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西线的诺曼底登陆,东线苏军能够单独战胜德军吗?

大东北的小豆包


可以,毫无疑问,但是时间可能要久一点!

首先要明白,诺曼底登陆的时间是在1944年6月6日,此时在苏德战场上,苏联已经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德国已经被迫转入了战略防御。

1944年初,苏联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开始逐步收复苏联国土,德国的战线被迫后撤。

到1944年6月,苏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德国失败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美英等国进行了“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

为什么说没有“第二战场”苏联也能取胜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苏德战场始终是二战欧洲主战场

尽管德军在地中海和北非也和同盟国开战,但是德军的主力始终放在苏德战场上。

在苏德战场上,德国投入了大部分的武装力量,希特勒曾放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苏联。因为此时西欧战事已经基本技术,北非战事还未大规模开始,所以德国得以将大部分兵力投放到苏联。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出动190个师550万人、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0艘战舰,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中、南三个方向闪击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缺乏准备,且受到大清洗运动影响战斗力下降严重,因此开战前4个月,苏联一溃千里,损失军队将近300万人、2000多辆坦克、3000多架飞机和数以万计的火炮,丧失国土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40%的人口及大部分工业区,物资装备损失不计其数。

但是,在1941年11月份进行的莫斯科会战中,斯大林带领苏联人民众志成城,击退了德军的进攻,德军损失超过50万人,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随后,苏德战争进入惨烈的相持阶段。

从莫斯科战役后开始,西方看到苏联的顽强实力,开始了对苏联的经济援助,苏联得以获得更强大的实力,这为苏联彻底打垮德国奠定了基础。

尽管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了西欧战场,但是希特勒仍然将主要精力用来对抗苏联,即使出现颓势,德国依然顽强阻击,将大部分兵力放在东线。

这就让美英盟军有点尴尬了,事实上除了诺曼底登陆战以及后来的阿登反击战,德国和美英盟军基本没有发生大规模交战,作战规模和东线比起来简直就是过家家。

所以,作为抗击德国的主力,苏联是有能力彻底消灭德国。

2、美英作用在前期,不在诺曼底

美英等西方国家在对德战争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英国说非常非常大!

要知道当时的德国已经开足了战争马力,海陆空军已经蓄势待发,如果没有外来干涉,一口气吃掉苏联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德国却没有消灭苏联,反而最后被苏联反杀,因为西方国家干预了苏德战争,干预的方式有二:

一是通过《租借方案》加大对苏联援助;

二是以英国为基地,牵制德国的空军和海军;

要知道,希特勒并没有彻底扫平西欧,英国还在顽强抵抗,不仅如此,英国作为传统海洋大国,海军实力和空军实力不容小觑,这些都给希特勒带来很大的麻烦。

“海狮计划”中,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开始轰炸伦敦市区,而愤怒的丘吉尔反手就轰炸了柏林,对德国造成巨大震慑。

英国轰炸柏林后,美国也开始对英国进行援助,英国的实力大增,成为西欧牵制德国的重要力量。

在苏德战争最胶着的时期,英美对德国的空袭摧毁了德国60%以上的工业生产能力,两国的参战成功拖住了德国100%的海军,70%的空军和40%的陆军。可以说,正是由于美英等国的牵制,苏联才熬过了苏德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最终击败德国法西斯。

可以说,美英等国和苏联的配合主要在诺曼底登陆登陆之前。而在苏德战争形势逐渐明朗的情况下,英美等国终于决定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美英两国开辟第二战场,更多的是不愿看到苏联单独打败德国法西斯。如果苏联单独击败德国,那么整个德国甚至整个欧洲都会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那么战后美国在欧洲的势力将不复存在。

诺曼底登陆更多的是美英两国对战后势力范围划分而进行的一次谋篇布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不行,毫无疑问

说“诺曼底登陆的时间是在1944年6月6日,此时在苏德战场上,苏联已经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德国已经被迫转入了战略防御

