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九州·海上牧雲記》導演曹盾:拍九州,難在真實

導語:

從電視劇《金粉世家》的攝影、《王貴與安娜》的編劇及攝像,到《蝸居》的聯合編劇、攝影指導,曹盾憑藉電影《失戀33天》獲得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提名。在成功轉型導演後,他獨立執導了《小兒難養》《畢業歌》等作品。如今,曹盾用“多地貌實景拍攝+極致鏡頭語言”,將九州世界的雄偉奇境搬上熒屏。讓我們一起走近導演曹盾,走近《九州·海上牧雲記》的極致化製作追求。

專訪|《九州·海上牧雲記》導演曹盾:拍九州,難在真實

《九州·海上牧雲記》導演曹盾

“2002年,我買了一張DVD是徐克導演拍的《蜀山傳》,當時興奮得一口氣看了好幾遍。”在導演曹盾心中,一直很喜歡東方魔幻色彩的構架和設定。《九州·海上牧雲記》改編自今何在的同名小說,原著中的九州世界令人心馳神往,但宏大的世界觀架構,使得該劇影視化的製作難度可想而知。談及《九州·海上牧雲記》的創作,曹盾認為“中國的魔幻題材一直都有,拍九州的難度在於我們想把九州拍的儘量真實。”

專訪|《九州·海上牧雲記》導演曹盾:拍九州,難在真實

《九州·海上牧雲記》劇照

曹盾導演帶領攝製團隊“橫跨兩國四省十三地取景,外景覆蓋海拔從-154米(吐魯番盆地)到3600米(翻越天山山脈)轉場距離累計近20000公里,全組從中國新疆到海外日本,轉場共13次;而場景設計搭建76個,設計手稿超10000張,置景面積超100000平方米,其中完整園林場景設計搭建13個……”大量轉場的實景拍攝,精緻的服化道和感染力十足的鏡頭語言,讓《九州·海上牧雲記》獲得鏗鏘厚重的視覺質感。曹盾為觀眾成功展現出一個充滿東方想象力的美學境界,也印證了曹盾團隊的良心品質。

專訪|《九州·海上牧雲記》導演曹盾:拍九州,難在真實

《九州·海上牧雲記》海報

當“流量經濟”、“顏值經濟”成為電視劇市場的主要趨勢,《九州·海上牧雲記》卻堅定走“製作為王”、“內容為王”的精品路線,對劇中角色演員的挑選更加註重演員本人與角色的契合,演員演技也得到觀眾的一致認可。曹盾導演表示:“海上牧雲記是基於真實來創作的一部作品,我們希望每個角色呈現出來更接近一個真實的人,需要演員同學們把這些角色‘演活’。所以,在演員選擇方面我們更在意的是演技。”

《九州·海上牧雲記》的播出後,有粉絲稱之為心目中的中國版《冰與火之歌》;也有網友認為劇情節奏緩慢。對於網友的討論與評價,曹盾導演看的很淡然,在他看來:“快也好慢也好,是個人的喜好,如果大家覺得‘快’就等於‘好’,那我們回頭好好研究學習一下這個觀點。”事實上,正是因為有了曹盾導演的匠心打磨,《九州·海上牧雲記》才還原出“九州世界”的震撼奇境,用細節塑造出一部東方魔幻史詩。

博爾塔娜:

《九州·海上牧雲記》改編自今何在同名小說,從文字轉化為影像的過程中,改編和創作方面對於原著的保留,是否會遇到糾結的地方?

曹盾:

今何在的文字作品有很多意識流的東西,在從文學到影視的轉換換過程中如何保留一些原著作者的個人風格是我們在改編過程中一直琢磨的問題。現在看來,還是有一些段落儘量做到了。

博爾塔娜:

您怎樣看待《九州·海上牧雲記》的“少年戲”?

曹盾:

《九州·海上牧雲記》從故事本身出發,每一個出現在劇本中的人物都是必要的,每一個橋段也都是為了讓觀眾更加了解這個角色。“少年戲”可以讓觀眾理解劇中角色的過往,進而理解角色的當下。

博爾塔娜:

《九州·海上牧雲記》與以《指環王》、《冰與火之歌》為代表的西方魔幻影視作品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曹盾:

首先從製作上來說我覺得沒有什麼可比性,我們距離這種國際高水準的製作相差很遠,在這些作品面前,我們頂多算一個“小學生”的水平罷了。從魔幻和世界觀的角度出發,他們比我們開發的要早很多,很多世界觀概念已經被觀眾接受並熟悉,我們還需花要很長的時間去向觀眾講解九州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但是我相信,隨著更多的九州影視作品問世,我們一定能創造出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魔幻世界。

博爾塔娜:

您在影視行業從業多年,對於剛剛新人導演,您有哪些建議?

曹盾:

其實我也是個新導演,也希望聽到老導演給我一些建議。所以建議談不上,如果非要說我自己的體會,就是:彆著急,慢慢來。

結語:

曹盾認為,國內魔幻劇與國際高水準的製作相差很遠,從魔幻和世界觀的角度出發,西方魔幻影視作品比我們開發的要早很多,很多世界觀概念已經被觀眾接受並熟悉,我們還需花要很長的時間去向觀眾講解九州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但是曹盾相信,隨著更多的九州影視作品問世,我們一定能創造出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魔幻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