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升级下的陷阱,为什么你不知不觉间成为隐形贫困人口?

现在流行一种叫做消费升级的说法,意思是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提高。但很多人进入到了一个误区,比如吃水果要吃进口的、喝水要选有格调的,务求在生活水平上其他人高。但是外国的水果一定比国产的好吃吗?进口的水一定比国内的水的矿物质多吗?其实都不见得。收入是多了,但好像并没有比之前获得更多的快乐。

消费新升级下的陷阱,为什么你不知不觉间成为隐形贫困人口?

前段时间有一个隐形贫困人口的说法突然火了起来,这些人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实际上非常穷,不是没有钱,而是花得比挣得多。隐形贫困人口之所以会出现,无非是一种攀比心理作祟。财富的问题一般是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你增长了,人家也会增长,只是有个快慢问题。人们一般不光关注自己的收入,同时也看重其他人收入的增长状况。在不合适的时候好面子别人有的自己也得有,结果就是自己的消费水平超过自己的能力。明明收入不低,但就是没钱,幸福感反而不如之前挣的少的时候。

消费新升级下的陷阱,为什么你不知不觉间成为隐形贫困人口?

商家们灌输消费升级的理念,在不知不觉间掏空了你的钱包,成为隐形贫困人口。

其实消费升级的就是花更多的钱获得比较高的物质享受,但是钱越多快乐越多?幸福感越高吗?

和大家说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富人和一个穷光蛋。穷人每天都很轻松快乐。富人呢,整天愁眉苦脸。穷人住茅草屋,富人住豪宅。

穷人看到富人整日愁眉苦脸对富人说,你有那么多钱,干嘛整天愁眉苦脸的样子。你看我这样没钱,都不愁。

富人看了穷人一眼,说:你是不知道有钱的苦哇。

穷人说:有钱有什么苦呢?我没钱都不苦。

富人没说话,默默走了。这天晚上。富人拿了一个大大的银元宝,趁着月色,来到穷人家门口,富人把这个银元宝“嘟噜”一下,从破门洞里滚到穷人家里去了。

穷人正打算睡觉,忽然从月色中看到一个银晃晃的东西滚了进来。起床一看,是一个大元宝。穷人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银元宝,捡了起来,琢磨着银元宝是从哪里滚来的?是不是哪个天仙女看他穷,赐给他的?思来想去,一个晚上没有睡着。

第二天早上起来,穷人没有了笑声,也不唱了,老想着银元宝的事情。

中午时分,富人到穷人家来串门,问:“唉,怎么今天不唱了?”

穷人拉过富人说:“来。你来,你来看。昨天晚上我家里不知道从哪里滚进来了这么大一个银元宝。”

消费新升级下的陷阱,为什么你不知不觉间成为隐形贫困人口?

穷人拿银元宝给富人看。富人慢悠悠地笑了笑说:“你看,你只有一个银元宝,就笑不起来了,我有那么多的银元宝,你叫我怎么笑得起来?”

穷人听罢,默不作语。

这个故事虽然小,里面却包含着一个大道理:很多人都认为越有钱越快乐,却不知道金钱和快乐之间没有明确的正相关性。

钱太多太少都不会让人快乐,钱少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不了,无论如何也快乐不起来。钱多了要惦记着让钱不贬值,赚更多的钱,买股票要套牢;买房子要限购;买其他日用百货,家用电器,贬值太快;存银行,利息太低,抵不过通货贬值的速度......

从根本上说,挣钱的多与少不是衡量一个人生活价值的根本尺度。实际上,人只要温饱解决,尤其是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实际的快乐差异远没有钱与权的差异那么大。

根据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黄有光院士的研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均收入5000美元(以1990年的美元购买力计算)可能是一个“幸福—收入”的转折点。

消费新升级下的陷阱,为什么你不知不觉间成为隐形贫困人口?

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5000美元之前,收入增长会导致人们的幸福指数增长,超过这个数字之后,钱多就不会带来更多的快乐了。比如近些年来英美等国家的收入越来越高,但问题也越来越多。还有中国现在的人均收入比20多年前高了不知多少倍,但人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显著提高。中国已经开始陷入“收入—幸福悖论”的现象。

在消费升级的理念的熏陶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把挣钱当做增加快乐的目标,而不是把挣钱当成目标。

消费新升级下的陷阱,为什么你不知不觉间成为隐形贫困人口?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由几道书局出品、凤凰FM、蜻蜓FM、懒人听书推出的著名快乐经济学家陈惠雄教授集毕生精力研究带来的《生活中的幸福经济学》。

陈惠雄: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财经大学人本经济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五个一批”人才。

著名快乐(幸福)经济学家,丰富并拓展了快乐(幸福)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为我国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价值思路,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原理与方法论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