也在節節攀升。2014年至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1.41億元、2.63億元、3.68億元和4.20億元。

上市至今,呷哺呷哺的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17年更是高達32.8%,再創歷史新高。

海底撈港股上市,呷哺將被終結?

呷哺呷哺上市至今營業收入增長率走勢

股價方面,呷哺呷哺從發行價4.70港元到最高價17.50港元,上漲了3倍多。目前的股價在14.5港元附近徘徊。

海底撈港股上市,呷哺將被終結?

呷哺呷哺上市至今股價走勢

呷哺呷哺的成功與背後掌舵者賀光啟的獨特運營休慼相關。

賀光啟是臺灣人,早年從事珠寶生意,曾做到每天流水超過800萬元、年銷售額達到數億元的好成績。

後來隨著珠寶市場趨於蕭條,賀光啟也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偶然一次吃火鍋的經歷,賀光啟發現了商機。

彼時,北京的火鍋都是以木炭作燃料的銅火鍋或者煤氣火鍋,大夥兒圍坐一起吃,而當時臺灣已經流行電磁爐加熱的吧檯式分餐火鍋

這種模式的不對稱讓賀光啟看到了獨特商機,開一家吧檯式火鍋的想法油然而生。此外,不管是出於安全還是環保的角度考慮,吧檯式火鍋都明顯佔據優勢。

海底撈港股上市,呷哺將被終結?

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

說幹就幹,但絕不是埋頭蠻幹。賀光啟一邊成立總公司,一邊辦提供食材的中央工廠。可見,在呷哺呷哺啟動之前,賀光啟已經對原材料非常重視。

雖然賀光啟兢兢業業,但他看中的這門“好生意”一開始也不盡如人意,最慘時一天連3鍋都賣不出去

經營慘淡並未逼迫賀光啟放棄呷哺呷哺,他堅持以專業嚴謹的作風挑選最新鮮最安全的食材,為呷哺呷哺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3年非典爆發,呷哺呷哺因“一人一鍋,安全衛生”意外走紅,公司發展步入快車道,門店從北京開到上海、遼寧、江蘇、山東、山西等地,呷哺呷哺在全國火鍋界嶄露頭角。

賀光啟認為除了非典提供了一個契機,呷哺呷哺的成功更像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結果。的確,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火鍋界深耕多年的呷哺呷哺終於等到了遲來的認可。

呷哺呷哺的成功還因經營過程中懂得因地制宜和嚴把質量關。

呷哺呷哺剛落戶北京時,賀光啟直接將臺灣調料運到北京,不僅成本極高,也因口味差異,得不到北方食客的認可。

為迎合北方食客的胃口,賀光啟請廚師專門針對北方飲食習慣製作多種調料,然後請消費者免費試吃,並認真聽取消費者意見,歷經半年時間才最終確定調料的口味。

為保護調料專有配方和口味的一致性,呷哺呷哺的調料和湯底全部由北京的中央工廠生產,並在北京、上海的兩家第三方食品加工廠進行調配和包裝。

海底撈港股上市,呷哺將被終結?

呷哺呷哺秘製調料

坊間甚至有傳言稱,為避免呷哺呷哺秘製調料配方洩露,只有3位公司頂層高管知道配方,且每人只掌握三分之一的配方

該傳言給呷哺呷哺秘製調料蒙上一層神秘面紗,也吸引越來越多的食客懷著強烈的好奇心,來到呷哺呷哺門店嚐鮮。

除了秘製調料勾人,呷哺呷哺的食材也以新鮮安全著稱。做珠寶生意出身的賀光啟,在挑選食材時同樣一絲不苟,甚至會親自駕車奔赴原產地採購最好食材。

隨著規模擴張,呷哺呷哺的進出貨、菜品、運輸渠道、安全庫存全部制度化,真正建立起環環相扣的標準化工廠。打通全產業鏈既節約了成本,也提高了平臺整體能效。

隨著火鍋生意越做越大,呷哺呷哺的模仿者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方便食客辨別真偽,呷哺呷哺所有門店均為自營,在服務流程、店面設計、人員安排等方面全套運用自有標準,樹立起自家的金字招牌。