。”之类话的是读了中学历史书就冒充达人的SB。德国确实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就转入了战略防御直至最后失败。但是不要忘记莫斯科战役后德国也曾经遭受重大失败,曼施坦因都被解职。苏联当时也是从战略防御转入全面的战略进攻,德国亦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甚至古德里安事后回忆怀疑德国当时会面临拿破仑的命运。但随后德国稳固了防御,再此转入战略进攻(具体原因不记叙了)。我要说的是现代大国战争的所谓的战略转折点只是相对的。像德国那样的国家,在没有被摧毁战争潜力和战斗意志前不会有一场战役就是转折点。德国最后失败,绝对是和西方的轰炸和对苏援助有重大关系。稍微研究过那段历史的即使不认可战后浩如烟海的纳粹高层的回忆录也可以从数字得出结论。比较苏德国1939-1945的工业能力和战争潜力数据可以看到两条完美交叉的弧线。事实上数字还不能完全说明实际情况,我不认为西方对苏援助的几万辆坦克几万架飞机起到了什么决定性影响,因为仔细研究发现苏联自己的工业能力完全能补充这些坦克飞机,很大部分美制坦克飞机甚至没有被派上用场,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根据租借法案美对苏援助的数十万加仑的航空燃油 汽油等以及食品等确实是决定性的。再加上西方对德的战略性轰炸。此消彼长,这才是德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当然西方的诺曼底登陆并不是关键,西方对德轰炸和对苏援助才是。我只是忍不住批上面驳伪历史达人。。


没有不存在


即使英美盟军没有在诺曼底登陆,苏联照样能够战胜德国,只是时间问题。

判断苏联能不能战胜德国,主要看两点就足够了,一个是战场形势,一个是国力强弱。

首先看一眼战场形势,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6日,而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苏德战争的重要战役,比如列宁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都已经宣告结束。



其中最为关键的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都以德军的惨败宣告终结。其中众所周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军共损失了80多万精锐部队,此时的时间是1942年初,而莫斯科战役已经结束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德军已经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失去了全面进攻的能力,并逐渐转入防御。虽然凭借德军的战术素养和高明的军事指挥,德军偶尔能够扳回一局,但是整体局势不可逆转。



其次看国力,二战之前,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世界第三,而苏联排在第二位,以1943年为例,德国生产了13084辆坦克,而苏联生产了24227,远远超过德国。如果算上其他武器装备,差距更加明显。


资源方面,德国长期依赖进口,开战之前就从苏联进口,而石油方面的缺口更是巨大。

所以无论哪个方面,德国都必败无疑,诺曼底登陆只是加速了进程。


绿色落日


完全可以,可能还提前战胜德军。原因,四三年初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的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四四年六月诺曼底登没几天,苏军发动巴格拉季昂战役,战役结束时战场已退出苏联国境,也就是说,没有诺曼底登陆,战争己恢复到暴发前的势态,可此时苏军是全线进攻,德军是全线防御。如果没有诺曼底登陆,德军兵力主要布暑在东线,兵力集团密度大,苏军的连续摧毁性打击,使德军被歼人数增加,可能有人说德军人多抵抗就坚决,苏军进攻难度更大,最后胜利就推迟。可是不要忘记现状,德军主力兵团已不勘一击,后期一些专职军人还没有补充的民众能抗击,在有苏军后期作战基本都是大炮轰炸弹炸,一颗炸弹炸死一个班和炸死一个排是一样的。很多会打仗的都知道,在自已比敌人强大的情况下,把敌人集中起来打反而比把敌人分散开来打要容易多了。


手机用户62548063670


倘若没有美英等盟国自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给予大量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资的支援,苏联不可能最终战胜装备现代化的德国国防军。

苏军在极短的时间内,损失了400万兵力,5千辆坦克,3千余架战机,数万门火炮,丢掉了15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土,40%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工业区。

德军已打到了莫斯科城下,苏联才紧急动员,美英在最关键时刻,用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把苏联武装起来,成功依托严寒和地形等,挡住了德国防军的疯狂进攻。

西线盟军诺曼底登陆战成功,迫使德国法西斯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从而埋下了最终失败的导火索,敲响了帝国灭亡的丧钟。

其实,由于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有力支援,自1944年初开始,东线战场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德国防军由战略进攻,变为积极防御,苏军则实现了战略进攻,开始收复被德军占领的国土,德国防军开始了战略撤退。

1944年6月6日,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从而开辟了第二战场,从中可以看出,苏联战略反攻在先,盟军诺曼底登陆在后,说明此时在东线的作战,战略主动权已经易手,德军已被迫后撤,形势向有利于苏联,而不利于德国转变,而且是不可逆的。

由此,即使盟军不发动西线诺曼底登陆,不开辟第二战场,苏军也将最终打败德军,苏联最终战胜德国,只是二战欧洲战场的胜利,还需要往后拖延较长一段时间,不可能在1945年5月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而告终。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无意侵犯作者版权,特此声明。



国平军史


我认为能。

1944年,东线的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在南线,他们已经失去了整个乌克兰。在中央,他们已经退守到了白俄罗斯一带。在北部,他们也被迫后退数百公里。对于拉锯战来说,大规模后撤就意味着绝对的失败!

我们知道,1944年夏天苏联发动了巴格拉季昂行动。为发动这一行动,苏联调集了200万以上的兵力,4000辆以上的坦克和自行火炮,37000门以上的火炮和5000余架飞机。这个时候,苏联在乌克兰战线大概还有200万兵力,在波罗的海沿岸也有相当数目的苏军主力。而德国只有200万左右的兵力,中央集团军群是主力,他们有100万兵力。

苏联在武器方面的优势更大,德国在东线根本没有像样的空军,而苏联拥有非常优秀的战斗机和攻击机,苏联的坦克力量也远超德国,IS系列坦克完全可以匹敌德国重型坦克。当然,苏军的火炮更是可怕,曼施坦因说过苏联人能在一公里的战线上布置200门大口径火炮。

这种情况下,即便德国把所有的兵力都调过去也无济于事,因为德国工业天天被轰炸,他们根本无法维持德意志战争机器的运行。


看球人


没有诺曼底登陆,苏联也可以独自战胜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这个是事实,不是为了吹嘘苏联,也就是说扛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就已经开始走向失败了。

很多人说美国对苏联的援助,这个援助在苏德战争初期对苏联帮助很大,因为战争初期苏联损失太大。到了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苏联的坦克、飞机上战场速度用今天话说就是下饺子。

但英美比较损,借口没有准备好、英吉利海峡风浪大等原因,就是不登陆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也就是故意消耗苏联。斯大林都开始骂人了,因为苏联一个人打德国,死的都是苏联人、消耗的都是苏联的资源。

后来英美看德国被打的差不多了,于是进行了诺曼底登陆,也就是说没有诺曼底登陆,苏联也能把德国灭掉,但英美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如果苏联独自把德国灭了,就不会有后来的分割占领和后来的东德、西德了,那就都是苏联控制的德国了。这也是英美必须要登陆欧洲的原因。

英美打的比较顺利,因为德军见到英美基本能投降就投降了,但东线的德军害怕苏联报复,也因为讨厌苏联的制度,宁死不投降,所以苏联打的非常辛苦,也打的非常很,柏林几乎被苏联炸平了。


上丞工作室


苏联当然会胜利,只是时间会更长,损失会更大。德国前期所取得的对苏大优势是基于偷袭所至,一旦苏联反应过来德国就不好过了。一是,闪击战变成了消耗战。德国之所以在欧洲纵横无敌是因为德国军队的机械化程度比对手高,且采取的战术得当(闪击战),闪击战既要求己方兵贵神速,还需要对手没啥战略纵深。而欧洲大部分国家完全符合要求,但苏联就不一样了。苏联国土面积广大,工业较为发达,有条件也可以用空间换时间来延缓德国的进攻速度。二是,德国的战略失误。德国是一个资源并不充足的国家,在攻陷苏联主要工业城市后并没有攻下苏联的产油区,我记得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历史书中还说,苏联的秋明油田保证了苏联有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而德国却很缺油,庞大的机械化部队对油料的需求是惊人的。机械化程度高在油料充足的情况下当然战斗力爆表,但缺油的情况下也是军队的累赘。三是,苏联人民的抵抗意志很强烈。四是,德国的猪队友们,比如意大利。在欧洲西线战场虽然前期战况不激烈,当时叫静默战争好像是。但是德国必须在西线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就让德国不能专心和苏联对攻。所以,苏联最终会取得胜利的。只是过程会更加艰难些。


十八般武艺7


应该是不可能,德国二战时作战飞机4000架,只有2000架用于东线,要是把在西线的2000架作战飞机全部调到东线呢?还有用在西线的德国陆军,光是在法国海岸线就驻守着80个德国师,还有驻守内陆的德军部队,全部都调去东线的话,苏军会顶得住吗?


照影吹笙


不能,德国在东线的失利主要是因为战线过长,如果没有西线战场的牵制和美军的轰炸,随着德国的撤退,双方的态势变成了德国战线收缩。苏联战线拉长,这样德国就能量就会逐渐增强,打击苏军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假设500德军把全部精力放在防守强,苏联至少要2000万军队和装备才能取得优势,这是不可能的,苏联没有单挑德军的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