呷哺呷哺還善於與時俱進,不斷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

既然秘製調料大受歡迎,呷哺呷哺怎能輕易放過這門賺錢的好生意。2016年10月,呷哺呷哺乾脆開了一家調料加工廠,專門生產秘製調料,並通過呷哺呷哺渠道進行銷售。

外賣興起後,呷哺呷哺及時推出外賣業務。到2017年年底,呷哺呷哺的外賣訂單送餐收入已經由2016年的430萬大幅增加至1270萬元,成為新的業績亮點。

在中低端市場打出一片天地後,呷哺呷哺開始嘗試進軍高端市場,於2017年推出副品牌“湊湊”。

湊湊定位於“具有社交情調的臺式火鍋”,採用“火鍋+茶憩”的商業模式,推出的菜品多為進口肉類,還提供宵夜和外送服務,標目群體是25-35歲的都市白領,人均消費130元左右

到2017年年底,湊湊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開設門店21家,擴張速度相當快。

此外,呷哺呷哺還是營銷高手。在早期進店消費贈送等額珠寶產品後,呷哺呷哺逐漸玩起熱門IP營銷,每年的情人節、開學季都會趁勢推出一大波主題營銷活動,當然效果也是槓槓的。

海底撈港股上市,呷哺將被終結?

呷哺呷哺推出的萌趣趣定製情侶萌杯

隨著火鍋文化傳播日盛,後起之秀奮起直追。但在這場產品、資本和渠道的角力中,呷哺呷哺一直有個強勁的對手,那就是海底撈

同為火鍋起家,呷哺呷哺和海底撈卻大不相同。

首先看價格。人均消費50元左右,就能在呷哺呷哺吃好喝好。但海底撈的人均消費在百元左右,價格大概是呷哺呷哺的兩倍。

其次看服務。海底撈的貼心服務基本已經征服全宇宙,因為能真正享受到“顧客是上帝”的待遇,很多食客成為海底撈的常客。而呷哺呷哺以“快餐火鍋”出道,服務方面稍顯落後。

再看上市時間。雖然幾經傳言,但海底撈的上市事宜目前還是未知數。呷哺呷哺已經上市多年,提前搶佔市場先機。

除了競爭對手海底撈外,呷哺呷哺還面臨很多考驗。

首先看行業環境。

餐飲行業本身門檻很低,消費者口味也是變幻莫測。就拿火鍋來說,也是風水輪流轉,羊肉火鍋、魚肉火鍋、牛肉火鍋都曾成為網紅爆款,也都迅速隕落。

而且,業內競爭者也是層出不窮,新辣道魚火鍋、豆撈坊、蝦吃蝦涮、左庭右院等後起之秀紛紛跑來搶生意,都想在餐飲市場分一杯羹。

火鍋好吃,但做大做強並不容易。呷哺呷哺近年來也遭遇一些發展瓶頸。

2017年,呷哺呷哺的翻檯率已經從2016年的3.4下降為3.3,而翻檯率是考核餐飲行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此外,呷哺呷哺重點推出的副品牌湊湊,為營造高端環境需要大量資金投入,2017年不但沒有盈利,反而虧損2490萬元。

最近,海底撈即將赴港上市的消息,再次衝擊了呷哺呷哺。畢竟,海底撈在餐飲行業名氣很大,年收入106億的成績對資本市場也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海底撈以服務取勝,而呷哺呷哺最大的優勢就是價廉物美

。但是,如果真要一較高下,爭出個火鍋“一哥”也不容易。當然,這還要取決於海底撈上市後的真實表現。

如今,海底撈已經提刀來追,呷哺呷哺該何去何從?等待呷哺呷哺的,又會是一個怎樣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